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词话起春晚(「大江东去」词新解)— 陈国明(朗月高山)

3周前 (11-13 05:55)阅读2回复0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607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154
  • 回复0
楼主

  全球词话起春晚(「大江东去」词新解)— 陈国明(朗月高山)

  (另题:「谁与周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去?」)

  “大江东去”东坡句,解释历来未按书。(书-「三国演义」)

  今籍戏台重讲述,全球词话说新思!(思-思绪)

  后人解释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别名「念奴娇」)词,从未按文句所写-“人道是”-的民间传说去解释(那些传说都记录在「三国演义」一书里),只是按词面文字去解,认为只写了小乔、周瑜与词做者三人,殊不发觉字面之背后,用暗笔暗写了第四人。此人在赤壁之战里起了很重要的感化,那在「三国演义」一书里花了很多章节讲到,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计借东风”等等,“一时几俊杰”之句听讲的俊杰,应包罗此人。以往解释此词者,都将此人漏说了。莫非周郎不是与此人“谈笑间”议论吴蜀联手、抗曹强兵的方案,而是与只在此人背诵出的「铜雀台赋」(揽“二乔”(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里才被谈及的二乔之一的小乔谈吗?谁与周郎“谈笑间”,订下“强虜灰飞烟灭”计?

  “一时几俊杰”之“雄姿英发”是写周瑜,“羽扇纶巾”是写此人,那种理解也不克不及说错。不明写,用暗写,是或受词之字数所限,又或是因构想听需。我那帖子虽也没指名道姓、批注此人,但估量看过「三国演义」一书的伴侣,大要都晓得我讲的此人(第四者)是谁了。

  编写那出表演时间约在二非常钟的小品之目标,是想凭藉戏的演出,表示"遐想公瑾昔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那段苏词的内容,演示出我对那首词的另一种解释--此词写了四人。那也算是一个娱乐群众、有益无害、宣传中华文化的文艺小品吧?

  不雅寡看了此戏,会对此戏有是与非的争论-即对此首苏词有“三人四人”之差别解释的争论。那不是很有趣吗?

  或有人认为:剧本公开了,不雅寡就会对依此剧本而写的戏失去旁观的兴趣,失去奥秘感,我却不如许认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被人拍了又拍,有人会因看了小说、就不再想看按照小说而拍的片子或电视剧的吗?

  剧情大意:

  苏东坡来到赤壁,面临大江,吟出千古绝唱「大江东去」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壘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山河如画,一时几俊杰!

  遐想公瑾昔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一幕

  场景:场上只要布景是一块大屏幕或布银幕,屏幕上映出滚滚江水,惊涛拍岸。

  说戏:幕一开或台上灯光突全熄复亮,只见苏东坡站在台中,背对不雅寡,面向大屏幕,做出不雅涛状。

  那时幕后音响起:

  “苏东坡,北宋文豪,在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都获得很高的成就。因做诗挖苦王安石推行之新法,,被贬官到黄州。「大河东去」那首千古传诵的词做,是做者游历黄州赤壁时所写。吊古伤情,抒己怀抱。

  那首词从字面上看,写了周公瑾、小乔和词做者三人,(以往的此词解释者认为:在赤壁之战里全无做为的小乔在词里的呈现,是为陪衬周瑜的风流英武。)而此小品做者却另有观点,认为此词现实上写了四小我,那第四小我在「三国演义」一书的赤壁之战里用了良多翰墨去描写。在此词里他也被词做者苏东坡提及,只不外苏是用暗笔去写此第四人,一句带过。列位不雅寡,你们看了此剧,认为苏东坡的那首词有写了第四者吗?若是有,那第四者是谁?”(幕后音停)

  那时苏东坡起头高声吟诵「大江东去」词。腔调不宜装模作样,高呼大叫,故做大方鼓动感动。前半阕腔调只宜略高抗,后半阕则转低迴。做者吟诵本身的做品,必然不会像现时网上视频常见到的吟诵角逐、演出或示范那样,声腔、脸色过份自然的。装模作样,过犹不及!视频上也见到有合符诗词格律要求的传统吟诵。不外不懂者不懂赏识,常误会那些吟诵得七情上面、矫情自然的就是准确的超卓的吟诵。

  趁便提提:有些人跟着某些对中国国情不很领会的日本生齿沫乱喷,乱说什么传统文化、传统吟诵在中国失传了!胡呼胡叫!

  现就我的履历和所知讲讲:曲到五十年代中期(1955-1956),在广州上九路与光复路接壤的十字路口、东南转角位置,其时铺面是茶叶店的楼上,仍设有一个私塾班,课堂內有枱有凳,跟其时的正规小学教室安插差不多,十来个大孩小孩混合上课。我就跟着邻家的蜜斯姐上学去读过,后来我转读正规的小学。此外仿佛还有其他的私塾班在广州开设。

  以前广州还有个前辈文人兼书画家,几十年来不断在家教人吟诗做对、写字画画,文革期间也像没停过,教者暗暗地教,学者暗暗地学。现今他的那家传承有序的吟诵已桃李满岭南了。(我的“国民党残渣余孽”书法教师,文革时离校东藏西躲,也仍暗暗地靠教书法寻求保存)。 前辈文人挣扎求存的汗青,也是中华文化有时会深藏不露的汗青。外表枝叶看不到,根却深藏。怎能跟着不明里面的日本人乱说什么传统吟诵、传统文化在中国失传了呢?!

  大要是那日本伴侣看不到中国人像日本人一样、专场在台上演出吟诵,就认为吟诵在中国失传了?他没去看过中国各地的处所戏、如粤剧、京剧等等。其实吟诵和吟唱一贯就口耳相传在那些被前辈人看不起眼的行业中,同化在戏剧演出里。我小时看过的两出由前辈粤剧名伶马师曾和红线女主演的粤剧-【搜书院】和【关汉卿】,戏里有些诗吟,演员的吟诵适当。

  吟诵不是难事,旧时读过几年私塾的人大都城市的。

  况且前人经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算无师教授,会讲某种与古汉语的四声归类相差不大之方言的诗词喜好者,有人确是会自悟出契合诗词格律要求的吟法的。此中事理我不大白、讲不清,那或也算是无师自通吧?又或是凭着平上去入四声仍存的某种方言,天然地或偶尔地到达古今思维想通?

  苏东坡:(对江吟唱,声带沧桑)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壘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山河如画,一时几俊杰。”。(吟唱到此句停住)

  (幕下。无幕则以燈熄取代。幕接幕的转幕时间宜控造在三几秒钟内。)

  第二幕

  场景:用第一幕布景则可。若嫌简单,或另安插设有亭台楼阁的布景和道具,不外,那样做停演的时间就拖长了,拖得整个小品看来似演得不敷紧凑。(剧情少少,对话多多,拖拖沓拉,不敷紧凑,是大陆电视剧的通病。)

  说戏:那幕戏是因应「大江东去」词里的“小乔初嫁了”一句而编写的。词里讲到“小乔”,因而我的那小品也为小乔编一幕戏。据有的诗词解释者说,“小乔初嫁了”一句,是用以陪衬周瑜的风流俊雅。我那幕小乔戏的编排一是为应对苏词,二是为增添戏趣。

  小乔:(幕一开或灯一亮,只见小乔已摆好一个定式舞姿-「美人照镜」,站在戏台中央。过了三几秒,幕后传来苏东坡的吟唱声:“遐想公瑾昔时,小乔初嫁了”。唱到此句行。那时小乔起头活动,边舞边唱)

  “左持铜镜右持梳,巧手梳出靓样(丽)拆。

  此番不为周郎顾,为去北京赏晚春(「春晚」)。”

  幕后传来女子呼唤声:

  “小乔!小乔!梳拆好了吗?要提早两小时到机场安检呀!”

  小乔:

  “哦!来啦!”(对不雅寡笑说)“姐姐叫我,我们要赶着去北京看「春晚」。你们都想看我的演出吗?等下次春晚吧!”(向不雅寡扬扬手)再见!

  (幕下。或灯熄)

  下回再续

  祝各人

  新春愉快 万事如意

  2016/2/5元旦前一日于美国旧金山

0
回帖

全球词话起春晚(「大江东去」词新解)— 陈国明(朗月高山)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