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全诗的意思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为: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
出自《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是什么朝代修的?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庆历四年,滕子京受权臣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他还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题记?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岳州当知州。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意志消沉。他把岳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到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是就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他所求,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文中,范仲淹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政治抱负,希望以此与朋友共勉。这种“先忧后乐”的情怀是令人敬佩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