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建筑于何时?

2个月前 (09-28 14:14)阅读19回复0
小强
小强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607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152
  • 回复0
楼主

  对于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很多书上特意回避了它的创建原因和年代。因为缺乏可信的历史资料,在注解“岳阳楼”这一条目时,只笼统地介绍说是建于“唐代”。《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就对“岳阳楼”注解为“唐建,即今湖南岳阳市城西门楼。北宋庆历中滕子京重修,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

  ”究其原因,关于岳阳楼的建造年代,学术界一直有比较大的争议。有些学者指出,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据史书记载,建安时期,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巴丘就是岳阳的古称。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将洞庭湖尽收眼底,气势非凡,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西晋南北朝时阅军楼改名为“巴陵城楼”。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驻守岳州,在此楼基础上建成了一座楼阁,初名南楼,后名岳阳楼。

  此后,无数文人墨客来到岳阳,登楼赋诗,时有绝唱。相传李白曾为岳阳楼写过联句“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庆历五年,滕子京支持重建了岳阳楼。楼台落成后,滕子京又派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连同书信一起寄给了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请求他为此楼作记。

  ’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收到书信后,欣然提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字字珠玑,情景交融,为人们广为传诵,岳阳楼也随之名满四方。山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国名山大川辞典》基本采用了这种说法,该书指出“相传岳阳楼前身为三国吴将鲁肃操练水师的阅兵台。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始建楼,定名‘岳阳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时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岳阳楼随之名声大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大典》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并明确提出“岳阳楼由阅兵楼改建成楼阁。

  宋代以后,屡毁屡修”。而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对此则持不同意见,该书称“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遥望君山。风景颇佳。”据《岳阳风土记》载“岳阳楼,城西门楼也。唐中书令张说驻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南宋理宗时期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中指出“宋滕宗谅作而新之。

  范希文为之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额。时称四绝。岳阳楼在郡治西南,西面洞庭湖,左顾君山,不知创始为谁?”由此看来,岳阳楼的由来在南宋时就已经是一个难解之谜了。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了岳阳楼。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纯木,四柱,三层,飞檐”,楼体结构精巧,造型奇伟。

  主楼三层,中间以4根楠木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作内围,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没用一颗铁钉,也没有一道巨梁,令人称奇。屋顶铺黄色琉璃瓦,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岳阳楼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新中国建立后,对岳阳楼进行修缮。1984年5月1日,岳阳楼竣工,修复后的岳阳楼完整地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楼高2135米,占地251平方米。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价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被批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留下了许多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岳阳楼到底始建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0
回帖

岳阳楼建筑于何时?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