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本身的尺度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也是人缘,用愤慨去面临,只是伤人、伤己、伤缘,不克不及从底子上处理问题。愤慨不是我们的兵器,而是我们的仇敌。
一小我若是没有了标的目的,心里就会十分懦弱、虚弱,总要去逃求外在的必定来满足本身,把希望依靠在外境上,一旦外境不契合本身的预期,就容易绝望、愤慨或痛苦。
当我们埋怨、愤慨或绝望时,察看一下本身的心,全数都是在看他人的不是。佛法说“向外求”就是我们痛苦的原因,要多想想本身的行为:我做了什么?我做得够不敷?我对他人付出了几?
在果相上求绝对的公允,无有是处,因为每小我种的因差别。我们要把生命当成一个活动的过程来对待,不克不及仅停留在如今那一刻。要大白此刻是在过去无数光阴的根底上产生的,顺境不要满意忘形,顺境不要愤慨哀痛;要看到当下一刻关于将来的价值,造善业、种善因,让人生步步增上。
凡夫行事,都是为了“我”,所以才会发作亲朋间为了利益而反目构怨的事。他人的“出卖”与本身的“愤慨”,根源都是“为了我”,其实每小我都是懊恼的受害者,同样可怜。修行人以业果来要求本身,用慈善来宽恕别人,在世态炎凉中完成生命的修炼。日久,如许做的意义天然闪现。
嗔习重,人愤慨时容易失去理智,不只无法帮忙“过错方”改善情况,反而令自他一路造更重的恶业。要改动心里,改动习性,需要长时间勤奋修行,让本身的慈善、聪慧、气度都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拼尽所有的气力,历来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爱本身,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我们的痛苦、愤慨是因为本身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我们的悬念是因为本身的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都是人心的执念在捣蛋。外在的“他”,只是一个满足自我的道具。
憋成内伤,恰好因为没有“忍辱”。忍辱,不是忍耐外在的侮辱,而是超越心里的懊恼,只要本身的心才气对本身形成内伤。反过来,即便外相上疾言厉色、金刚瞋目,若是心里没有愤慨,而是希望帮忙对方改正,那也叫忍辱。我们实正要战胜的是心里的懊恼,而不是外在的仇敌。
释教徒的谦让不是无原则无目标的被动接受,而是懂得本身行为的意义,不成为懊恼的奴隶。
别人之恶,过在别人,与我无关。如丑人照镜,镜中的丑容是本身的,与镜子无关。若是我们因为别人之过而生起嗔恨,则好像接过了别人之恶成为本身之恶。
外在是荆棘,但我们能够在心里种莲花,不要把外面的刺搬到本身心中。
佛法中,末极的仇敌是人心中的恶,而不是人;降伏恶要靠慈善与聪慧,而不是嗔恨与暴力(当我们愤慨的时候,心里中同样是恶);改善的法子是在懊恼与业上动手,改动其因,而不是仅仅在果上出力。详细工作的处置按照差别的情况会差别,也可用霹雳手段,但心中不克不及有怨与恨。
“霹雳手段”只是办法,核心是要有“菩萨心肠”,若无此内涵,就成了冤冤相报、以暴造暴。寡生重果,菩萨重因,面临假丑恶,寡生在果相上愤慨,欲摧灭之,菩萨的办法却是在因上净化。一小我也好,一个社会也好,若是不从底子上铲除恶根、改进土壤,恶果是难以尽除的。那个底子,就是人心 。
一切痛苦的原因是爱本身,当我们认识到自我那个实正的“仇敌”时,就走上了远离痛苦的道路。阿弥陀佛,愿您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