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童谣,流芳百代的艺术奇葩

2个月前 (11-16 05:36)阅读1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78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578
  • 回复0
楼主

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说:“孺子歌曰童谣,以其言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清代杜文澜《古谣谚·凡例》中把“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等都归入“童谣”,其他古籍中还有“孺子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儿语”“女童谣”等。童谣形式简短,语言流利,节拍明快合韵,易于上口和传播,有的还共同动做,极具艺术表示力。中国古代童谣做为文学艺术宝库中灿烂明珠,独具艺术魅力。

仇英 天井婴戏图 绢本设色

古代童谣多用比方、顶实、双关、典故、起兴等修辞手法,以加强艺术表示力。如《后汉书·五行志》“顺帝末京都童谣”:“曲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那首童谣用人们熟知的弦与钩来比方人的思惟风致,把笼统的内容表达得详细而明显。

顶实的手法在童谣中也较为常见,它用粘连的办法将许多不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路,让儿童在语言接龙中获得常识。《新唐书·五行志》“安禄山未反时童谣”:“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毡上有千钱。”那首童谣表示出儿童面临改变无限的天上云彩所产生的无限妄想,奇异又丰硕,斗胆又合理。

古代童谣中的双关手法能够看出其时劳动听民的聪慧。如《晋书·五行志》“元康中京洛童谣”:“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骷髅人丁牙。”那首童谣中的“南风”和“白沙”是双关语,既指天然界的南风、白沙,也指晋惠帝的皇后名“南风”,太子小名“沙门”,南风吹白沙暗指皇后谗谄太子之事。

典故,是古代童谣常用的手法,童谣通过运用典故能够更好地脸色达意。如《石痴别录》“元至正中燕京童谣”:“牵郎郎,拽弟弟,踏碎瓦儿不着地。”那首童谣的尾句非常巧妙地活用了《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那个典故。

起兴,在古代童谣中也被大量接纳。如《金史·五行志》“泰和八年童谣”:“易水流,汴水流,百年易过又休休。两家都好住,前后总成留。”那首童谣以活动的河水起兴,点明时间长河的流逝,以有形衬无形,使人印象深入。

古代童谣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多样化的,在漫长的发作、开展过程中艺术创做手法已臻成熟完美,产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心动”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那棵琼枝玉树上流芳百代的奇葩。

◎本文原载于,图源收集,图文版权归原做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0
回帖

古代童谣,流芳百代的艺术奇葩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