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的形成机制及地理意义?查九寨沟的最重点资料?

2个月前 (07-05 05:40)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3194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63892
  • 回复0
楼主
因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一词来称呼因石灰岩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址作用和地貌现象。人们在地表看到的主要是石灰岩被溶蚀、侵蚀的峰林、峰丛景观,只在气温较低的地下溶洞中才能见到再沉积的钟乳石等;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溶蚀作用发育的一切有利条件:九寨沟流域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九寨沟喀斯特溶蚀的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的地下岩溶通道。

九寨沟的形成机制及地理意义?

喀斯特,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使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石灰岩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址作用和地貌现象。华南亚热带地区,人们在地表看到的主要是石灰岩被溶蚀、侵蚀的峰林、峰丛景观,只在气温较低的地下溶洞中才能见到再沉积的钟乳石等;而在九寨沟,地表常年气温远低于华南亚热带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了上游地表有较多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地表大量堆积的钙华,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等。在九寨沟的地表地理环境下,较强的蒸发作用、地下水溢出后压力的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的增大、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CO2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堆积。这钟“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溶蚀作用发育的一切有利条件:九寨沟流域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产生了大量裂隙和断裂,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流域内具有较充沛的降水,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使喀斯特作用能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的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的侵蚀能力。九寨沟喀斯特溶蚀的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的地下岩溶通道。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河存在。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洞一带的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的风景地段。

九寨沟的形成机制及地理意义?查九寨沟的最重点资料?

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0多公里,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景区长80余公里,茫茫六万多公顷,因沟内有盘信、彭布、故洼、盘亚则查洼、黑角寨、树正、菏叶、扎如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沟的形成约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冰川的运动冲击强烈,严重剥蚀了山谷,从而堵塞谷口形成了堰塞湖和各类冰蚀地貌。

第二,由于地震等因素引起了岩壁崩塌滑落,以及泥石流的堆积等多种地质作用,形成了沟谷内的群湖、叠爆和飞泉。九寨沟的颜色之所以颜色如此迷人,也是因此。

第三,由于喀斯特地貌的作用,使可溶性岩石受富含二氧化碳水流的冲刷溶解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瀑布景观和钙华景观。

地理意义: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地和走廊带,具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

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性突出。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九寨沟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九寨沟景观以高山高寒区岩溶地质地貌为特色,以湖群、瀑群和滩流为主体,以水为灵魂,以地质背景为基础。其主体位于摩天岭推雷体上,地层以碳酸盐建造为主,变质程度低;构造以发育北西向断裂、褶皱为主。 地质背景对九寨沟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构造、岩溶、冰川等多种地质作用控制了九寨沟沟谷的形成,这是九寨沟景观得得以形成的基础和骨架;其二,它控制了九寨沟水循环的形成,并进一步控制了景区内钙华体的分布,以及独特的水质。九寨沟自然景观,是在由泥盆至三叠系的碳酸盐岩经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复合造山作用后,在新构造运动、岩溶、冰川等地质作用形成九寨沟现代地貌雏形的基础上,叠加上后期的重力堆积物和钙华体,以及岩溶水与地表水的复杂转化,才形成了九寨沟层湖叠瀑奇观。 九寨沟地质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只要维系景观形成发展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被破坏,景观不会突然消亡。但局部存在景观退化现象,部分地段漏失严重,水量减少甚至枯竭,湖泊出现。

查九寨沟的最重点资料?

九寨沟在60年代的时候是126、127两个林场的砍伐地。1960年毛主席发出号召要支援边远的山区,由此由平原一带的人们响应号召分别走进阿坝州,甘孜州及凉山州进行三线建设,也开发森林。九寨沟被砍伐了6年,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人们开的会很多,这时九寨沟得以停砍10年,生态得到了一些恢复。  

20世纪70年代,一群偶尔闯入的伐木工人发现了这片仙境,伐木工人刀下留情,留下了这片森林,成为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且又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桂冠,成为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2009年,瀑宽320米的诺日朗瀑布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宽的瀑布,成为中国旅游景点又一项中国之最。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成立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做为风景外开放。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时至今天九寨沟和黄龙已成为拥有三项桂冠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与乌镇、丽江古城、水墨婺源、凤凰古城、平遥、敦煌和新疆布尔津白哈巴村共同评为蜜月必去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

九寨沟历史上居于南丝绸之路的驿途,各族人民在传承和劳作之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誉,白马藏族“舞”和《南坪曲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型歌舞剧《藏迷》于2008年正式落户九寨沟藏迷大剧院,并定点演出。  

0
回帖

九寨沟的形成机制及地理意义?查九寨沟的最重点资料?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