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赞美一下雍正王朝精心的细节,顺便鄙视那些三俗老梗

3周前 (11-13 04:35)阅读2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92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850
  • 回复0
楼主

呃……

我又起头炒冷饭了。

看老剧雍正王朝,到第22集了。

  怎么说呢,人们夸那部剧多是在夸情节、夸演员。对道具服拆背景等则赞扬不多,以至有些看惯了还珠格格那种花红柳绿的人还说里面的场景太简陋,跟经费不敷似的,还有的说房间忒小,军机处忒简陋。其实哩,我反而嚼着那才尊重实在情况。不信去故宫看看,军机处就那么点大,比电视剧里还简陋呢。皇宫的厅堂卧室也十分小,哪里像红雷梦似的一个官宦人家就把个房子整得像人民大礼堂似的。

  看到闲情令郎帖子谈古拆剧里的三俗老梗,此中八到了呈现频次出格高的道具:画像。而且按照那个,能够看出剧组是不是负责任。有的剧里,画像实的是毛笔划的,并且还实像本人,好比片子天龙八部里林青霞的画像。而不负责任的画像,则要么镜头只照画像后背,正面也许啥都没画,要么镜头斗胆地照到了画像,但是电脑打印的,或者是勾勒得要多丑有多丑。

  其实不但是画像,要看古拆剧,出格是汗青剧,就必然承受细节的考验。

  而雍正王朝是我所看过的古拆剧里对道具和细节最负责任的汗青剧之一。里面呈现过的良多奏章、信件、圣旨等,都是精心写出来的,镜头也许在上面只停留半秒钟,但若是摁了暂停键,细看上面的内容,实是让人肃然起敬。好比有一集是李卫写给四爷的信,孩童体的,错别字连篇,四爷念到“李卫狗儿和妻子翠儿合奴才福普盖头了”,又解释到应该是“给奴才福晋磕头了”。那封信在镜头下一闪而过,但那确实就是一封精心写出来的信,错别字都在。别的,还有十四模拟太子字迹写的调兵手谕、张廷玉听雍正口述拟写的圣旨,镜头就是那么名正言顺地照过去的,文字上就是没得挑。

  我们经常看到的古拆剧对文字类道具的处置法子,跟画像类处置法子一样,要么压根不敢照,要么照过去一看是电脑做的或一个程度差劲的外行做的。好比寒假里看到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某一集,有一幅纪晓岚写的字:“夜来香”,一看就是电脑的字体。

  那里就八一段我刚看到的下棋的片段,22集,小十三陪已经是雍正皇帝的四四下棋。说到下棋,也是古拆剧里的三俗老梗之一,同样,有的是痛快镜头不照棋盘,有的是镜头斗胆地照了:俩下棋的人在棋盘中间把棋子摆得像黑白拼图似的(记得橘子红了里面有那么一个镜头),一团一堆的,看着阿谁痛心啊。前一种情况,镜头不照棋盘,申明导演有自知之明,然后一种情况则恶劣到万劫不复!

  而雍正剧里下棋那段,是实下,仍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段戏。因为那里表示的是曾经的拼命十三郎现在面临着已经是皇帝的四哥,变得不寒而栗、如履薄冰。

  一起头是拿棋子,雍正本身拿过黑子来,十三却把白子推给雍正,雍正压制下心里的不快,把黑子推给十三了。 雍正引用康熙的话说,皇子里头,十三的棋艺是老迈,老四的棋艺则很差劲,俩人的差距是不容思疑的。一般下棋的端方是尊者或棋艺高者用白子,卑者或棋艺低者用黑子。不消说,在四四当皇帝以前,俩人下棋必定是四四用黑子,都习惯了。但那里十三却不敢用白子了。。。。

  然后就是布子,人家实的是用的古代的端方,即座子造,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别离摆上4个子,再起头下。以前是光传闻过,而那是第一次在电视剧里见到。

  因为执黑子的是棋艺低的一方,所以就有了黑子先下的端方。那里十三执黑子,雍正示意他先下,十三却说“您先下”。那下子雍正就更不满了。

  接着下了几步,开头十三下得很平淡,然后镜头就从棋盘上转移到了雍正的脸色特写上,当然是神色越来越难看了。那时虽看不到棋盘了,但仍是看到十三的手抬起来又踌躇,换了方案的落子点,能够看出十三是在推敲如何才气把棋下到平手,而不克不及一不小心把皇上给赢了。

  公然雍正看着十三不寒而栗的下法,就恼了,把棋子一扔,说,不下了!老是和棋!没意思!十三弟,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看了吧,那就是细节啊,细节不是白做的,不是鲜明示剧组诚意的,而是紧紧为剧情办事的!

  俺不会截图,如果有人像俺一样怀旧的话,能够复习复习。

  下棋的片段在

  /

  第21分钟。

  别的,32分17秒处,张廷玉拟的圣旨,文字、提行格局,都是那么有规有矩。别不是间接从清史档案里原样抄过来的吧!写那么一张圣旨道具,得费多大功夫,就给了一秒镜头!

0
回帖

忍不住赞美一下雍正王朝精心的细节,顺便鄙视那些三俗老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