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是中国元杂剧做品。元代纪君祥所做,全名为《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做《赵氏孤儿大报仇》,取材于《史记•赵世家》、汉代刘向《新序节•士篇》、《说苑•复思》等书。晋灵公昏庸无道,荼害苍生。赵盾对晋灵公进谏劝阻,晋灵公不听。后来,上卿赵盾遭上将军屠岸贾的诬害。
赵盾的媳妇庄姬公主避入宫中,生有一子,由赵食客程婴乔拆救出。屠岸贾听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寻不得,命令十曰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岁的婴儿都杀死。后来,程婴用本身的儿子做替代,保全了赵氏孤儿,许多人也都为此献出生命。
20年后,孤儿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讲说,孤儿决意擒杀屠岸贾报仇。
元刊本以此做结,明刊本又续写晋悼公处死屠岸贾为赵家申冤一折。全剧大方悲歌,气氛炽烈,悲壮动人。文词豪宕,戏剧性很强。
《赵氏孤儿》剧情盘曲多变,矛盾抵触锋利,人物性格描绘明显。剧中描写的勇士程婴、韩厥、公孙杵日等,虽然身份、地位差别,但自我牺牲的壮烈精神同样震撼人心,他们一个个卑躬屈膝,舍身殉难,正如《史记》所言: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
”情节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传染力。程婴是贯串此中的次要人物,描绘得活灵敏现,深入动人。他从知恩酬报到拯救无辜,从抚育孤儿到忍辱向敌人献媚。剧本诚挚称道了拯救无辜的正义精神,表示了一种壮丽的自我牺牲的情怀。清代各类处所戏均改编表演,以京剧、秦腔影响较大。
1735年被译成法文本,德国诗人歌德改编为《埃尔佩诺》,意大利做家P•梅塔斯塔齐奧改编时题为《中国英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