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月落乌啼霜满天,到底谁更愁?马致远,张继?

3周前 (11-13 03:51)阅读1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591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827
  • 回复0
楼主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也是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唐诗三百首如今已经很普及了,还成了学前班必学内容,我们大大都人对宋词也不目生。良多人对元曲仍是十分目生的,说到元曲,必需提到元曲四各人: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我们今天要领会的就是马致远。他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凭仗一首《秋思》便博得了“秋思之祖”称号。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千古名篇呢?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落日西下,断肠人在海角!

那首诗的大意是:黄昏时归巢乌鸦,站在枯萎藤条缠绕的老树上,小桥下,流水潺潺,小桥的旁边有几户人家。古老荒凉的老道上,秋风瑟瑟,一匹怠倦的瘦马在困难地前行。落日缓缓西下,极度忧伤的旅人,流落在海角。

此诗,开篇短短九个字,就描画出一幅凄凉秋郊夕照图,表达了旅人凄苦的心境。那首词以景托情,寓情于景。九个词,十八字完好地呈现了一幅浓重的秋色。马致远的那篇秋思,全篇短短二十八字,却完美地摆列出了十种意象,从老树到桥水,从古道到落日,通过层层扩大的视野,展示出诗人的愁更愁。最初一句,落日西下,断肠人在海角其实是画龙点睛之妙。

展开全文

关于马致远在诗中所用的意象,其实不算新颖。李白的诗句“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的词中“老柳官河,夕阳古道,风定波犹曲”,都提到了“古道”。董解元的《西厢记》,元代的《醒中天》,都有老树、瘦马、流水、落日西下的意象。比拟之下,都不如马致远写的纯朴,天然,精练,趁热打铁。他把羁游览人伶丁难过情怀,描写的淋漓尽致。

前人常常悲秋气象描写伤感的诗,因为悲秋万物衰亡的象征。诗人常常借着秋天的气象,落叶,枯枝,萧瑟,萧瑟来表达本身抑郁悲痛的情感。年轻时的马致远,热衷功名,无法生在了元朝社会。汉人升学无望,入仕无门,过着漂无定所得生活,在羁旅途中,写下的那首诗。

同样是仕途不如意,同样是怀着旅愁的客子——唐朝的张继,凭着一首《枫桥夜泊》名人千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张继想借着苏州美景,排遣心中的忧愁。面前的美景与心里的落寞构成明显的比照,更是陪衬出了,旧愁未了又增新愁,借景消愁愁更愁的意境。

张继的那首诗,不测让寒山寺名声大噪,刷屏了一千年之久。《枫桥夜泊》那首诗,在日本更是火的乌烟瘴气,影响力远超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已被日本编入了汉诗教科书。那首诗在日本已经成为国宝级的象征,他们以至在东京仿制了一个寒山寺。每年元旦,有成千日本人来到苏州寒山寺,聆听三更的钟声,以祈求去除明年的懊恼。

同样是人在旅途,同样是事业不如意,同样是借景消愁。张继的眼中至少还有美景,只是愁更愁,马致远更是愁的无可救药。马致远中的秋天黄昏,本是鸟归巢,羊回圈,人归家的时刻。昏鸦另有老树,诗人一无所有,继续飘荡在海角,听起来就非常惨痛。

同样是,谋求官职失败,考进士不中的山川田园派诗人孟浩然,一首《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几”,却写出了春天灿艳的春景。唐代诗人张谓的“还家万里路,为客五更愁”,身在异地,离家万里之遥,只能在梦中还家。戴叔伦元旦夜“旅店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元旦夜孤单的旅店,只要孤灯相伴,表达的是孤独,孤单,其实不悲悼。类似如许的旅途思乡的诗词良多良多。

枫桥夜泊,天净沙秋思,把人在旅途写的如斯忧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枯藤老树昏鸦,到底谁更愁?谜底是显而易见的,能把人在旅途写的如斯哀痛的,恐怕莫过于马致远那首秋思了,落日西下——断肠人在海角!点睛之笔!

0
回帖

枯藤老树昏鸦,月落乌啼霜满天,到底谁更愁?马致远,张继?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