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安家象牙塔,路在何方

1个月前 (11-13 05:31)阅读2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808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174
  • 回复0
楼主

京剧安家象牙塔,路在何方?

  BY/伊心洁

  引言:同为阳春白雪,京剧和大学有着某些层面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但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京剧与大学校园的联婚才刚刚起步。至于那个起步能否站稳,京剧能否安家象牙塔,则是当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连系本人在高校进修京剧的履历和感触感染,以近期京剧同全国高校连系的理论为事实参考和经历借鉴,切磋京剧那一古老而极富活力的文化形式在新世纪的中国高校获得长足开展的路子及建立标的目的——通过京剧本身变革实现其在大学校园中的“本土化”,从而培育出一批忠实的学生不雅寡。以资金投入和京剧教演人才引进为前提,在高校中成立校园京剧社团,变看京剧为玩京剧,从而使京剧在象牙塔内得以落地生根,萌芽开花。

  适用主义的处世原则在中国那片地盘上几千年流行不衰,释教、基督教等“天外来物”无不履历了世俗化的过程,而西医更是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在京剧的开展过程中,围墙内的象牙塔不断是一片不曾开垦的童贞地。若何胜利进驻并安家落户,恰是当前问题的焦点所在。我认为,京剧要开展就必需变革(此题应有专文论著);京剧要进驻大学校园,除了“本土化”之外,别无他路。

  一、京剧本身变革——本土化的前提

  在我看来,回绝承受京剧者,无非有两个次要原因:一 看不懂;二、太慢,与现代快速的生活节拍格格不入。关于受过高档教育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个原因其实不成问题,只要赐与响应的赏识常识介绍和临唱详细剧情介绍,京剧是完全能够看懂的。实正成为大学生承受京剧的挡路石的是第二个问题——节拍太慢。

  关于那个遍及呈现的回绝承受理由,北京京剧院演员、“梅兰芳金奖”获得者李宏图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人埋怨京剧节拍慢、听不懂——其实我觉得说那话的人历来没有进过剧场。”李宏图其时还顺口唱起“快板”《四郎探母》:“你说当今那一首流行音乐能比它更快的?当然你不恰巧,翻开电视正都雅到节拍最慢的那就没法说了。”(1)在不领会京剧者的印象中,京剧慢的足能够让人睡着。确实,从某种角度讲,京剧是慢。但京剧讲究字正腔圆,相对迟缓的节拍是一种文雅。并且戏剧做为舞台艺术,都是具有典型性的。京剧就是如许,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量翰墨着重描绘次要人物,对剧情尽量删繁就简,例如《白蛇传》中,首场“断桥”演许仙和白娘子一见钟情;而到了第二幕,两人已经拜堂成亲了。再例如剧中某小我物回忆或记叙一个演过的情节,只由乐队吹奏一个曲牌(固定的乐曲),人物稍有动做,乐曲完毕,回忆或记叙也即完毕。所以,京剧的剧目,尤其是多年传播下来的传统剧目,都是相当精炼的。台上每小我物、每件道具均有其感化,以至包罗龙套。节拍的快慢应与剧情相联络,该快的处所不克不及慢,该慢的处所快了也不可。

  所以,针对有些人提出的戏曲必需变革(即往快处改,往短里改),不然末会被裁减。我其实不敢苟同。相反,我认为,京剧艺术做为一门文雅艺术,在其普通化的过程中,变革是一定的,但精华和本体不克不及丢。若是一味屈就于世俗口味,其道路只能是越改越窄。就如昔时的“文明戏”,改啊改啊最初都成了“四不象”了,其结局还不是绝路一条?京剧的某某些唱段的慢,是由其唱腔、身材、剧情、豪情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是改不了的。削足适履是千万要不得的。并且,嫌京剧慢的人,忽略了“相对”和“决对”、“虚拟”和“现实”的区别。京剧再怎么慢,你花在戏院看完它的时间跟你在片子院看完一场片子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再说,京剧的慢,慢得辩证,慢得特殊。此话怎讲?统一出戏,前十来分钟是演员慢腾腾然而跌宕起伏的唱段,后十来分钟台上却在转霎时实现了垂髫变鹤发、新人成旧人的改变过程。那就是艺术,实正愿意承受艺术熏陶,进步本身艺术涵养的大学生,是不该该自觉回绝的。

  那么,京剧实正的变革之处是什么呢?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颠末何种立异和变革的京剧,才气吸引一批校园不雅寡以至京剧喜好者呢?我的次要观点就是——剔除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中糟粕部门,付与京剧以时代的新血液。实正的艺术是永久年轻的,只要不竭地完美本身,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才气永葆青春。虽然“是艺术就与人有间隔”,但离人太远的艺术必定不会被普遍传播。在快节拍、多变革的现代社会,不雅寡对赏识节目标要求变得愈加间接。新的戏曲能否被不雅寡承受,就要在选择剧本、主演的搭配、舞美设想、音乐唱腔等各方面与时代慎密连系。

  去年,上海京剧院表演的新编的一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引起颤动。对此出乎人意料的成果,江苏省京剧票友工做委员会副会长钱泳林点出了其胜利之因:该剧立意新,注入了时代意识;情节摆设严重、节拍快,舞美、灯光、音响安插华美精致,合适现代人赏识兴趣;演员唱做功夫深挚,确实给人以不成多得的美的享受。“新编”不是改编,更不是“乱说”、“戏说”。故事仍是好个故事,人物仍是那些人物,但情节构造变了,主题立意变了。旧戏次要表示忠、奸斗争,陈琳、寇珠、秦风、包公是忠,记妃、郭槐是奸,如今升华了,是善与恶的抗争,是蔓延主义,弘扬正气,是临危不惧,明辨长短的颂扬。情节更是一环扣一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砍断了原先枝枝蔓蔓的细节,去掉了迷信的糟粕,集中主线展开,戏很清洁,不雅寡完全被事态的开展和人物的命运深深吸引。

  前段时间有些人在网上颁发文章,指出,现阶段说要普及开展京剧艺术,不如采纳两条腿走路方针(2)。一方面做为“典范艺术”开展,也就是日本“歌舞伎”那种形式(歌舞伎的出名女角演员坂东玉三郎在国际上都是与“顶极”艺术家合做表演,好比与BARISHNIKOV一路跳舞,或者与马友友合做表演)。另一方面,以群寡愈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类似百老汇音乐剧那种“新京剧”(它和传统京剧的关系同音乐剧与歌剧的关系差不多)。我想,关于京剧进校园,第一条路当然没多大的理论意义,然后一条路则必然走得通。

  在那里,我想举个例子。本年5月,当大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表态北大百年讲堂时,北大百年讲堂济济一堂,学子们被那出寓意深入、形式新颖的京剧剧诗所深深传染。一代宗师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如诗如画地呈如今舞台,震撼着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也令国学艺术拥有了更多的年轻拥趸。可见,大学生不雅寡对那种交响乐与京剧交融的测验考试也是非常承认的,那即是京剧变革的胜利例子之一。

  二、京剧走进大学课堂——本土化的核心一环

  京剧进大学课堂,那在以前是想也不曾想到的。而那,也恰好是京剧进高校的核心一环。下面将以本年刚刚“引进”京剧选修课的中山大学中文系为例。

  中大中文系在古代戏曲方面的研究程度位居全国高校中文系的前列,理论研究的兴旺呼唤艺术理论的跟进。于是,本年初,该系礼聘了国度专业京剧演员、湖南省京剧团特聘导演、广东省京剧艺术促进会艺委会委员姜兴发教师为特聘京剧艺术教师。一个学期的京剧艺术课程下来,京剧已经在中大中文系赚足了人气。更可喜的是,吸引了一批对唱念做打十分感兴趣的学生,并初步排演了若干戏段。在查询拜访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京剧课而对京剧印象产生180度大拐弯的人触目皆是。此中一位同窗之前一提京剧就是一个词“没劲”,但半个学期之后,他已经仿佛是京剧的喜好者之一了。他如许提到:“固然晓得京剧是中国特有的国学之一,可是我们那些只会逃逐潮水的年轻一代,关于那种传统艺术,底子不想去也不懂得若何赏识。我第一次接触到京剧就是在姜教师的京剧课上,可能是因为姜教师的出色讲授和示范,我逐步体会到京剧的博大精深,也逐步被其魅力所服气。”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系统之一。京剧的美学特征就是程式性、适意性与综合性。出名京剧演出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密斯指出:“我们的京剧艺术其实就是运用唱念做打舞翻的各类程式身手,也就是所谓外部的演出形式描绘中华民族的古典美,道德美,心灵美。”(3)在我看来,京剧的文化传承和交换感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立的手段不约而合,那是京剧走进大学课堂的天然契合之因。京剧有三高文用:认知感化、教育感化、审美感化。做为各大剧种的一种,做为一种文化表示形式,要求得在大学校园的普遍认同,我想,更应该重视京剧的审美感化,那不只表示在其汗青源远流长,并且它的美无处不在,如台词、唱腔、身材、舞台、脸谱、意境等都是美的表现。关于文科,京剧的美学原则更是不容忽略的学术研究范围。

  三、构建全方位的校园京剧社团——本土化的久远之计

  去年,北京京剧院为年轻学子度身定做的首例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在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中掀起一股不小的“京剧热”。该是历年来表演时间最长、规模更大的一次“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表演后举行的现场座谈中,当主持人问今天在座的谁是第一次看京剧请举手时,台下竟是一片手臂如林。年轻学子力争上游抢话筒,纷繁表达本身的不雅感。“我完全被震撼了,没想到现场看京剧那么美,那么吸惹人,和电视里看的觉得判然不同”……“我实的投入进去了,几次流出了眼泪,比起那些日常平凡看惯了的电视剧和流行歌曲,实不知要强几倍,今天我才理解为什么把京剧艺术称做国学”……一位同窗在发言后冲动地高声颁布发表: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铁杆儿”京剧迷了!

  然而,表演活动中和研讨会上令人欣喜的一片强烈热闹也掩盖了一些不敷和问题。好比旁观表演的大多是各校业余京剧组织的成员和京剧喜好者,以及教人员工和家属,“戏盲”和“半戏盲”进到剧场的人数还不敷多。尤其是只演了一两场的学校,更是如斯。而参与研讨座谈的同窗,更是绝大大都早已参与了校内的业余京剧组织,其思维体例和概念多接近于老票友,其实不能实正反映出一般的青年学生的感触感染和观点。那些不敷,在此后的京剧进校园活动中,若是不克不及拿出有效的办法赐与填补、改良,就很难说能否实正起到了普及京剧常识、扩大京剧影响、培育京剧新不雅寡群的感化,如许的活动也就会流于形式,仅仅是热闹和满足了校园内原有的戏迷罢了。

  并且,演唱队末久会走的。若是“人一走,茶就凉”,那么再轰轰烈烈的演唱活动也没什么意义了。因而,京剧要落户高校的久远之计就是成立全方位的校园京剧社团。当然,不是每一个高校都有如许的资金、资本和才能能完成此举,但是,有前提的高校不该该放弃那种测验考试。就目前看来,越是兴旺成熟的高校,其京剧文化素养越高。好比北京大学,其京剧昆曲喜好者协会(简称京昆社)是以进修领会京昆艺术为主、兼及处所戏曲、民间曲艺的大学生文化艺术社团。自1991年3月29日成立,尔后便飞腾迭出,出色纷呈,而至今仍朝气蓬勃。

  之所以选择“社团”定位,是有其按照的。全方位的校园京剧社团能够操纵校园现有资本,包罗收集资本、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开展进修演出、讨论交换、不雅摩表演和表演理论等多种形式的比力大规模的学生活动,扛起校园京剧开展的大旗。当然,前提优胜的高校完全能够创建专业型剧团,但关于中国目前大大都高校来说,仅是资金和人才两项就是两大难题了。所以更具推广意义的体例,就是——社团。即便是有前提兴办剧团的高校,也更好不要放弃京剧社团的建立。因为剧团是专业性的,高层性的、受寡面小,对广阔学生影响力不敷大。而社团自己就是学生组织,其参与性更强,受寡面宣传面更广,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更大,并且其活动形式也愈加丰硕,更有助于将京剧的文化精华渗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去。好比社团能够组织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如“京剧文化节”、征文角逐、辩说赛等系列活动,更能够在院系文艺活动、校庆、国庆等大型文艺活动中一展学子诠释京剧的风度。凭仗社团的组织形式和开展体例,相信京剧在全国高校的安身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0
回帖

京剧安家象牙塔,路在何方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