李晓伟:在春天里咬咬芽|中原做家

24小时前 (08:49:55)阅读1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305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113
  • 回复0
楼主

做者:李晓伟

来源:顶端新闻(李晓伟)

春热花开,春意融融。春风轻拂,春芽茂盛。

不管你有没有发现,春天都已经垫着小脚尖,唱着跳着笑着,把粉嘟嘟的桃花杏花点开,把楚楚动听、干净艳丽的梨花点开,把枯枝顶出绿芽,把小河吹开愉快……

每一枚纤细的嫩芽,都是似水流年一道隽秀的划痕。在春天里食野菜,能食出春天的清爽炊火,能食出大地的风物写实。

有春色满园,也有馋涎欲滴。春天来了,无论哪种野菜,都满全是春天的气息。

初春时节,以能看到田野里微微的绿色了,不是青绿,不是碧绿,而是淡淡的渐变的鹅黄、浅绿,荠菜、马兰头、蒲公英、灰灰菜、马齿笕们不寒而栗地探出了头,在试探春天的成色。仍然冷凉,却挡不住春意渐是明显了。

品食春天的野菜,惹得十里春风送遍田野的欢声笑语,无疑是在品尝春天的气息了。

在田野里挖野菜,觉得心绪特殊地爽。嫩嫩的野菜们碧绿的身姿在阳光下闪烁,嫩嫩的叶片使它成为杂草中的娇娇者,将无限的碧绿伸展到远方。六合之间无比宽广,蓝天更蓝,白云更白,春风温暖,带着青草香。

此刻,人们挖的已不单单是野菜,更是一种心绪:恬淡,悠闲,平静。

虽然各类野菜被称为"八野奇看","草莽身世",但挡不住人们的喜欢呀。初春的野菜,如初生的牛犊,完全能够与"正规军"的蔬菜一掰手腕、一较高低。

野外的山坡上、田野里,在麻雀"叽叽喳喳"的喊声中,人们在觅觅着野菜。马齿苋叶如马齿,生长在田野山坡、田间地头,东一片西一簇,叶小茎多鲜嫩,梗子红而肥大,食起来滑腻腻,酸溜溜。蒲公英就长在荒地或路旁,出土较早,有丝丝的苦味,可凉拌,也能生食,生津往火。莴苣菜苦中生香,一般长在农田里,食起来清香可口。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说到野菜,谁才是春天第一"野"?初春能摘到最早的野菜,就是荠菜了。荠菜生命力强,大江南北各处生长,汗青也悠久,是从《诗经》"谁谓荼苦,其甜如荠"的时候起头,食了几千年的。

展开全文

荠菜也是报春的使者,小小的锯齿状的身影老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呈现,星星点点,生长在松软的田间地头。没开花的荠菜青青,带有绒毛,叶片没有蒲公英那么大,那么肥厚,显得苗条娇小。食荠菜,能补虚健脾,清热利水。

在江南,上海人喜好荠菜大馄饨,南京人还爱食荠菜春卷。猪肉做馅,拌上荠菜,醇香与清爽两种滋味,相互成就开春的美妙。比及了宁波,水磨年糕配上荠菜,又成为一道荠菜炒年糕,若是拌上香干、春笋、嫩豆腐,也是一道下酒好菜。

难怪说江南人的春天,是荠菜做的。

蒲公英就普通化了。食的时候需用凉水浸泡,浸泡好了,叶片充沛,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炸碗鸡蛋酱,配上小葱蘸酱,满嘴满塞,清香中有一种淡淡的苦味。

香椿芽更是让人奇怪得不得了。新摘摘的香椿芽绿叶红边,好像玛瑙,状若翡翠,被称为"树上蔬菜",自带一种希罕的醇厚浓重香味,是那种令人又恨又爱的气息,喜之者趋附者众,恶之者避之不及。香椿芽可做成各类菜肴,能够炒肉,能够炒鸡蛋,能够拌豆腐,不只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让一整个春天都"触目惊心"。

原生态的野菜,具有差别的食用疗效。有的行血化瘀、清肺泻火;有的润肺、生津、壮阳;有的补血、消炎、避免痛经;有的具有通乳汁、消肿痛、治疗胃炎胃溃疡。那些神异成效的野菜源自天然。从诗经《关雎》里的"参差荇菜,摆布流之",到《卷耳》中"摘摘卷耳,不盈顷筐"等,描画青春女子在绚烂春光中轻快地摘集野菜,再到《影梅庵记》中所忆董小宛擅长腌造野菜,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野菜的摘集和食用源远流长,前人对野菜的食法更是详尽精到,富含诗意。

野菜大多有药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苦苦菜"苦冷,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放心、益气、轻身、耐老"。《嘉佑本草》综合诸说,讲其历用有三:清热,凉血,解毒。以它外敷,治刀伤、烧伤、蜂螯蛇蝎咬伤与疮疖痛肿等亦有大用。蒲公英也能进药,《本草图经》注解: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其实,苦有苦的益处,清热,解毒,败火,让人清醒愉悦。如不喜好苦味,用开水烫烫,苦味可除。

野菜挖回家之后,还要一棵一棵地从头往杂叶杂草,用清水洗净晾干。

野菜的烹调体例多种多样,有炒、煮和凉拌等。为食用平安起见,大都以凉拌为主。先把挖回洗清洁的野菜放进烧开的水里焯上两分钟,捞起,沥干,挤压,然后浇上动物油,拌以蒜蓉做佐料,喜好辣的可加进适量的辣椒碎片,一碟色、香、味俱全的野菜就靓丽在面前,尝一口,野味十足,爱不释口。

一代文豪苏东坡对食野菜深有心得,他道:"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读到此处,让我辈好食之人禁不住掩卷长叹、口水曲流。

与苏东坡一样,现代许多名人也喜好食野菜:汪曾祺把"凉拌荠菜"做为家宴里必不成少的一道菜;郭沫若爱食二月兰、枸杞菜、马齿苋;周做人喜好食荠菜、紫云英;齐白石最喜好食香椿……有鄙谚说:"野菜香,回回天然保安康"。

春风温暖,阳光亮媚,喊上三五老友、带上小铲竹篮,或安步在"高柳夹堤、土膏微润"的堤岸,或行走在碧野万顷的田野,或徘徊在澄澈明净的水边,一边挖菜一边赏景,心头怎能没有"脱笼之鹄"般的雀跃欣然?更不要说回到家后眷恋在舌尖齿颊的野菜香味了。

陪伴着春气候温的不竭攀升,树上的叶儿花儿也不甜孤单地退场了。

柳芽儿、槐花儿、榆钱、杨树叶、香椿……那些刚刚长出的嫩芽和开出的花儿都是餐桌上的甘旨。儿时村落四处是那些可食的树木,人们用带钩的竹竿把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钩下来,带回家,仔认真细地一朵朵择好,洗清洁,搅拌上玉米面和白面,略微放点油盐,放在锅里蒸,香馥馥的气息就充溢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槐花蒸熟了散发着一股股清香,含在口中软软的,嚼起来绵绵的,几丝野趣在口腔中肆意弹跳。

那些野菜,燃尽了本来苦涩的草味,只留下如春天一般的鲜甜。

野菜的操行也令人赞颂。它们根扎田野,抬头蓝天,天真烂漫,大方奉献,令人钦佩。它们纯朴无华、开朗泼辣,给人以深深的启发。野菜不讲前提,固执拼搏,繁殖山缝石隙、野滩荒岭、田间地头,有点水就众多,给点阳光就绚烂。

醒人的野菜,敢为全国"鲜"。不但在舌尖上,更在舌尖之外,成就了春天的底色。

那么,走起。我带着你,你带着挖野菜的东西,我们一路往挖野菜,白手起家,即磨练身体,又愉悦心绪;即赏春踏青,又挖得野菜,由你蒸着食,拌着食,煮着食,生着食, 趁着大好光阴, 尝一口撩人的春天。

跟着春天的脚步,还有野趣横生的木兰芽、清雅如春的枸杞芽、鲜嫩多汁的芦蒿艾蒿芽……在华夏大地,一场尝鲜之旅,才刚刚起头。

做者简介:

李晓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做家协会会员,汝州市做家协会主席,资深媒体人。

0
回帖

李晓伟:在春天里咬咬芽|中原做家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