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在
黄
岛
秋分事后,与徐伟教师到辛安寻访牡丹。此源于本年春季潘进和教师把家养了60余年牡丹的照片,发到微信伴侣圈,我俩不约而同地赞赏其绮丽多姿与大气肃静严厉。可能潘教师看出了我俩的心思,也晓得都是爱花心切、莳花成癖之人,先于我俩启齿许诺比及秋天时移栽一棵予我们——亦师亦友久了,各自的性格爱好已经了然于心。
在所有花卉中我最喜欢的即是牡丹,从我不大的园子里所种的花卉中,牡丹占了大大都即可见一斑。最后认识牡丹是先闻其名,若干年后才见到牡丹的实容。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听到的那个“声”切当来说其实是一首歌曲,想必各人都熟悉也都唱过的片子《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寡香国里最壮不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典范歌曲,也是歌唱家蒋大为教师的代表做之一,至今仍百听不厌,经久不衰——或许那恰是典范之所以被称为典范的原因。
其实无论花期仍是树型,牡丹都不占优势,7-10天的花期显然不算长久,恰是所谓“弄花一年,看花十日”是也。牡丹多为丛生,且生长迟缓,其树形既无婀娜之意,又无伟岸之感。概因其花大如盘,雍容华贵、华丽堂皇,契合国人抱负生活境界和审美思惟,才付与牡丹极高之地位。
如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卷二“花木”部门,记载的第一种花卉就是牡丹与其姊妹花芍药:“牡丹称花王,芍药称花相,俱花中贵裔”。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实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最为出名的咏牡丹诗句。
传统艺术品和工艺品中也常见牡丹花做为纹饰,如出名的“凤穿牡丹”纹饰,寓意丹凤连系,象征着美妙、光亮和幸福——可能禽鸟中只要被称为鸟中之王的凤才可配得上花中之王的牡丹。
可见从古代到今天,上自顶层社会,下自百姓苍生,从文献记载到诗词歌赋,从文雅艺术品到日常生活用品纹饰,唯有牡丹享有如斯的殊荣,故人们不断把牡丹视为百花之首!
展开全文
此时金秋时节,恰是移栽牡丹的更佳时间,我们若何能错过呢?若是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
潘教师带我们穿过富贵的街市,说话间忽而转向一处幽僻的处所,那是于高楼闹市中所剩不多的平房老宅,班驳沧桑的墙体,幽静寥寂的院落,还有那自在生长的牵牛花、爬满木架的豆荚和弃用的家什和老物件,使人似乎踏入了两个世界,时间也似乎于此凝聚,而此一凝聚就过去了几十年——“静似太古,日如小年”,此时此地竟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而我们所要寻访的“古寺”就静静地傲立于天井一角——拳头粗细的主杆,错出屋檐的枝头。
那是我们第一次近间隔看到如斯大的牡丹树,禁不住责叹、抚摸、摄影……此时虽不是牡丹的花期,但也可以想象出盛开时花朵满枝的绮丽气象。而此时隔邻院落中正盛开的木樨所散发出的浓浓香味,却也填补了我们赏不到牡丹花的遗憾!
搬开杂物,悄悄地将牡丹苗移出,回填,搬回杂物……一切都是不寒而栗地,生怕打搅了她、轰动了她——我们相信万物皆有灵性,尤其是丰年岁的!
据潘教师介绍,那株牡丹栽植已逾一个甲子,远远年长于我们!春季盛开时有花百余朵,每当此时,他城市坐在树下品尝牡丹花的国色天香。而那株牡丹的母本则更有故事!相传清代乾隆年间,辛安前店村有一户薛姓人家,耕读传家、忠厚节俭,家境颇为殷实,称得上小康之家。
那年三十的晚上,按本地风俗有一重要仪式——接财神。四更时薛氏端着供品及香烛出门起头接财神仪式,昔时的财神方位在东方,喜神方位在南方,成果薛氏记错了方位,就去了南方方位接财神,仪式完毕后就往回走,根据风俗接财神的路上是不克不及回头的,纵然有人喊你名字也不成回头。
成果薛氏却因死后有动静而回头旁观,那一看可不得了,只见一个身穿红色袍子顶天登时的人正跟着他,但见他慢走红袍人也慢走,他快走红袍人也快走,那可把薛氏吓坏了,到了家里已是满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惊吓得说不出话来。此时薛夫人也看到了跟进来的红袍人,便对此人说:“你快走吧,我们好过年了”。成果一转眼的功夫此人就藏到过年挂在墙上的家堂里去了。惊魂不决的薛氏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接财神鬼使神差接了喜神,于是对夫人说:“莫非本年咱家有大喜事,先过年吧。”
昔时正值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考,于是薛氏就骑上毛驴到济南府应考,三个月后喜报传至家中,薛氏中了举人,而在清代中了举就意味着踏入了仕途。公然朝廷录用他去河南一地任县令,因为其时河南兵荒马乱,薛氏不肯去河南当县令,于是就按其时的法令以300两银子将此官职转捐给姓马的马氏,本身则购置了一些田产,办了私塾私塾,以教书为业,日子过得倒也安平稳稳。
话说马氏到了河南不几年就把本地治理得有条不紊、物阜民丰,那年马氏邀请薛氏去河南做客。薛氏在河南游历了三个月后回家的日子到了,马氏就对薛氏说“贤弟,你看我那里包罗万象,你需要什么工具就请随意吧”。而薛氏从不贪恋财帛,什么财物也不要,唯独对县衙里生长着的一株粉红色牡丹花情有独钟,于是薛氏就挖了一棵牡丹花带回辛安前店村。
在薛氏及其后人的精心顾问下,那株来自遥远河南的牡丹不断生长优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仍然枝繁叶茂,花开300余朵香气恼人,成为本地名副其实的牡丹花魁。不想天有意外风云,人有朝夕祸福,那年薛氏的第十一世孙因交通变乱不测身亡,罢了近300年的那株牡丹花魁至此无人打理,不久便枯萎随仆人而去,难免令人唏嘘不已、可惜不已!
潘教师老宅的那株牡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其父辈于薛氏家移植过来的,可谓传承有序,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树龄了,为牡丹花魁子辈,而徐伟教师与我此番从潘教师老宅移植的牡丹当为牡丹花魁孙辈。
做者/张巍
简介:家在黄岛做家联谊会会员,文史喜好者。
诵读/王刚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读社副主席。康乐大酒店总司理。喜好朗读,用声音传布热诚,浸润岁月,温暖人生。
主编:静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静秋
校稿:李守玺
音频:王刚
发布:王礼明
“ 家在黄岛”主编
点击阅读张巍 更多做品
有声读物丨漫步杂感
相逢文化名流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笃定末生古琴缘——古琴高级教师孟菲教师访谈录
逾越千年的追随 ——记鸟虫篆古文字艺术传承者段响亮
有声读物 | 对联趣谈
寅虎生肖剪影 ——记徐伟剪纸艺术
疑似巨型古代石祖惊现王台——王台果老山察看记
好手绘丹青,逐梦指画路——不雅岛城崔明涛先生指画创做有感
有声读物 | 黄岛老桩虎须菖蒲
密林深处练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