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评价梅兰芳?

刚刚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681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3626
  • 回复0
楼主

梅兰芳身世于京剧世家,本身也十分勤奋,并且生在了京剧茂盛期间,准确来说是在浩瀚前辈肩膀上的人物,也是时代和小我勤奋的连系培养了他,十分服气他小我的自律以及谦善勤学的精神放眼海表里的视野,一个优良的人实的是综合的,相信他即使不是唱京剧做其它的也会很不错。

以下为梅兰芳的小列传,欢送各人攻讦斧正以及做弥补——

梅兰芳在《存亡恨》中饰韩玉娘

绘画巨匠刘海粟:“梅先生的演出气概,以画相喻,应是工笔重彩的牡丹花,花叶则以水墨适意出之,雍容华贵中见洒脱,浓淡相宜,艳而不俗。”

丰子恺:“西洋的尺度人体是希腊的维纳斯,按人体美的尺度去权衡,梅郎(梅兰芳)的身段容貌大要接近维纳斯,是具备东方尺度人体资格的。”丰子恺称赞梅兰芳的躯体:“是一台巧妙的机器,是天主手造的精巧无比的杰做。”

梅兰芳

梅兰芳,本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京剧世家,梅兰芳本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兰芳是日后的艺名。

《同光十三绝》从左至右别离是:郝兰田、张二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墨莲芬、谭鑫培、杨月楼共十三名艺人。

梅兰芳的姥爷杨隆寿是出名武生,祖父梅巧玲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扮演杨玉环极具风情,“能使全场春意盎然”,进宫演戏时讨得慈禧的欢心,被戏称为“胖巧玲”。

祖父梅巧玲(中)是四代京剧梨园世家的开创人。

梅巧玲本工花旦,身段稍胖,慈禧太后赐以 “胖巧玲”的美称,并常召他入到圆明园演戏 。

伯父梅雨田,武场文场、胡琴月琴样样精通,有“六场通透”的佳誉。

伯父梅雨田,梅雨田鼓锣琴弦无不精通,尤擅胡琴,曾为伶界大王谭鑫培操琴多年。

父亲梅竹芬兼通昆曲京剧,在梅兰芳4岁时就逝世了。

父亲梅竹芬,祖母陈氏说:“竹芬是累死的,因他为人忠厚诚恳,什么累活都叫他干。”

梅兰芳4岁时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梅兰芳做为两房唯一的男孩,肩负重望。梅家由伯父梅雨田掌管,他一生只好身手,不擅管家,家景式微。

梅兰芳祖母

梅兰芳4岁时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5岁时,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童年的梅兰芳

梅兰芳8岁时,家里为他请了教师开蒙,教的是《三娘教子》类的老段子。谁知教了多时他还不克不及上口。教师索性撂挑子不干了,扔给他一句话:“祖师爷没赏你那口饭吃!”

1902年,九岁时,与祖父共事多年的吴菱仙,感念旧情收下他为徒,从此开启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生活生计。

梅兰芳与师傅吴菱仙

清晨5点起床跟从教师遛弯吊嗓、练身材、学唱腔,晚上还要背戏文,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

“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批示,渐渐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吴菱仙)老是悄悄推我一下,我立即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进修。”——《梅兰芳回忆录》

梅兰芳学的第一场戏是《战蒲关》,后又进修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梅兰芳在第一齣戏《战蒲关》的剧照

他并非天才,只长短常勤恳吃苦,10岁登台,17岁成名,每年表演300天。

梅兰芳常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实的天才,全凭苦学。”

梅兰芳(前排左三)和私寓子弟合影

早年他拜的教师有14位,他多看多学,还学太极拳。他演《贵妃醒酒》得益于武功,此中有个身材是他从善演曹操的花脸老艺人那里学来的。

梅兰芳(右),“兰芳少小时,父母早亡,在他10岁以前,有段日子几乎成了一个没人牵制的野孩子。”姑母说:“他少小时边幅很平常,外型前提不是很好,一个小圆脸,两只眼睛,因为眼皮老是下垂,眼神不克不及外露,并且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

他曾被一位戏曲名家评价为板滞的“死鱼眼睛”。于是梅兰芳专门养了一群鸽子,对鸽子极目远眺半个小时,每天拿竹竿赶鸽子飞,于是眼睛有了神,胳膊也有了气力,末于练出了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顾盼生辉。

梅兰芳(左)青年期间与冯耿光合影

1908年8月14日,梅兰芳14岁时母亲杨长玉病逝,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以后的日子次要是靠祖母陈太夫人、伯父梅雨田、伯母胡氏的赐顾帮衬。

14岁的梅兰芳搭班“喜连成”,班主叶春善收梅兰芳为徒。

梅兰芳吃苦演戏过程中,悟出学戏要先看戏。看差别行当、差别好角的戏,用心揣测、阐发。久而久之,“一招一式、一哭一笑都能信手拈来”。

《霸王别姬》剧照

为精进身手,下了台的梅兰芳连生活中碰到的一切细小事物也不放过,譬如一小我悠闲坐定的神志,写好一手字的握笔姿势,洗衣人纯熟的浣洗动做......

梅兰芳《思凡》

他跟姑父秦稚芬、丑角胡二庚学花旦;跟名角茹莱卿、路三宝学刀马旦;跟有名的架子花脸钱金福学武生;跟青衣代表人物陈德霖与名净李寿山学昆曲;最初又师从王瑶卿进修“花衫派”,来者不拒,博采寡长。

梅兰芳剧照

1910年,16岁的梅兰芳娶18岁的王明华为妻。梅兰芳其时正处于倒仓变嗓的期间,前途未卜,大伯梅雨田心疼他,看他郁郁寡欢,便筹措着给他娶媳妇。

少年梅兰芳,他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说:“演员的倒仓变嗓期间是一个关隘,倒不外来,往往一蹶不振。”

新婚的恩爱让梅兰芳顺利渡过了变声期,婚后一年再登戏台时,已被推为京城菊榜第三名。

老婆王明华专心为梅兰芳料理家事,并为梅兰芳添上一子,取名为大永,隔一年,再添一女,取名五十。夫妻敦睦,儿女双全,家业日兴。

其时的梅兰芳还没大红大紫,个寻常人家,每日为生计、饭食、家务而算计。王明华不遗余力筹划家务。上赐顾帮衬公婆,下赐顾帮衬幼儿,中间还要时刻关心梅兰芳的表演和一切事宜。

梅兰芳

王明华是京剧世家之女,父亲王顺福工花旦,胞兄王毓楼是出名的武生。王明华是梅兰芳生活的贤内助,也是梅兰芳的“经纪人”。梅兰芳的每次表演、应酬她城市相伴出席,每年驰驱于全国各地表演,她也是形影不离。就连1919年梅兰芳到日本表演,她都陪在身侧,还亲身操管表演方方面面的事务。

梅兰芳与王明华

从此梅兰芳对家中事务概不外问,全由老婆一手掌管,外出演艺事务,也尊重她的定见,由她摆设公务。

因出生梨园家庭,王明华对梅兰芳的戏曲工做总能给出良多助益。从表演的戏服到头面,每当梅兰芳碰到难题,王明华总有乖巧完美的应对之法。

但是梳头要到后台去梳,在在其时的行规里,后台是不容女人涉足的。但为了丈夫能以更好的外型登台,王明华就女扮男妆拆,进入后台帮梅兰芳梳头。

《令媛一笑》梅兰芳饰晴雯

他撩帘登台,她便端着紫砂壶候在帘后,壶里是胖大海和麦冬泡好的茶水,随时等他大段唱下来回场饮嗓子。梅兰芳事业上的顺遂,离不开王明华背后的运营付出。

那时梅兰芳每当散戏回家,老是与老婆说起表演的情况,一边与儿女游玩,沉浸在嫡亲之乐中。

梅兰芳与王明华

为了更便利地赐顾帮衬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王明华做出了一个改变她此后人生的决定,她掉臂劝阻决然决然做了绝育手术。但一场荨麻疹,夺去了他们仅有的两个孩子的生命。突如其来的变故霎时击垮了王明华,她从此一病不起,以泪洗面。王明华的娘家人建议收养侄子王少楼做儿子,但梅兰芳回绝了,觉得能够本身生。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梅兰芳少年时演穆柯寨中的穆桂英,京剧界前辈说,成好角有6个点:嗓音、唱功、身段、身材、面孔、脸色。嗓音、身段、面孔以先天为重,梅兰芳“天才太好”,为同时的旦角所不及。彼时他的唱功、身材、脸色虽还不敷水准,但那是后天勤奋能够改进的

同年秋,一批梨园伶人传染民主维新气息,构成“正乐育化会”传布时代新潮,旨在加强伶人文化程度。他们邀请齐如山介绍西洋戏剧在服拆、背景、灯光、化装上与东方之差别,梅兰芳也在此会。

齐如山(左)与梅兰芳(中)

齐如山长梅兰芳19岁,其父是晚清翰林。他就读于北京同文馆,进修德法两国文字,结业后游西欧列国,普遍接触西洋戏剧,回到中国后努力于变革中国戏剧。

右二齐如山,右三梅兰芳与友人一路聚会

梅兰芳表演《汾河湾》后,他给梅写了封3000字的长信。“过了十几天,他又演此戏,我又去看,他竟完全照我信中的意思改正来了。”齐如山来了兴致,当时梅在北京能够算是最红的演员,“竟肯如斯地听取定见,便想助他成为一个名角”。

梅兰芳(左)在看剧本,齐如山在中间写剧本

由此齐如山每看一戏必写一信,写了百十来封,“我怎么说,他就怎么改”。信写了两年多,之后二人成为至友,梅兰芳能获得后来的成就,齐如山是很重要的一小我物。

梅兰芳《仙女散花剧照》

“梅先生就是死学,不取巧,学得瓷实。为了成角,他能忍啊,他一生受的刺激大着呢,有些不为外人所知罢了。”琴师姜凤山说,梅兰芳向路三宝肄业,“路先生一见到他,启齿便道,瞧你那德性,癞眼边,招风耳,还唱戏呢?他磕头做揖,央求人家。人家说他哪儿欠好,他就去改。”后来他在路三宝的相片下标示“恩师难忘”。他说没有他人的刺激,他就成不了角儿。

梅兰芳和勤学和谦善,常不耻下问

《梅兰芳传稿》中说,“当他于民国二年在北京怀仁堂唱‘思凡’时,华北为之颤动。上自总统,内阁总理……在前三排席位里,你可找到蔡元培,一代文宗梁启超,状元总长张季曲……”

1913年,他初次到上海表演,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表演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获“寰球第一青衣”的佳誉。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装、服拆设想等改进成分,返京后创演时拆新戏《孽海波涛》。

梅兰芳新戏《孽海波涛》

“1913年我从上海回来以后,就有了一点新的理解,觉得我们唱的老戏,都是取材于古代的史实。固然有些戏的内容是有教育意义的,不雅寡看了,也能几起一点感化。可是,若是间接采纳现代的时事,编成新剧,看的人岂不更亲热有味?收成或许比老戏更大。”

梅兰芳《黛玉葬花》

梅兰芳《黛玉葬花》

他还试探出传统戏曲与“五四”思潮的连系点,古拆时拆的测验考试就发作在那段期间:将旦角传统化装术“三开脸、一点红”丰硕变革;新编了《俊袭人》、《晴雯补裘》、《黛玉葬花》等戏目;改进舞台灯光设想,由此带动了行内一片变革。

随后,一次饭局上,伴侣为他保举了包天笑小说《一缕麻》,“我带回家来,费了一夜的功夫把它看完了,觉得确有警世价值,就决定编成一部时拆新戏。”梅兰芳后来回忆说。

梅兰芳《一缕麻》剧照

《一缕麻》确实到达了预期效果,故事里的年轻女子,被指腹为婚给官宦人家的傻儿子,最初夫妻双双身亡。

梅兰芳《一缕麻》剧照,据说,那部戏在天津的表演,对本地一路婚姻纠纷产生了很大影响,那起纠纷,几乎是《一缕麻》的翻版。就在该剧演过没多久,被戏感动的父亲因不忍愧对女儿,最末决定退婚。一时间,梅兰芳的时拆新戏火了。

新文化运动中,京剧是一块最特殊的试验田,对此,梅兰芳无不慨叹:“古典歌舞剧是建筑在歌舞上面的,而时拆戏演出的是时事,演员在台上的动做,应该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的形态,不成能像歌舞化那样处置了。我后来不多排时拆新戏,那也是原因之一。”

从“民国戏”中收手的梅兰芳,自此将精神完全投入到古拆新剧的创做之中。

梅兰芳探寻出了丰硕多样的演出技巧,他从龙门石窟和山西晋祠仕女造像中罗致灵感,缔造了千变万化的旦角手姿,配以齐如山的各类定名:含苞、拂云、斗芳、露滋、挹翠……

他还改进了旦角容妆办法,运用“片子”修改脸部外型;他对唱腔曲牌停止立异,缔造出了旦角的反二黄唱腔;他将二胡正式归入京剧旦角伴奏的行列。《洛神》、《太实别传》、《凤还巢》、《宇宙锋》……一部部古拆新剧,在他的缀玉轩中酝酿而出。

孙鸿魁为梅兰芳化装

戏曲研究学家傅瑾说:“如今许多人认为梅兰芳一生都在努力于戏曲改革,但现实上他实正的变革只限于早期,当找到了本身成熟的气概以后,他则始末在坚守和强调,没有再乱改,不然就是把本身毁了。梅先生很清晰本身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梅兰芳

那位早年的“急前锋”,中年不再激进,他化身“守旧派”,目光坚决地守护着千百年来传统文化所传播下来的美与情致。晚年时,梅兰芳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戏曲变革理论,认为京剧的思惟革新和手艺革新更好不要混为一谈,他说“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因而,我们修改起来也就更要稳重,改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各人看不出一点陈迹来,否则的话,就必然会生硬、勉强。”

梅兰芳《贵妃醒酒》

1914年,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进修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

1915年,在北京不祥园上演创编时拆新戏《宦海潮》和时拆新戏《邓霞姑》、《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利用逃光。

梅兰芳先生早年时拆戏《邓霞姑》留影

梅兰芳起头进修绘画,绘画教师画家王萝白。尔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保藏家墨翼庵订交,普遍欣赏书画和古器物。

梅兰芳与齐白石,梅拜齐为师学画

1917年,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梅兰芳《天女散花》

张大千为梅兰芳画的《天女撒花》

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表演《游园惊梦》,同年创编表演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拜候日本停止表演。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表演,那是汗青悠久的京剧首度走出国门,引发强烈颤动。

梅兰芳在日本表演《天女散花》剧照

梅兰芳在日本表演《贵妃醒酒》剧照

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片子《春香闹学》。此时的梅兰芳名冠京城,他买下东城区无量大人胡同的七进大四合院,七个院落之间打通,筑有长廊、荷花池、假山,并有二层西式小楼。

无量大人胡同的七进大四合院

室内陈列名家字画、古玩瓷器,家具是上等紫檀黄花梨,待客用的茶具都是讲究的艺术品。“登长城,不雅颐和园,访梅宅”,被时人传为外宾游览北京三大项目。

十余年间,梅兰芳在那里接待过泰戈尔、杜威、罗素、毛姆,以及列国政要等外宾达六七千之寡。

1921年,岁首年月,与杨小楼合做组织“崇林社”剧团。岁暮,与福芝芳成婚。

福芝芳小梅兰芳11岁,从小跟邻人吴菱仙学唱京剧、主攻青衣,表演的《桑园会》《武家坡》《二进宫》颇受好评,被戏称“天桥梅兰芳”。

婚后十四年福芝芳先后生了九个孩子,五男四女,只要4个长大成人,即葆琛、葆珍(绍武)、梅葆玥、葆玖,孩子们都是雇请奶妈喂大,由孩子们的外祖母负责办理。

福芝芳和孩子们

梅兰芳和儿女在一路

福芝芳嫁入梅家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放弃了演戏生活生计,图为梅兰芳和老婆福芝芳及儿女的珍贵合影

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应香港承平戏院邀请,梅兰芳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表演。

梅兰芳与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剧照

1924年5月,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拜候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表演。

梅兰芳到日本后与寡艺术家合影

1927年,梅兰芳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同年经其时的银里手冯耿光证婚,梅兰芳在东城东四牌坊九条35号冯公馆缀玉轩迎娶孟小冬。

那一年,孟小冬二十岁,梅兰芳三十三岁

孟小冬,梨园世家身世,是早年京剧优良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孟小冬是京剧出名老生余叔岩的门生,余派的优良传人之一。

孟小冬

1929年,梅兰芳发妻王明华病逝,死时仅三十多岁。

王明华生前始末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日子没有了盼头,饮食难进、心中积郁,身体越拉越差。梅宅里,那一边是畴前处处可亲的丈夫与他现在的娇妻爱子,那一边是旧日欢声笑语末已成空的萧索院落。两相比照之下,王明华心里的痛磨难过可想而知。

不久之后,王明华染上肺结核病,梅兰芳倒不薄情,尽心给她医治。只是,他忙演戏,更忙嫡亲,实的顾不得她了。

她担忧本身患的肺结核流行症会传染给一家大小,更担忧传染给梅兰芳,影响他的演艺事业,便决意分开家。在一位出格护士刘蜜斯的伴随下,王明华来到天津马医生病院停止治疗。 临走之时,她宽厚地嘱托福芝芳:一家子都靠你了。

梅兰芳和福芝芳将她葬在香山脚下万花山上,一坟三穴,以待与梅福二人百年后相聚。

中年的梅兰芳,他不喝酒,不吃辛辣食物,饮食起居坚定从命舞台。日常平凡生活规律,留意熬炼身体,所以他的艺术生命很长

1930年,梅雨田夫人(梅兰芳的大伯母)过世,即“戴孝风波”,孟小冬做为梅兰芳明媒正娶的老婆,理应披麻戴孝,她根据礼数去给婆婆守孝,在门口被福芝芳叫人盖住,不认可她是梅家人,没资格守孝。而梅兰芳,并没有站出来替孟小冬主持公允,孟小冬选择了分开。

孟小冬

心灰意冷的孟小冬归去后在报纸上登载声明,与梅兰芳隔绝夫妻关系。“冬其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孟小冬那句话包罗了太多的委屈和懊悔。

1930年,梅兰芳前去美国表演,为了便利各人理解,团队精心筹办把表演服饰道具乐器全数画出来,约2000多夫并辅以中、英、德文,又将剧场、行头、冠巾、胡须、扮相、脸谱、角色等共分15类,画图两百幅,编成画册,京剧曲谱也翻译成五线谱。

梅兰芳在美国期间,“在那时的纽约城,中国人是以运营手工操做的洗衣做坊和供给杂碎式的中国菜的小餐馆而闻名的。为着猎奇而去唐人街参不雅的旅游者,老是骇人听闻地传布关于鸦片烟馆和赌窟的神话……至于谈到他们毫无所知的中国戏剧和音乐,则被视为取笑中国人的时机,他们认为花钱赏识如斯喧哗的冲击乐和刺耳的假嗓音,实是有点莫明其妙,恰是因而,我们希望华美协进社可以通过表演一台既有艺术魅力、也有教育意义的中国戏剧,改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成见。”

梅兰芳在美国表演

梅兰芳率“承华社”剧团部门演员赴美国,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百老汇、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表演72天。

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别离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梅兰芳是把中国京剧介绍到世界上的第一人,突破了欧美妙寡不看、不懂中国京剧的老例,外宾到北京必看故宫和“梅戏”。

1932年,东北沦亡后华北告急,梅兰芳被迫挈妇将雏迁居上海。

1935年2月21日至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表演拜候,梅兰芳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表演15场,场场爆满。

梅兰芳在俄国, 1940年代郭沫若访苏回来后说,“苏联人只晓得鲁迅与梅兰芳。”

1938年岁首年月,携家眷和剧团演人员再次赴香港表演,全家留居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战争沦亡,梅兰芳返回上海,杜门谢客,蓄须明志抵抗为日寇演戏。上海的戏院老板说:只要梅老板肯出场,马上奉送100根金条,梅兰芳不为所动。

梅兰芳蓄须明志,不再表演

1942年秋,梅兰芳推不掉日伪的表演,以至打针过3针伤寒疫苗,高烧40度,才躲过灾难。

分开舞台,他除了看书,学英语,就是在灯下做画

可是身为一家之主、一团之主,好几十张嘴等着他。“梅先生为人仁厚啊。不管什么时候,如果几天不唱戏,他就该想了,梨园子的人还指着他呢。他身边的人没受过一气候,再困难他也没辞过一小我。”琴师姜凤山说。为了生活,梅兰芳变卖起了家中的古玩玉器。

上海各大戏院的老板都找过他,“一次表演就能让他支持一年半年”,他却决定卖画。

他曾师从齐白石等名家,擅画仕女、佛像以及花卉

梅兰芳鲜有人知的身份——绘画艺术家

看了那几幅画才晓得,梅兰芳不只演出超卓,绘画也令人叹为不雅行!

为了补助经济收入,1945年春在上海举办梅兰芳画展,展出他画的佛像、仕女等170余件,大多被抢购。

梅兰芳和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玥在一路

1943年,梅家支持不下去,夫人福芝芳不能不回北平卖掉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风云一时的京城沙龙就此葬送。

1945年8月15日抗战成功,梅兰芳立即剃掉胡子,吊嗓子练功。两个月后在抗战成功庆贺会上,梅兰芳表演了《刺虎》。

梅兰芳剧照

1949年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做者代表大会,被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0月1日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活动。

梅兰芳(左)会见周总理

1954年9月,梅兰芳被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忙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表演。

梅兰芳与日本艺伎合影

1957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录用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晚年的梅兰芳和汉剧家陈伯华切磋演出时的手姿

最初十年,梅兰芳的表演日程表很满。他到京津沪汉和东北工业区表演,赴朝鲜和华南慰问解放军,拜候维也纳、苏联、日本,以艺术促进外交,逝世前夜还在惦念新疆铁路通车仪式……

梅兰芳(中)与儿子梅葆玖(左一)在说戏

脚印遍及世界各地,舞台看似广阔,其实伸不开拳脚。他反频频复演出颠末改编去除“毒素”的几出典范剧目,没有时间也没有政治空间创排新戏。他曾如许解释:“解放后,没有排练过新戏,怕排了戏演欠好,会把我在群寡中间的一点声誉一扫而光,那无疑是本位主义思惟在捣蛋。”

梅兰芳剧照

1959年新中国10年大庆,65岁的梅兰芳排练大型剧目《穆桂英挂帅》,塑造了从未在京剧舞台上呈现过的老年穆桂英的形象。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的剧照

1961年8月8日凌晨,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他静静躺在故宫博物院存放过的一口阴沉木棺材里,那口棺木原为孙中山筹办。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对峙要土葬,周恩来总理特批了那口棺木。

梅兰芳墓

梅兰芳纪念邮票

梅葆玖与父亲梅兰芳

梅葆玖先生在谈到他父亲的演出经历时说:“他在表示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其深邃的表示力老是和唱腔艺术的高度音乐性分不开的。他的唱始末不离开给人以美的享受,唯其美,就能更深地冲动不雅寡的心弦,使不雅寡产生共识。”梅兰芳在表达豪情时,是有节造的,在实和美之间,得到一种平衡。梅兰芳的演出也是留有余地的,梅兰芳最反对偏激的演出,他对青年演员说:“假使火候不到,宁可板一点,切不成忸怩偏激,偏激的弊端,比呆板要严峻得多。”

梅葆玖说过:“那一人在台上,12分钟也好,13分钟也好,必需是好学苦练的成果,不克不及有半点虚假勉强。手里拿的阿谁黄布包的印,已非身外之物,都已血肉相连了,拿印之手就有戏了。台上就你一小我,所有的演出技巧,包罗声、色、形、神、唱、念、动做,能使不雅寡觉得气氛充满整个舞台,固然仅仅一小我,也就像在台上涌现了干军万马,满台绝不显得是空着哪个角落,相反,每个角落都在演员的演出气氛覆盖下。那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梅葆玖继承了父亲梅兰芳的衣钵

遗憾是,梅派的衣钵在梅葆玖的下一代中没了传人。梅葆玖说:“‘文革’耽搁了一代人,我们的子女应该学戏的年代正赶上八个样板戏,那时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但让梅葆玖感应欣慰的是,大哥的孙子梅玮能唱上几段,业余跟着梅葆玖学学戏。梅葆玖说:“那也算梅家隔代的传承。”

领会更多名人列传汗青事务内容,请存眷我们“传承ROOT”!

传承碑,撰写名人列传,记录社会汗青大事务,免费的收集小我列传纪念平台,平台可邀请亲友老友一路每人一个章节记述下他们眼中的您。后续会推落发谱、家祠功用,敬请等待!

0
回帖 返回游戏

若何评价梅兰芳?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