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其实本没有那么多报应,只是当盗了嘉靖皇帝皇陵的乾隆最初反被孙殿英盗了本身的墓,实在有些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的味道。
01、明十三陵
盗墓,又叫盗掘、掘冢、掘坟、掘墓、抇墓、发丘,属于奸事,是指进入陵墓或地下遗迹窃取陪葬物品的行为。
盗墓凡是不盗尸体,而是陪葬品,因而盗墓贼又有一个雅号“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据说是曹操设立的。
盗墓者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宋朝刘豫等人往往动用多量兵士,明目张胆地大干一场;
还有一种是民盗,散布各地,人数浩瀚,都是鬼鬼祟祟地停止,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瑰宝,大发横财。
好比《竹书编年》就是一个叫禁绝的盗墓贼发掘出来的。
出名小说《鬼吹灯》讲的就是民间盗墓贼的故事。
展开全文
为什么中国盗墓现象蔚然成风?
那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厚葬之风,死者根据生前身份地位的凹凸陪葬品数量也有所差别。
王公贵族的随葬品,金银珠宝、文物古玩,一应俱全,无所不有。
那些丰厚的陪葬品就引来盗墓者的觊觎之心。
中国古代盗墓汗青十分长,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有盗墓现象,不断延续到了后世。
甭管死者生前身份有多显赫,都挡不住盗墓贼对陪葬品的希望。
哪怕是皇帝的皇陵,照旧如斯。
可一旦王朝消亡了,前朝的皇帝还能盖住后朝的盗墓贼吗?
偏偏古代皇帝总觉得本身的王朝能千秋万岁,永久不灭。
为了婚配他们生前的身份,往往会将本身的陵墓建得华丽堂皇,是他们势力的象征。
好比明朝的皇陵就十分奢华。
明朝总共16位皇帝,除明太祖墨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明代宗景泰皇帝身后被褫夺皇帝之位,被明英宗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之外,其余13位皇帝皇陵都成立在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那就是出名的十三陵。
别离是明成祖墨棣的长陵、明仁宗墨高炽的献陵、明宣宗墨瞻基的景陵、明英宗墨祁镇的裕陵、明宪宗墨见深的茂陵、明孝宗墨祐樘的泰陵、明武宗墨厚照的康陵、明世宗墨厚熜(即嘉靖皇帝)的永陵、明穆宗墨载坖的昭陵、明神宗墨翊钧(即万历皇帝)的定陵、明光宗墨常洛的庆陵(明光宗)、明熹宗墨由校的德陵、明思宗墨由检(即崇祯皇帝)的思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保留最无缺的皇陵,除明神宗的定陵因为后来考古发掘时遭遇重创,其余皇陵、尤其是地宫核心部部门根本保留都非常完好。
那是因为清朝入关后,为了本身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对十三陵推行了庇护政策,充任了十三陵的庇护者。
清朝皇帝派兵驻守,很好的盖住了民间盗墓贼对十三陵的侵扰。
客不雅来说,清朝皇帝对十三陵的庇护是值得必定的。
可是,清朝皇帝能盖住民间盗墓贼,若是他本身监守自盗呢?
02、木中之皇
其实,自从顺治皇帝入关后,清朝皇帝就对十三陵有必然的毁坏。
只不外清朝皇帝想要的不是十三陵地宫里的宝物,而是十三陵配殿的一个素材,那个素材就是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被誉为“木中之皇”,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木材有香气,纹理曲而构造细密,不容易变形和开裂,金丝楠木中的结晶体明显多于通俗楠木,木材外表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故名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次要散布在阴暗流湿的处所,并且木材生长的出格迟缓,成为栋梁需要几百年以至需要几千年,次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省区,此中尤以四川的金丝楠材量更佳。
金丝楠木有个长处,就是能够埋藏在土里面几千年以至几万年不会腐朽。
据说,以金丝楠木造成的棺材能使得尸体不会腐朽。
历代皇帝都想得到那金丝楠木做棺材,因而在汗青上金丝楠木公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十三陵享殿就用了大量金丝楠木。
可是,等清朝皇帝本身想用金丝楠木才发现,那种珍贵木材已经很少了,底子称心不了他们的需要。
怎么办?
清朝皇帝就把目光看上了十三陵,十三陵有啊。
十三陵的金丝楠木引来了天底下权利更大的阿谁人的存眷,接下来会发作什么,就不消多说了。
到如今十三陵中独一保留下来的金丝楠木宫殿就只要明成祖长陵前的祾恩殿。
剩下的去到哪里去了,不言而喻。
而在清朝浩瀚皇帝中,窃取十三陵金丝楠木的皇帝以乾隆最为出名,规模更大。
03、乾隆盗木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对金丝楠木垂诞已久,他觉得做为一个皇帝没有一块金丝楠木显得十分没有体面。
可是金丝楠木在他那个时代,几乎被砍伐一空,根本上已经干涸了。
乾隆登基之后修陵墓时发现,本身已经找不到金丝楠木做棺材的。
那可愁坏了乾隆皇帝。
可是他有招,没错,他起头打十三陵的主意。
我是没有,明朝皇帝有啊,想必他们是不介意我借用一些的。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记载:
“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来长陵祭奠明成祖。
其实吧,乾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祭奠是假,次要仍是看中了长陵的金丝楠木。
长陵祾恩殿里的金丝楠木其实太多了,乾隆皇帝看了曲流口水。
乾隆是个好体面的人,他也不敢公开盗挖明陵。
可他想要永垂不朽,金丝楠木又是必须品,怎么办呢?
要不怎么说乾隆有招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乾隆颁布发表,明朝皇帝功绩其实太大了,可是朕看他们的皇陵其实太陈旧了,朕很肉痛,朕决定从头修葺明朝皇陵。
最末,乾隆确立了修葺计划,就是是“拆大改小”,即将本来大的建筑,改成小的,削减人力物力,并将此中的金丝楠木给换成其他木材。
那办法实绝,既表现本身对明朝皇帝的尊重,掩人耳目,又能够在修葺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窃取金丝楠木。
最早的时候,乾隆筹办对明成祖长陵下手,后来手下人定见对明世宗永陵下手。
因为永陵仿效长陵而建,规格以至都超越了长陵。
乾隆想了一想,觉得对长陵脱手,影响太大,但搀扶帮助明世宗矫正一下礼节,不只不会遭到恶感,还会得到世人赞扬。
于是,明世宗不利透顶,为明成祖挡枪了。
当然,乾隆明显想多了,大臣刘墉、纪晓岚等人死力反对。但是,反对无效!
修葺计划按原方案停止。
《清史稿》记载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乾隆皇帝是怎么修葺十三陵的,《清史稿》底子就没有不记载,因为那是丑闻。
最末,乾隆皇帝通过那个办法,可能获得了:大小金丝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旧砖130万块等等。
那些素材据刘墉在奏章中记载,全数入了乾隆的腰包,“拟运回京城,以备各工取用”。
04、孙殿英盗墓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在养心殿驾崩,享年88岁。
乾隆皇帝身后被葬在清东陵之裕陵。
在清朝皇陵中,论陪葬品之丰硕,乾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独一能够和他相媲美的就只要咸丰皇帝的定陵。
因为定陵还埋着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和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
巧合的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埋在了清东陵(今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内)。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胜利。
其时被蒋介石收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此地离清东陵仅一山之隔。
正好有个惯匪马福田,探知东陵地域无人看守,就伙同其他强盗窜到东陵盗宝。
孙殿英闻讯,抓住那个时机,马上号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连夜率一个团赶跑了马福田。
调开到马兰峪,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马兰峪东陵。
谁曾想,跑了一个小的,来了一个更大更狠更凶的。
孙殿英打倒了马匪后,把东陵三十里内戒严,顺势掘东陵。
7月5日,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施放地雷为名,驱走全数守陵人员,封锁关口,实行戒严,起头了一场为时7天之久的盗墓动作。
孙殿英毫无所惧地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东陵修建得非常巩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那难不倒盗宝心切的孙殿英,他马上动用了炸药。
轰轰几声,什么陵都不成了。
孙殿英炸开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从金椁内棺偷盗了大量稀世瑰宝。
但他仍不称心,再次掘乾隆皇帝的裕陵。
他亲身进墓点视宝贝,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琢、字画、书签、宝剑等无数。拆了四五十箱,加封盖印后拉回军营。
后来孙殿英回忆道:
“乾隆的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陪葬宝贝很多,此中最贵重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更大的两颗是墨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乾隆的陪葬品被孙殿英洗劫一空,加上慈禧太后的,孙殿英足足拉了30大车!
最惨的仍是乾隆皇帝。
孙殿英在带人疯狂掠夺过程还不放过乾隆尸体,将骸骨从棺材中拖出来,弄断了乾隆的大辫子,敲碎他的牙齿。
据兵士回忆道:
“乾隆口内含有西藏黄珠一,此珠可令尸体不腐。谭(温江)等视尸,见外皮着骨,颜色如生,唯无肉与血。珠大不容易出,敲碎牙,取之。”
而孙殿英的队伍眼里只要金银玉帛,对乾隆皇帝的尸体弃之如敝履,他们为了掳掠珠宝将乾隆骸骨随意踩踏。
以致于后来当遗老遗少们拾掇现场的时候,底子分不清乾隆皇帝的遗骸是哪一副。
结语、
在古今盗墓者中,乾隆该算是权利更大的一个盗墓者。
同样是盗墓,乾隆盗墓对象是明"十三陵",其公开理由却不是盗,而是颇讨汉人喜好的说法修葺明皇陵。
与别人的野蛮盗掘比拟,乾隆的行为显得很“文明”。
但是再文明的盗墓也是盗墓!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于是乾隆赶上了孙殿英。
孙殿英是一个大老粗,可不管那套,间接粗暴简单地发掘了乾隆皇帝的皇陵。
虽说,孙殿英盗乾隆皇帝的皇陵,和乾隆皇帝盗明世宗皇陵其实不存在因果关系。
可是,在后人看来,实是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