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郑州巩县(现巩义市)。20岁起, 遨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选后旅居长安10年。755年“安 史之乱”后逃往凤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后因得功肃宗,被贬华 州。759年弃官居秦州、同谷,生活穷苦,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 溪上。
一度漂泊剑南,被严武保举为顾问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部。杜甫离四川东游,留滞夔州(今重庆奉节)2年。大历三年(768 年)携全家流落于湘、鄂之间,以舟为家,后死于赴郴州途中,卒年 59岁。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履历了开元盛世,也履历 了“安史之乱”,迫于生活困难和战争骚动,他四处奔忙,亲眼看到 国度的衰败,人民的疾苦,他怀着伤时感事的真诚感情,写出了许 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记录了唐王朝的庞大变革。
因而,后 人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诗篇留下来的有1450多首。在创 做方面,他继承开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做为中国古典诗 坛的集大成者,他“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承袭先 贤,启迪后学,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又被后世尊为“诗 圣”。
杜甫故乡纪念馆,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靠笔架山, 前临界泗河,杜甫生于此,并在此渡过少年时代。虽然他在故土的 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末思念着家乡,给我们留下了怀乡的出名 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
清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府尹 张汉重修并立“诗圣故乡碑”一通,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屡次立碑。杜甫故宅坐东向西,如今宅院长20米,宽10米,院内有东 西向瓦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东侧有房2间,北侧有一窑洞,洞口 为砖砌墙壁,洞高3米,宽2米,深20米。
院内西墙上嵌清代张议 草书“诗圣故乡”碑一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1962年成立 杜甫故乡纪念馆,郭沫若亲书“杜甫降生窑”和“杜甫故乡纪念 馆”。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之公布为河南省文物庇护单元, 并拨专款屡次停止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