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迎来“硬约束”?

3个月前 (09-30 17:34)阅读2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850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002
  • 回复0
楼主

  主要逻辑与结论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贯穿于保险公司经营决策的全过程,其主要目标在于防范利率风险、保持保险公司充足的偿付能力等,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支持保险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世纪末美国和日本的寿险业危机中可以看出,利率风险是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重要风险,当利率大幅波动时,资产负债错配所暴露出的风险将引发保险公司的偿付危机,从而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平稳发展。

  国内之前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制度都比较松散,直至2018年3月,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建立起行业统一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体系,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迎来“硬约束”。

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较为复杂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约束条件下,持续调整资产和负债相关决策的过程,涵盖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在内的多项职能。

  保险公司由于“短资产、长负债”的结构,在寻找合适期限的资产配置以与寿险中长期的保险责任期限匹配上面临较大难题。此外,负债评估的不确定性和面临的利率风险更为复杂等特征都加大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

目前,国内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稳健增长,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投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与股市脱敏,同时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

  当前保险资产的配置结构主要以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为主。但国内债券市场缺乏长期品种,期限结构问题对保险资金配置造成了实质性的制约。

从寿险业危机看利率风险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利率变动是影响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的首要因素,从美国和日本寿险业危机的经验来看,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1)寿险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保险公司提高保单预定利率;(2)市场利率下降,资金运用环境恶化,为了维持负债端较高既定成本的偿付需求,保险公司进行激进投资,而高风险资产价格的快速下滑,造成巨额利差损,引发财务危机。

从国内的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对于寿险业的利率风险无需过多担心:(1)国债收益率水平明显低于海外寿险发生危机之前的利率水平;(2)1999-2013年间对寿险保单预定利率设置不得超过年复利2。5%上限的直接监管,显著降低了行业定价利率风险暴露,2013年后虽然逐步放开预定利率,但面临目前国内保险行业的低渗透率,短期内预定利率出现明显提升的概率较低。

新规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利好龙头险企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能力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分将保险公司进行分类,对于能力高、匹配好的公司给予支持性的监管政策,对于能力较低或匹配较差公司实施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龙头险企在负债端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缴费期限结构不断优化,资产端维持稳健审慎的资产配置策略,更大概率获得监管政策的支持。

0
回帖

为什么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迎来“硬约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