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近“关门”到年销售总额超180亿元——供销社回归的青岛解法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王好
比来,供销社“回归”成为热门话题,从本钱市场上的概念股,到流量平台上的热搜,无不热火朝天。
“供销社”三个字,关于七零后来说,是“回忆杀”,关于零零后来说,是“一脸蒙”。要抹平两代人的常识盲点,显然不克不及只靠百度。为此,记者深切青岛下层供销社,采访相关行业人士,透过他们,一探供销社“回归”背后正在被从头定义的运营逻辑和经济价值。
社区居民每天“炫饭”
保量保供还看老供销
11月2日,在青岛城阳区,由青岛市城阳区供销协做社结合社与社区合办的大北曲西社区惠民综合办事中心内,74岁的王老太再次走进店里,“上午已经来了两趟了,那里价格廉价,工具新颖,离家还近,便利省事!”她向记者展现已经购置的粉条和面,表达诡计再买点菜。在那里,米面粮油、蔬菜生果、小百货等3000多个品种的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更有农金通办事、家政办事、保险办事、收集办事、快递办事等处理居民生活日常所需。
在线上,青岛市即墨区供销协做社官方微信平台的官方商城里,回头客“小兔子”留言:工具很正宗,都是本地特产,家人们也都很喜好。包拆也不错,快递发货及时。关键是政府品牌,值得相信。
在下层社即墨古城供销社办事的环秀景苑小区社区群里,业主们每天都在“炫饭”:排骨、玉米、青菜、豆腐……“保量保供,还得是老供销协做社。‘70后’对老供销协做社都有很深的豪情。”一位业主如是留言。
“供销社属于集体所有造形式,它的目标和营业范畴始末是办事‘三农’。”青岛市供销协做社结合社(以下简称“青岛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48年8月成立至今,青岛市供销协做社已有70多个岁首,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方案经济、市场经济等差别开展阶段。而无论什么时候,聚焦为农办事始末是供销社的主责主业,也就是要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初一公里”、农产物进城“更先一公里”。
展开全文
赋能农人专业协做社
主动出击“抢市场”
不外,既要做好为农办事,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开展新改变,青岛供销系统也历经风雨洗礼。据领会,过去的供销社是方案体系体例下国度统购统销的承担者,农村的消费材料、消费材料的畅通,农产物上行,消费品下行,全数由供销社一家垄断。也因而,低效、垄断等弊端日益闪现,影响了消费体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足够合作的开展需要。
事实上,相较中西部地域,身处变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青岛,在市场经济开展海潮下,供销社的改造更为彻底。在2000年前后,根据总社要求青岛供销系统改造,旗下原有的农资公司、再生资本公司等运营主体推向社会。而跟着改造逐渐推进,下层社不竭削减、弱化,供销社的整体功用也就大为削弱,一度灿烂不再。
变革意味着改变,而求新才气应变。村落复兴、城乡合成、配合丰裕等国度战略出台,供销社的重振迎来起色。2015年,国度正式做出深化供销协做社综合变革的决定。去年7月,国度再次启动了对供销社为期两年的消费、供销、信誉“三位一体”综合协做试点。
目前,青岛下层社的恢复重建工做正在推进之中,对经济实力较弱的下层社,采纳政策帮扶、强社带动、盘活闲置资产等体例,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办事才能,全市恢复完美下层社83处。
与此同时,与以前“依赖政府”的老路差别,恢复重建的下层社有着更多市场逻辑。据介绍,眼下青岛供销系统的下层社恢复重建工做差别以往,并不是供销社单打独斗,而是向已经构成,但在本钱、人才、手艺等运营要素方面相对欠缺的农人专业协做社敞开大门,“只要愿意参加,都能够成为社员,在供销社的系统内停止更为标准的品控办理、品牌打造,把本地好的农产物推向市场,助力财产高量量开展。”
目前,青岛市供销社通过施行社村“共建”动作,撑持下层社与村(社区)“两委”成员穿插任职,成立供销协做社、村(社区)“两委”、农人专业协做社多方协做机造,推进消费协做、供销协做、信誉协做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协做社建立,共建村庄到达132个。
主动求变,也让供销社在市场合作中越来越如鱼得水。与行业敌手同台竞技,进修深圳优良标书造做技巧,脱节区域开展思维,主动参与各区市的招采项目,先后参与了山东航空青岛基地、青岛市国税局、青岛恒星学院等数家单元招标项目。2021年,青岛供销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87.7亿元、利润总额5700万元,别离是2012年的1.37倍、1.34倍,鞭策全市供销协做事业实现高量量开展。本年前三季度,销售总额再立异高,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3.2%。
■“老供销”说
曾经徘徊猜疑没标的目的
现在政策加持干劲足
寡所周知,联产承包责任造释放了农村的消费力,极大促进了农副产物的产出,但是持久以来,农人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农业消费利润低,农人受中间商的盘剥,农产物卖不进来等等问题普遍存在。某种水平上说,重振以“为农办事”为主责主业的供销协做社,更大的看点在于,发扬其本身政治属性的天然优势,去往本钱不肯“下沉”的处所,搀扶帮助农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其背后,显然是村落复兴那一国之大者。
做为一名老供销人,即墨区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国世迅,已经在供销系统工做三十多年了,他见证过供销社的兴隆,也履历过改造后的茫然徘徊。“即墨供销社最灿烂的时候,每个乡镇都有下层社,大的村庄还有分收机构,下层社和部属公司,加起来四十多个单元,人员差不多3000人,在各人伙眼里,能进供销社上班,是一种荣耀。”
国世迅回忆,跟着经济体系体例变革,突破“铁饭碗”,供销社的体系体例优势不复存在,加之人员、债务等问题形成负担繁重,在市场合作中逐步败下阵来,到2010年前后,跟着下层社和部属公司改造破产,曾经四十多个单元几乎“清零”,只剩下机关里的一些老员工,各人思惟上也很猜疑,没有标的目的。
“曾经那么大的供销社,莫非还合作不外他人吗?”国世迅其实不服气,而他的坚守也最末有告终果。2010年以后,供销社恢复重建政策陆续出台,“国度政策指了然标的目的,我们也有了干劲。”
国世迅说,眼下,通过操纵农村闲置房屋开设“民宿”,组织村落参观旅游,即墨古城、鳌角石等供销社成为“网红打卡地”。例如在鳌角石村的供销人家民宿项目,通过盘活运营闲置村居,村民和村集体不只可分享每处房屋每年约1.5~2万元的房租收入,更能够受益于村落旅游的人流,带动本地餐饮等相关财产开展,实现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