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里感受冬来

3周前 (11-13 04:58)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624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492
  • 回复0
楼主

“冬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斑斓秋色中,季节正一步步走向寒冬。我国民间习惯以立冬做为冬天的起头。历代文人骚人为之留下了许多传播千古的诗篇,至今传诵。

唐代诗人元稹的《立冬十月节》诗云:“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保藏了,衣裘造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水结成冰,地盘也起头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则呈现大的蛤蜊。因为蛤蜊的斑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些类似,所以前人就认为是“雉”跑到水里酿成了“蜃”,而那其实也反映了前人关于六合之间生命轮回往复、生生不息的一种认识。

诗仙李白在《立冬》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琼浆时温。醒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翰墨都冻僵了,诗人只好搁下手中的笔,在寒炉中温起一壶琼浆驱寒。醒眼朦胧间,只觉大雪纷扬笼盖了整个村庄。本来,诗人竟在微醒中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花。细品此诗,酒香四溢,浪漫之情亦跃于笔端,让我们感知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繁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宋代诗人钱时的那首《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七言绝句,寥寥数语,把立冬时节的景物描摹得生动透辟。清霜袭来,满树的红叶坠落一地,西风吹过园林,唯有菊花卓尔不群,傲然绽放,给寥寂的大地增添了勃勃活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天然的规律。立冬意味着一个静无声息的冬藏季节的到来,由此“万物归避冰冷,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陆游的《书壁》:“炊粟犹收日,藏蔬可御冬”;郑刚中的《春热》:“地气冬来不复藏,桃花都向腊前芳”;于石的《次韵天民丰年》:“三时足勤苦,实乐在冬藏”;苏辙《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秋成粟满仓,冬藏雪盈尺。天意愍无辜,岁事了不逆”。那些诗句皆从差别角度表达了冬藏的意境。

宋末元初的仇远在《立冬即事》中如斯写道:“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时日,细雨带着寒意,但还没冷到结霜,院子里的树叶一半青一半黄,不经意间,发现几株梅树开花了,疏影横斜,幽香浮动,忍不住让人心中顿生一种温暖。

元朝陆文圭《立冬》云:“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那个时节,气候还不是太冷,黄花、红叶在风中扭捏,让人觉得还处在深秋,眼不雅黄花红叶,耳听村歌互答,闲情高卧,实是一番妙趣横生的气象。

明代王稚登有首《立冬》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秋去冬来,黄叶落尽,诗人流落异乡,因冰冷更盼家的温暖,却唯有一盏孤灯半轮残月相伴。那种羁旅之思,非海角游子不克不及道也。

立冬是冬季到来的门槛,品读那些到处颂扬的诗篇,别具一番情趣。

□钟芳

0
回帖

在古诗词里感受冬来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