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桥街道古树的第三个部门是西北区域里漫衍在街巷胡同、小区、平房院里的古树,那部门古树一共有14棵,见下面从《东城区古树名木档案》里的摘录:
我们按上面摘录里的挨次依次来看。
第一棵,《档案》序号2085,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2452。记载位置为“东曲门内大街227号门前西侧”。227号快到簋街的西头了,古槐在人行道里紧靠房子前,没有扩路之前应该在院子里吧。
展开全文
第二棵,《档案》序号2406,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81。记载位置为“育树四条2号院内”。育树四条位于本区域的东北角,如今的歌华大厦的西南侧。育树胡同及头条至四条,原称椿树胡同,北京本来叫椿树的胡同太多了,那条椿树胡同便改为了育树胡同。2号是一个排房院,狭小杂乱,古槐挤在破棚子中间,保存前提不太好,但长得倒还蓬兴旺勃。
第三棵,《档案》序号2416,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71。记载位置为“前永康三巷12号门前”。本区域有好几棵古树与“永康”那个地名有关。据《东城区地名志》:“前永康胡同,明朝属北居贤坊,称永康侯胡同,因永康侯徐忠的室第在此而得名”,那座侯府位于何处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那棵古槐其其实10号对面的一个小岔道里,北新桥三条甲13号的后墙边,畴前永康三巷胡同口能够看到高峻的树冠,要看主干只能从北侧,老是逆光,欠好拍。
第四棵,《档案》序号2417,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70。记载位置为“前永康胡同7号门前西侧”。前永康胡同7号是北京市文物庇护单元,看看市文物局官网的介绍:
古槐在7号门前西侧,应该是尺度的门槐。
第五棵,《档案》序号2418,二级古枣树,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069。记载位置为“前永康二巷4号院内”。前永康二巷,“民国称不雅音寺”,“不雅音寺系明天顺年间所建的寺庙”(《东城区地名志》),北京叫不雅音寺的寺庙也良多,没查到那座不雅音寺的材料。4号院也是一个大杂院,古枣树挤在斗室之间很憋屈,不外超出跨越房顶的树冠却是兴旺富强。
第六棵,《档案》序号2428,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58。记载位置为“后永康胡同43号”。后永康胡同的西头有一个分岔拐弯,43号就在拐弯处的路北,那个院子似乎没有人栖身,去了几次都没见开过门,只能从门外看看了,古槐在门楼上方像孔雀开屏一样展开,覆盖着整个小院子。
第七棵,《档案》序号2459,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26。记载位置为“藏经馆胡同42号院内”。“藏经馆胡同,清朝属镶黄旗,因北口曾是雍和宫的藏经楼,又因信喇嘛教的多为藏人,故又称藏(zang)经馆。民国沿称。1949年后称藏经馆胡同”(《东城区地名志》)。42号位于胡同中部路东的一个小分岔里,门口钉着“庇护院落 东城区第0148号”的牌子,藏经馆胡同从2号到52号满是庇护院落,与西南侧戏楼一巷和戏楼二巷一样,也是几十个院落满是庇护院落,它们都曾是雍和宫喇嘛栖身的排房(见下图《乾隆京城全图》里柏林寺北墙外标注的“喇嘛房”),看来那棵古槐是清朝雍和宫喇嘛房的遗存。
那棵古槐被围进了住家的斗室,看不到下部的树干,也没看到古树标牌,只能从门外看看房顶之上的树冠了。
第八棵,《档案》序号2460,二级古国槐,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25。记载位置为“藏经馆胡同19号门前北侧”。19号位于胡同中部,那棵古槐就在西侧路边。
第九棵,《档案》序号2463,二级古枣树,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22。记载位置为“北新桥三条8号”。北新桥三条原称王大人胡同,《东城区地名志》对其的介绍因为与后面一条关系更亲近,因而放到后面来说。8号在胡同东头路北,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此地有一座千佛寺和一座龙母庙,不知那棵古枣树是不是它们的遗存。如今那里是中国红十字会,古枣树在大楼南侧,两枝主干,长得倒也还不错。
第十、十一、十三棵,《档案》序号别离为2464、2465、2473,前两棵是二级古榆树,后一棵是一级古国槐,古树编号别离为110101B00021、110101B00020和110101A00019。那三棵古树在一个院子里,记载位置为“北新桥三条3号院内”。“北新桥三条,明朝属北居贤坊,称王大人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沿称,······明寺人王承恩的宅邸,清朝为理郡王府,民国时王府荒废。据传,王府西侧的广恩寺曾为何应钦别墅,后为一木材厂老板所有,拆走了寺中多量木材与砖瓦,使广恩寺成了空场。今王府原址建成了中华全国归侨华侨事务委员会。广恩寺原址建成华侨饭馆。”(《东城区地名志》)。如今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是1号,华侨饭馆是5号,3号恰好是夹在中间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独门独院,查《乾隆京城全图》,广恩寺与理郡王府之间确实还有一个有20多间房屋的院子,但似乎比如今的3号院要窄一些,也就是说如今的3号院可能占了原广恩寺的一部门面积,所以那3棵古树还有可能是原广恩寺的遗存。
如今那个院子由戎行办理进不去,不知那三棵古树在院里什么位置,无法进一步考证。下面照片是3号院的大门。
在3号院临街的倒座房之上能够看到一棵大榆树的树冠,不知是不是两棵古榆树中的一棵。
第十二棵,《档案》序号2466,二级古楸树,古树编号为110101B00018。记载位置为“北新桥二条22号院内”。“北新桥二条,明朝属北居贤坊,称报恩寺胡同。胡同西口有一寺院名报恩寺,胡同由此得名。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沿称,宣统时称报恩寺。民国后名称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新桥二条。······报恩寺位于胡同西口路北,为一座三层殿的寺院。”(《东城区地名志》)。22号在路南,距胡同西口约60米,是一个大杂院,那棵古楸在院子深处,光溜溜的树干,不只没有一片树叶,连细一点的枝条都没有,院里的住户告诉我,古楸是两三年前死的。如今树身上也没有古树标牌。
最初一棵,第十四棵,《档案》序号2474,二级古枣树,古树编号为110101B02562。记载位置为“酱房东夹道12号院内”。酱房东夹道,“据传早年间胡同中有酱房,因而得名”(《东城区地名志》)。12号是一家私房小院,关于那棵古枣树,2013年《新东城报》曾有一篇报导《半个世纪的“人树情”》详细讲述了那棵古枣树的故事:
将近10年过去,如今那棵古枣树和94岁的孙奶奶都还在那个红色彩的小院里安康幸福地生活着,气候好时,孙奶奶还要在古枣树旁漫步,本年,古枣树又结了很多京城里不太多见的“葫芦枣”。种植时间切当,几十年得到仆人悉心顾问,曾得了枣树的“癌症”又治愈新生,那实是一棵幸运而又幸福的古枣树。
不外那棵古枣树在树龄确实认上可能有点小小的问题。1945年种植,至今还不到80年,固然按孙奶奶描述,种植时枣树已经有碗口粗,那似乎也没有40年的树龄,并且,80年前以小我的手艺才能,移植成活40年树龄的树木仍是难度很大的吧。
北新桥街道西北区域里漫衍的古树,到此为行,下面是那14棵古树以2017年版古树编号为序的统计表:
最初仍是那14棵古树的散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