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活着如果不重视礼仪,那么就如同死人
这句话表明人一定要重视礼仪,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
3。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谕知借助外势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错误。
5。从字面上看别人解人之困,授之以桃,而受惠之人却以李相报,当时有负于授桃之人了。桃之味比李美,李之实比桃小。故疑此语为贬义。但人们日常中往往在表达时犯错误,说受人恩惠,过后报答,言曰;“投桃报李”,此种,要么看出受惠之人悭吝油滑,要么看出受惠之人谦逊诚实。
6。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 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
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 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8。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10。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1。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
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13。
真实的、值得相信的话语不会用美装扮起来(也就是花言巧语);花言巧语是不能相信的。
14。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15。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16。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18。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9。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0。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与柏树永远是碧绿的。
2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22。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3。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2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25。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6。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7。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8。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29。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30。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