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年前 (2023-04-11)阅读2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607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2142
  • 回复0
楼主
1、《黄鹤楼》原文是什么? 2、黄鹤楼的简介? 3、崔颢《黄鹤楼》全诗 4、古诗《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5、黄鹤楼景点介绍 《黄鹤楼》原文是什么?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新创做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响亮 而不拗口,信手而就,趁热打铁;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那么《黄鹤楼》原文是什么呢?

《黄鹤楼》原文是什么

1、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往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往 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往 ,只留下了那空荡的黄鹤楼。飞往 的黄鹤再也没有回 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在好天的时候从黄鹤楼远 看 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晰 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临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忧愁!

以上就是给列位带来的关于《黄鹤楼》原文是什么的全数内容了。

黄鹤楼的简介?

1、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度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是武汉市标记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个名胜”;

2、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骚人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 遐迩;

3、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外型、胜像浮图、牌楼、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衬托得愈加壮丽。

扩展材料:

黄鹤楼汗青意义:

黄鹤楼景区是国度5A级旅游景区、中国汗青文化名楼、国度级重点光景名胜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国度旅游胜地四十佳;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好意修建的精品。黄鹤楼处在山水灵气动乱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爱好登高的风气民俗、亲近天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看 念;

登黄鹤楼,不单单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

参考材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全诗

《黄鹤楼》。

【做者】崔颢 【朝代】唐

昔人已乘黄鹤往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往 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往 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那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往 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射 下的汉阳树木清晰 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笼盖。天色已晚,眺看 远方,故土在哪儿呢?面前只见一片雾霭覆盖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内容品鉴: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新创做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妙风光,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做。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响亮 而不拗口,信手而就,趁热打铁;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那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做。诗人登临奇迹黄鹤楼,泛览面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高文,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创做布景:

那首诗详细创做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别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承平寰宇记》),那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面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高文,创做了那首诗。

古诗《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妙风光,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做。下面我给各人带来古诗《黄鹤楼》原文及赏析,欢送各人阅读。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往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往 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正文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喊 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别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往 :分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晰 可数。

11.汉阳:地名,如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看 。

12.萋萋:描述草木长得茂盛 。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 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来宾,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步被水冲没。

14.乡关:故土。

《黄鹤楼》翻译

前昔仙人,早已驾乘黄鹤飞往 ;现在此处,空空留下此楼。黄鹤一往 ,再也没有回 还;时过千年,唯有白云飘荡。晴川一旁,树木清晰 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落日西下,何处才是家乡?长江烟雾充满 ,思愁油然而生。

《黄鹤楼》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做,为之联手,说:“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实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做诗拟此诗风格。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往 ,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千篇一律。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寡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那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做,次要还在于《黄鹤楼》自己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连系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别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承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定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往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做有,说它“一往 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前人不成见之憾;仙往 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示世事茫茫之慨。崔颢那几笔写出了阿谁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触感染,气焰 苍莽,豪情真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川写景诗的一种艺术原则 ,崔颢的《黄鹤楼》也到达了那个高明的境域 。首联在融进 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画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慨“黄鹤一往 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画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示了此楼耸进 天际、白云缭绕的壮看 。颈联游目骋怀,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踌躇 低吟,间接闪现 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示的整幅画面上,瓜代呈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改变 别致 ,气象恢宏;彼此映托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夕照暮江,形象明显,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 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扭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呈现,却因其气焰奔驰曲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仓猝读下往 ,无暇发觉到它的堆叠呈现,而那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崔颢似乎 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如许的三平调煞尾;亦掉臂什么对仗,用的满是古体诗的句法。那是因为七律在其时尚不决型吗?不是的,标准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本身也曾写过。是崔颢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状 也差别。看来仍是知之而掉臂,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合错误都使得的”。在那里,崔颢是根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往 停止理论的,所以才写出如许七律中稀有的高唱进 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屡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形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明朗协调 ,富于音乐美。

《黄鹤楼》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回 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跳看 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那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不断灌输到底的,中间只不外是换了一口气罢了。那种似断实续的毗连,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恰是如斯,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天衣无缝。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改变 ,如疾雷破山,看 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阐明 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不测。此诗转折处,风格上由变回 正,境域 上与前联截然异趣,刚好契合律法的那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过去 ,给人以渺不成知的觉得;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记忆犹新,萋萋满洲的面前气象,那一比照,不单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而而有起伏波涛。《楚辞·招蓬真人》曰:“天孙游兮不回 ,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回 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回 之情做结,使诗意重回 于开头那种渺茫不成见的境域 ,如许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契合律诗法度的。

正因为此诗艺术上出神进 化,获得极大胜利,崔颢的那首《黄鹤楼》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能够理解的了。

黄鹤楼景点介绍

黄鹤楼景点介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度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全国山河第一楼”之佳誉。冲决巴山群峰,采用 潇湘云水,浩大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收流汉水交汇,培养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那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船 辑如织黄鹤楼神工鬼斧于斯。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黄鹤楼景点介绍,期看 对您有所搀扶帮助 !

黄鹤楼景点介绍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临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全国山河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期间,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想。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看 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示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 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了看 厅,可在此赏识 大江风光;从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回 来小景等.。黄鹤楼是闻名 中外的名胜奇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对汹涌浩大的扬子江,相对高古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穿插处,即工具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光景 记忆犹新,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远 远 在看 。因为那特殊 的天文位置,以及前人传播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水与人文景看 彼此倚重的文化名楼,从来享有“全国绝景”和“全国山河第一楼”的佳誉。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想。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重 ;60个翘角凌空伸展 ,好似黄鹤起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笼盖。在蓝天白云的映托下,黄鹤楼色彩灿艳,雄奇多姿。

黄鹤楼得名,有“因山”、“因仙”两说。唐《元和郡县图志》称,“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而唐《图经》则有“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因以名楼典故。与此相类似的还传播着仙人子安乘鹤、吕洞宾“跨鹤登仙”等故事。昔之论者曾为二说聚讼未定。余认为,就得名时序言之,实证性的“因山”名楼说似在前头,三国东吴于黄鹄矶初建戏楼之际,“鹄”、“鹤”音转,成“黄鹤楼”之名;而“因仙”说大约鼓起于道教仙话流行的南朝期间,至唐代则因文人题咏而播扬广远。“因山”说为黄鹤楼得名奠基了天文学基石,“因仙”说却令赏楼者插上纵横八极的想象同党,称心 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说各具功用,以往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此后也势必相互映照,共存于永久。

黄鹤楼历来是“临高台而极目”的绝佳往 处,所谓“登临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那种地看 特色,吸引古今骚人骚人来此,对景兴怀,或体味 清风明月,叹山河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远 领园野壮阔,抒请缨报国、廓清全国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咏楼诗词千余首,楹联近千副,文赋过百篇,匾额无算,而尤享盛誉者,莫过被推为“-七律第一的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往 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咏楼绝唱。崔诗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称名楼题咏三杰做。吟踪遍全国的李白,也留下歌咏黄鹤楼的不朽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蒲月落梅花”,极尽此楼超脱神志,也令武汉三镇从此获得“江城”雅号。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行远,名胜与美文相依互存,相互激发,并辉千秋。诚如清人楹联所云:崔唱李刚,双绝二诗传世上;云空鹤往 ,一楼千载峙江边。那里所谓“一楼千载峙江边”,若指人们心中的黄鹤楼倚江永存,则非常安妥 ;若就物化建筑而论,实情却“谓是今楼异昔楼,一楼回绝一楼修”。自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黄鹄矶头筑军事了看 台以降,千余年间,黄鹤楼大都时段做为登临游憩、请客送远的胜地,其楼木造,故屡造屡毁,最初一座木构造古楼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曲至一个世纪后的1985年,方重建形造空前宏丽的新楼,此为今人交相赞颂 的“黄鹤百年回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8:00;旺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00。

门票信息:

80元。1.2米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白叟(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免票。

;

0
回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关回复(2)

落日余晖
落日余晖
沙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别离之情,诗意深长。
传说4周前 (06-27 16:31)回复00
雾锁重楼
雾锁重楼
2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述情谊深远,尽显浪漫唯美风采的诗句精华之作。
传说4周前 (06-27 16:32)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