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中暗示玩耍,玩耍的动词读做:“thit-tho”(泉腔)“tshit-tho”(漳腔) ,一般写成辶日 迌或者葨迌、佚陀,但其本字应该是“佚陶”
佚陶,也写逸陶(佚跟逸是通假字)。北宋《集韵》:佚,与逸通
元《韵会》:逸,通做佚。
《广雅》:佚,乐也。
《论语‧季氏》:乐佚游
《汉典》:佚乐,放逸游乐
陶,自己就有快乐之意。《礼·檀弓》:陶,人喜则斯陶。
南北朝‧谢灵运《文选‧酬从弟惠连》:共陶暮春时。
晋‧陶潜《时运》:陶然自乐
唐‧韩愈《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
《诗‧王风》:君子陶陶
《后汉‧杜笃传》:韩诗曰:陶,畅也。
唐宋元明的《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注:陶,徒刀切,音桃。
所以,清末民初的《台湾语典》收入:佚陶,谓游乐也。
而“佚陶”一词的造词来源或许和古代帝王在一个叫做“陶”的处所建“游宫”然后在那里游乐有关《史记》:八十九年,做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一百年,帝陟于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