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才子与电影

3周前 (11-13 01:56)阅读1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591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830
  • 回复0
楼主

金庸、倪匡、黄、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四人皆文采不凡,著做末身。金庸以武侠小说名世,倪匡擅长科幻故事,黄下笔机变灵敏,蔡澜则以一应俱全见长。金、倪、蔡三人现年事渐高,多挂剑山林,少参与外界活动,黄更于2004年驾鹤西去。然而,他们台前幕后,对香港片子的鞭策和奉献,颇有厥功,值得一书。

  金庸的片子故事

   四人中年纪最长、生于一九二四年的金庸,在未写出第一部小说《书剑恩怨录》之前,曾任《新晚报》副刊编纂,以姚馥兰和林欢的笔名撰写影评。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片子戏剧册本,不雅摩了良多中外片子。五十年代,金庸参加其时香港有名的长城片子公司,充做编剧,写下了《绝代佳人》(1953)、《不要分开我》(1955)、《三恋》(1955)、《小鸽子姑娘》(1957)、《兰花花》(1958)等多部剧本,并与胡小峰在1957年合导了越剧片《王山君抢亲》。次年,他又同程步高联手,执导片子《有女怀春》。两部影片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就,博得了不雅寡口碑。当时的金庸,因为末朝浸润于片子情况,小说的创做中难免受片子技法的影响。他曾在《射雕英雄传·跋文》提到:“写《射雕》时,我正在片子公司做编剧和导演……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置,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

   六十年代,金庸退身片子公司,集中精神办《明报》,人虽分开,其小说却仍成了片子界存眷的重点对象。半个世纪以来,金庸小说以其出色的故事,令人着迷的情节,把戏迭出的功夫,侠气纵横的意境,博大精深的文化及神韵悠远的思惟,备受人们喜爱,几乎篇篇都被拍摄成了片子,并且凡是非行一两次。金庸为片子供给的素材,实在功绩显赫。

   以拍摄粤语武侠片为主的峨嵋片子公司走在前列,1958年,导演胡鹏和李晨风先后执导了《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往下的几年,又有《书剑恩怨录》(1960)、《神雕侠侣》(1960)、《鸳鸯刀》(1961)、《倚天屠龙记》(1963)、《雪山飞狐》(1964)等片问世。那些影片皆是黑白片,武打上带着浓重的戏曲舞台陈迹,固然反应不俗,但过于反复的套路逐步不克不及迎合市场的变革。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香港出名的邵氏片子公司打出“彩色武侠新世纪”的标语,企图改革武侠片。为此,片子公司斥重金购买设备,搀扶导演,拍摄了数以百计的武打功夫片。仅源于金庸小说的片子,就有几十部。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张彻,一人执导了《射雕英雄传》(1977)、《射雕英雄传续集》(1978)、《飞狐别传》(1980)、《碧血剑》(1981)、《神雕侠侣》(1982)、《侠客行》(1982)等影片。

   除张彻外,邵氏的导演如鲍学礼、孙仲、楚原、华山等人都染指过金庸做品。邵氏出品的与金庸相关的影片,多能忠于原著的故事,构造清楚,斗殴上重视近身的肉博,予人以逼真的惨烈和悲壮感。但在人物描绘和传达小说思惟及意趣方面,则存在着缺失。

   进入九十年代,跟着片子手艺的前进,武打功夫的表示日新月异,在改编小说上,片子也变得天马行空,不受羁绊。像徐克的《笑傲江湖》系列,除第一部尚能保留原做的构架,其余两部《东方不败》(1991)和《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1992),都成了别样的故事。而元奎的《九一神雕侠侣》(1991),刘镇伟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只不外仅借了小说和小说人物之名,企图到达或演绎或调侃或抒怀的目标。

   金庸小说近半个世纪的改编之路,好像西方绘画由古典传统过渡到印象派为发端的现代主义,少了客不雅的写实,而多了主不雅的适意。

  片子编剧倪匡

   倪匡小金庸九岁,一九五八年起头武侠创做,其后多有做品在《明报》刊载。倪匡创做的小说,以武侠和科幻为主,他的文章构想精巧,情节紧凑,悬念迭起,极能吸引不雅寡眼球,很多都改编成了片子。早在1961年,倪匡小说改编的《仙笛神魔》就由其时的玉联影业公司的杨工良搬上了银幕。随后,仙鹤港联影业公司又推出了《六指琴魔》(1965)、《玉女英魂》(1965)、《女黑侠木兰花血战黑龙党》(1966)、《女黑侠威震天堂门》(1967)。跟着时间推移,倪匡又有其它小说被改编成片子,如《原振侠与卫斯理》(1986)、《卫斯理传奇》(1987)、《卫斯理之霸王卸甲》(1991)、《卫斯理之老猫》(1992)、《六指琴魔》(1993)、《卫斯理蓝血人》(2002)等,都取自他的小说。倪匡铺叙的故事,以豪情和奇异见胜,正契合武侠科幻片子的表示,因而很有市场并广受欢送。此中《原振侠与卫斯理》和《卫斯理传奇》还获得票房逾万万的好成就。

   倪匡生平有两件事引认为傲:屡替张彻写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他动作迅捷,三天即可出炉一个剧本。六十年代后期,倪匡投身邵氏,主事编剧,为邵氏撰写了二百多个剧本,此中多为张彻而做。

   一九六七年,他以一部借鉴金庸笔下杨过形象的《独臂刀》,一举将几度失败的张彻推向“百万导演”的宝座。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倪匡为张彻编写了《铁手无情》(1969)、《十三太保》(1970)、《双侠》(1971)、《四骑士》(1972)、《刺马》(1973)、《方世玉与洪熙官》(1974)、《少林五祖》(1974)、《荡寇志》(1975)、《洪拳小子》(1975)、《马哥波罗》(1975)、《杂技亡命队》(1979)、《卖命小子》(1979)、《第三类斗殴》(1980)、《叉手》(1981)、《五循忍术》(1982)等做品,如武术指点刘家良一样,为张彻的功夫片子献上了一份力量。

  黄沾与片子音乐

   “悄悄笑声,在为我送温暖;你为我注入快乐强电。”那是《英难本质》的主题曲的歌词,出自黄的手笔。黄出生于一九四一年,做为香港通俗歌曲的领军人物,一生共谱写了二千多首歌曲。他凭一己之力,带动香港流行音乐的开展,铸就了骄人的灿烂。

   黄第一次演片子,是在由其时邵氏红星林凤担纲的《玻璃鞋》(1959)中。他一生参与片子多部,大都是副角,只在《先生贵姓》(1984)、《不文小丈夫》(1990)、《私钟实面目》(1992)、《何日金再来》(1992)等少数影片中担任配角。黄很少参与编剧,执导的影片也有限,他对片子的奉献,次要仍是在音乐方面。从1968年在《神勇坦克队》和《毋忘我》小试身手后,四十多年以来,他为片子配曲写词达百多首,遗留下《倩女幽魂》、《男儿当自强》等多首到处颂扬的传世佳做。因其在音乐上的成就,黄屡得片子节嘉赏。

   黄的曲风古典旷达,饱有意趣,能与片子风格共同得相得益彰。而他的歌词,或通俗明朗,或催人长进,如为《差人故事》写的主题曲:凭傲气自我写/我一生的诗/情共爱泪与痴/热诚是意义/生命豁进来/流下了惊人快事/英雄有骨气/雄视世界醒狮/冲前往/全数得失只要寸心知/跨步上/云上我要飞,不单契合影片的大旨,也表现了其时香港片子和业界人士的振奋场面。至于缠绵迭宕的词章,则如:人生如斯/浮生如斯/缘生缘死/谁知,谁知?/情末,情始/情实,情痴,/何许?何处?/情之至。

   黄的词曲,多为武侠奇异片子所做,他巧妙运用传统的琴筝笛箫等乐器,谱就浓重的中国意味,很好地传达出武侠片的精华。像在《笑傲江湖》中,他逼真地将武林的风生水起、江湖的刀光剑影及侠客的自在境界溶于一曲《沧海一声笑》里。在片子音乐方面,黄与徐克合做最多。徐克的早期片子《蝶变》(1979)、《新蜀山剑侠》(1983)、《刀马旦》(1986)到《黄飞鸿》系列、《青蛇》(1994)、《梁祝》(1995)甚至监造的《倩女幽魂》系列,均少不了黄的身影,其旋律把除克的奇诡风骨和超脱风神挥洒得情致飞扬。

  片子监造蔡澜

   有美食家称誉的蔡澜,与黄同庚。蔡澜年少时便撰写影评,十八岁留学日本,得邵逸夫赏识,做了邵氏驻日的分区司理,负责购置日本卖座片送往东南亚发行,并主管香港外景工做和监造一些低成本影片。张彻赴日拍摄《金燕子》,即由蔡澜接待。一九六三年,蔡澜返回香港,任邵氏公司的造片司理,往返于台湾和东亚各地。邵氏期间,他不只参与了多部片子的造做,还曾编剧了《香港奇案》(1976)和《油鬼子》(1976)等片。一九八二年,他转入嘉禾片子公司,出任副总裁一职,监造片子多部。蔡澜先后在东京、纽约、巴黎、汉城、台北、巴塞罗拿和曼谷等地栖身过,通晓多国语言,终年游荡国外的经历和信息,为嘉禾跨埠片子造做供给了很大的便当。

   成龙在海外拍的戏,多由蔡澜监造。如在西班牙取景的《快餐车》(1984)、西班牙和南斯拉夫取景的《龙兄虎弟》(1986)、日本取景的《霹雳火》(1995)、澳大利亚取景的《一个好人》(1997)等,都是其名下做品。蔡澜兴趣普遍,口味多变,他还曾自组“大路”片子公司,拍摄了《孔雀王子》(1989)、《力王》(1991)等片子。

0
回帖

香港四大才子与电影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