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读史。本文做者|乐羊子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晚明寺人刘若愚原名刘时敏,身世于将门世家,从小遭到优良的儒学教育,可是在16岁那年,他却突然“感异梦而自宫”,后来就入宫当了寺人。因为他博通经史、文采斐然,得以进入核心计心情构司礼监工做,深受司礼监秉笔寺人陈矩的赏识。
不久,万历朝颤动一时的“妖书案”发作,陈矩成了主审官,刘若愚则负责文书工做,对此案的始末端如指掌—他其时不会想到,那对他的命运将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陈矩身后,刘若愚颠末多年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当上了司礼监监丞,官居正五品。然而阿谁时候,魏忠贤已勾搭上了天启的乳母客氏,两人狼狈为奸,势倾朝野。
《绣春刀》魏忠贤
见刘若愚不怎么听话,魏忠贤将他由司礼监赶到了御马监,连着给他穿了好几年“小鞋”。曲到天启四年(1624年),年届不惑的刘若愚才赶上另一位“伯乐”,而那也成了他一生噩梦的初步。
那小我就是李永贞,司礼监秉笔寺人、魏忠贤的铁杆心腹。李永贞看中刘若愚的才调,调他给本身当文书。其时天启正一心一意当木工,政事通盘交给魏忠贤,使魏党得以上下其手、排挤异己。关于魏、李私底下的那些勾当,刘若愚虽看破,但不敢说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将名字“时敏”改为“若愚”。
奸邪当道,活得越大白就越不利,只剩下拆傻那一条活路了。
刘若愚拆傻拆到第五个岁首,天启帝驾崩,崇祯帝继位,很快拾掇起魏党来。魏忠贤畏功自缢,客氏被鞭打至死。许多魏党中人起头反戈一击,以图将功赎功。刘若愚因而遭人弹劾,于崇祯元年(1628年)岁首年月被押送到南京孝陵卫菜园承受革新。可他在南京刚种了三个月菜,大祸突然突如其来。
问题出在李永贞身上,他因被人指控犯有矫诏大功而入狱受审。刘若愚遭到连累,被抓回北京,关进了刑部大牢。审讯停止了两个多月,成果是李永贞斩立决,刘若愚秋后处决。
展开全文
得知判决成果,刘若愚如五雷轰顶,尔后的几月,他不竭上书诉冤,加上一些朝臣的仗义执言,他幸运躲过了秋后的那一刀。可是到了第二年的三月,阉党案最末判决下来,他的功名竟然是“首逆共谋,决不待时”。
刘若愚一个小小文书,竟然与上司李永贞等人同功,而实正的“首逆”者则因得了“阿堵物”之助,只是被抄家撤职,免于死功,实是天理安在?刘若愚当然不平,他在狱中奋不顾身地上奏,力辩本身并不是奸党,他有力的辩辞虽未更改判决成果,却使得行刑日期一再延后。
但他晓得,生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一道亮光突然照入了他的内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那一霎时,刘若愚想到了司马迁。对啊,在宫里呆了好几十年的人了,何不将所见所闻都写下来,将奸党的功恶和本身的委屈都写下来,或许还能获得一线活力。即便不克不及,也可教“没者不含恨于笔端,存者不漏网于清议”,总比坐以待毙强吧!
刘若愚很快讨来纸笔,起头写做。他不晓得什么时候牢门会突然翻开,本身被人拖进来行刑。他只是不断地写啊、写啊、写啊,写到痛彻心扉处,常常不由得仰天长叹、涕泪横流。
他没有想到,本身那一写就是13年。他的文字陆续流出刑部大牢,一起头在士医生中传抄,跟着影响越来越大,最末传入了九重深宫,“上览之,戚然改容,有悯若愚之色焉”。坚冰就此松动,到崇祯十四年的某一天,那部名为《酌中志》的奇书初步完稿。在那前后,刘若愚也末于在崇祯的旨意下重见天日。
在残酷的专造政体之下,一个身陷囹圄且被判了“决不待时”的人,竟然有才力和时间去完成那部篇幅近于1/4部《史记》的著做,那绝对是个奇观。
刘若愚的伶俐之处在于,他没有将本身的做品仅仅定位于辩冤,若是是那样,恐怕就置之不理了。从此书的卷目编排上,足见做者的良苦用心。
书中第一、二卷的内容,恰是“妖书”大案的详细始末,以至全文抄录了各类原始质料。那一大案昔时虽受注目,但因当初陈矩采纳了大事化小的处置体例,详情少有人知。现在刘若愚大爆猛料,一会儿就吸引了群众的眼球。
紧接着的第三、四卷,刘若愚以“王家老奴”的口吻,用密意而细腻的笔触,别离追想了“先帝”(天启)与“今上”(崇祯)的生活逸事。如许的“豪情牌”一打,崇祯能不“戚然改容”吗?
不外,《酌中志》中最有重量的部门,仍是对“逆贤”及其翅膀功行的揭露,那当然很合崇祯的胃口,于是将本书打上了“政治合格”的标签。此外,关于北京城建筑规划及明宫的风俗、饮食、服饰、典造、掌故等内容,书中记载也很详实,大有看头。曲到今天,对研究明宫史的人来说,《酌中志》也是必读之书。
和司马迁一样,刘若愚的归宿不详,但在《酌中志》的“见闻琐事杂记”一卷中,有“予归林下”的说法,看来刘若愚最初有很有可能归隐山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