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康熙对老百姓吃多少盐都有严格规定,他为什么这么做

2个月前 (11-13 06:22)阅读3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90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801
  • 回复0
楼主

公元前685年,管仲创建了“食盐官营”轨制,即运用行政权利,对食盐业实行民产、官收、官运、官卖。

食盐是老苍生生活中的必须品,人人都得按量消费,食盐官营就是以政府行为垄断整个市场,老苍生要买盐,只此一家,底子还不了价。那项轨制让统治阶级敛聚了巨额财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莫不牢牢独霸盐政,将其做为“国度大计”来抓。

唐乾元元年(758年),正值安史之乱,唐朝财务陷入窘境,为了增加财务收入,时任盐铁使第五琦创建“榷盐法”—政府将盐户消费的盐全数以十文的低价收买起来,然后以110文的高价卖出。如许,政府毫不吃力,只借助国度强迫力就获得了十倍的收入。国度财务增加了,但多出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老苍生手中掠夺来的,不胜忍耐那种抽剥的人们纷繁参加了叛军的步队,唐王朝愈加摇摇欲坠。

两年后,刘晏任户部侍郎兼盐铁使,为了平息民怨,改良了“榷盐法”,将食盐产销体系体例由民产、官收、官运、官卖改成民产、官收、商运、商卖。名义上将“官营”酿成了“私营”,但素质上并没有差别,仍然是以高于成本十倍的价格售出,只是盐税不间接向吃盐的老苍生收取,而是向盐商收取。商人无利不起早,他们要赚的钱也要从食盐价格上表现出来,成果老苍生的承担更重了,但蒙在鼓里的老苍生认为是商人在漫天要价,却不知是政府捣的鬼。刘晏将社会矛盾胜利地转嫁给了商人,政府安然无事,顺利地渡过了财务危机。

展开全文

不管盐税是间接向盐商征收仍是向老苍生征收,最末都得由老苍生承担,从那个角度看,第五琦和刘晏都是匪徒,只不外第五琦是本身拿刀抢,而刘晏是让“黑社会”人员代为去抢罢了。

食盐官营,老苍生缴纳的是间接税,政府有“与民争利”的嫌疑;私营,老苍生缴纳的却是看不见的间接税,明明缴了却没有名分,并且无形中给商人做了嫁衣裳,政府做的是“劫贫济富”的勾当。

其实不管官营仍是私营,前提是苍生得有买的才能,若是不胜重负,死活不吃盐,政府也拿不到钱。但即便如许,康熙也有法子抢钱。

食盐虽说是必须品,但吃多了欠好,所以市场空间有个饱和度,就是按唐朝的食盐税率,最多赚上十几倍的钱,政府还缺钱怎么办?康熙想了个法子:定目标。老苍生每天吃几盐本身说了不算,而是由皇帝间接定使命。康熙规定每人每年买盐的目标为17斤,只能多不克不及少,并且提早半年把盐分给你,到秋后再让你用稻谷和蚕茧还账。17斤盐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人每天要消费。怪不得在清朝后期,八旗战士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敢情是上辈人盐吃多了,遗传了高血压的弊端。

0
回帖

清朝时,康熙对老百姓吃多少盐都有严格规定,他为什么这么做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