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北漂”买房难,那么清朝时的“北漂”买房吗?

2个月前 (11-13 06:26)阅读2回复0
小强
小强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836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731
  • 回复0
楼主

不晓得何时“北漂”起头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以至有了专门的百度百科,那么什么叫“北漂”呢?凡是是指那些不来自北京地域,没有北京户口,但却在北京生活工做的人。因为没有户籍,背井离乡,再加上工做的飘忽不定,所以良多来到北京工做的外埠人都有一种很“漂”的觉得,因而才俗称“北漂”。

那我们张开汗青的双眼,到清朝去看一看那时的浩瀚“北漂”们生活得若何,他们需不需要去买房呢?

那也就形成了一种情况,进京“北漂”的人们良多都是权要体系体例下的人物,而关于他们买不买房的问题则关系到他们的工资程度,而且也和其时的物价也有关系。

乾隆年间,有《户部·俸饷》记载,其时的亲王岁俸银两有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两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挺起来有良多,不外那都是满清贵族,相当于皇帝拿国度的钱给满族人。而关于朝中大臣则远没有那么高的薪俸,一品大员年薪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有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是四十五两,八品是四十两,九品分为正九品和从九品,别离是三十三两一钱和三十一两五钱。爱新觉罗家族对同位满族人的赐顾帮衬可见一斑。

曾国藩做七品官的时候岁俸、恩俸、禄米等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二十两的收入,谭嗣同则要多一些,差不多两百八十两。清朝的时候固然没有现在的各类搞房地产开发的来炒做进步房价,但是差别地域的房价也天然而然的差别。因为对其时的详细交易记载的材料并不是良多,仅有的一些中记载着道光十九年的一次交易,东四牌坊北十一条胡同内路南院,有三间的瓦房和两间的灰房以及两间西配房,其时记载的售价是三百吊。

展开全文

因为银两畅通比力费事,因而清政府官方铸造铜钱来畅通,差不多一吊钱就是一两银子的兑换,固然有时会受其它商业的影响等等会有些变更,但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吊钱,当然那是在清政府还没有财务危机的时候,比及清末期间,财务紊乱的时候一两银子以至能够兑换几百上千钱。还需要普及一个问题是,其时的“一间房”并不是是如今的一间房子,古代的时候因为用柱子来支持房屋,因而把两根相邻的用来支持房屋的柱子的大小叫做一间房,因而上文所提到的一间房其实并没有我们现在想象中的那么大。

据史料记载,其时在政府仕进的官员服饰都是靠官员本身出钱去买的,而我们也寡所周知,古代礼仪冗杂,不只在什么场所讲什么话更要在什么场所穿什么衣服。好比上朝的时候穿朝服,喜庆过寿等就要穿吉服,平常办公用的常服,本身出行用的行服等等。

不只如斯,还有一些官员的出行,好比乘轿子等,那都需要官员本身去付出人工费用。其实抛开那些官员对后世的影响若何,抛开他们的权利大小,他们也就是一个普通俗通的“公事员”,也会为本身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来考虑。当然我们那里说的普通俗通并非那种一餐十六个菜的和珅如许的贪官,究竟结果贪官是凭仗着不合法的手段去谋取利益的,而绝大大都官员都做不到那种像和珅一样的巨贪。

可见无论哪个年代的“北漂”都有着属于本身的保存压力,即便阿谁年代的“北漂”都是一个国度级的公事员,但也挡不住京城的房价。更不要说今天为了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保存下去而付出一切的通俗人群了。

参考文献:

〔1〕(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版本

〔2〕《清高宗实录》卷,第221页

0
回帖

现代“北漂”买房难,那么清朝时的“北漂”买房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