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带领大臣“要饭”的皇帝吗?趣聊“逐食而居”的唐朝皇帝

2个月前 (11-13 06:26)阅读2回复0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839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791
  • 回复0
楼主

一说起要过饭的皇帝,大大都人第一反响是明朝开国皇帝墨元璋,在其起义之前,墨元璋当过皇上要过饭,是地地道道的农人皇帝。

今天要说的“要饭”皇帝不是墨元璋,而是唐朝皇帝。

啥?唐朝皇帝要饭?谁都晓得唐朝是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怎么会要饭?是不是听错了?

没错,唐朝是封建王朝的巅峰,而恰是巅峰时代的唐朝,好几个唐朝皇帝却带着大臣“要饭”。

不外,那个“要饭”并非墨元璋童年时的要饭,而是“逐食而居”,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路来看看。

关中粮食产量下降,吃饭的生齿却不竭增加

关中地域自从秦国修建郑国渠后,兴旺的灌溉让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和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构筑后构成的“天府之国”有的一拼。

汉朝期间又继续在关中修建白渠等水利工程,关中地域的粮食根本上可以供养帝都的政府官员。

但是自从五胡乱华后,关中地域屡次遭到毁坏,一方面水利工程间接遭到毁坏;另一方面关中的宫殿等建筑屡次遭到焚毁和重建,那招致附近的木材遭到砍伐,形成水土流失,地盘肥力下降,地盘的消费力大不如前。

展开全文

隋唐实现中国的第二次大一统后,关中地域得到不变和开展,生齿起头敏捷增长,政府机构也不竭得到完美,长安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

好比,唐太宗期间表里文武高级官员一共才642人,而到了唐高宗期间高级文武官员再加上中下级官员到达了13465人,武后以及以后的唐中宗、唐睿宗期间科举造的进一步开展,人员继续上升。

《通典》:及神龙(公元705—707年)以来,复置员外官二千余人,兼超授阉官为员外官者又千余人。

跟着关中生齿的增长和政府官员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更多,而关中地域的粮食产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进步,碰到灾歉岁,关中地域更是无法养活庞大的生齿。

而唐朝由府兵造逐步转为募兵造,戎行从兵农合一变成兵农别离,更增加了唐朝政府的开收,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关中地域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政府的需求,只能从粮食产量高的江南地域调运,但从洛阳到长安地域其实不能间接水运,陆路运输又未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若何才气处理政府的粮食需求问题?在运输得到底子改善之前,唐朝呈现了历朝历代少有的现象:天子“逐食而居”。

“逐食而居”的唐朝皇帝们。

中国汗青上良多封建王朝的都城,以防卫为次要目标,唐朝也不破例。但唐朝除了都城长安以外,还有东都洛阳,洛阳修建的次要目标之一,就是洛阳交通便利,便于控造江南的租赋。

上面提到,因为政府人员和关中地域生齿的增加,关中地域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唐朝的皇帝们为了“吃饭”,屡次搬场到东都洛阳来办公。

那种向东都洛阳“要饭”的搬场办公行为,被人们称做天子“逐食而居”。

好比,唐高宗李治期间,就先后7次到洛阳“办公”,并且次要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那7次中有4次都是在关中地域青黄不接的正月分开长安去的洛阳,其余3次也是在正月前后,没有一次是在秋收时去的。

《册府元龟》卷逐个三记载:咸亨元年……九月丁丑,以京师久旱,诏来年正月幸东都。

唐玄宗期间,同样是屡次到洛阳“就食”。

《旧唐书裴耀卿传》:明年秋(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对曰:“……今既大驾冬巡,百司扈从,太仓及三辅先所积贮,且随见在发重臣分道赈给,可收一二年……”

可见,唐朝皇帝们屡次因为关中地域粮食不敷供应朝廷,而搬到东都洛阳办公,唐朝皇帝们呈现了“逐食而居”的特有现象。

既然关中地域无法满足唐朝政府的开收,为什么不把唐朝的都城间接定在洛阳?还要那么省事?

那可能和唐朝开展的标的目的有关吧——向西扩张的战略企图,那在之后的文章中将会专门讲述,感兴趣的伴侣能够随手存眷,敬请等待后续更新。

参考文献:

《册府元龟》,

《通鉴》,

《旧唐书》,

《唐宋帝国与运河》。

0
回帖

你听说过带领大臣“要饭”的皇帝吗?趣聊“逐食而居”的唐朝皇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