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篇349】《姬氏道德经》与《老子道德经王弼注》对比学习之十七

1个月前 (11-16 12:06)阅读1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846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933
  • 回复0
楼主

【按】本进修公家号【道篇】前期陆续转发关于历代各版本《道德经》,本期起根据《姬氏道德经》关于81章挨次,比照进修《老子道德经王弼注》。供各人参考。

《姬氏道德经》版本在此不展开介绍,想全面领会姬氏道德经全文的同志,请在微店购置《姬氏道德经》《姬氏祖传经》纸量版(独一指定淘宝店:摆渡人)。 也可参考公家号“弘道者姬贤明”和姬贤明先生新浪博客。《姬氏道德经》传承人姬贤明,1980年生,甘肃省平凉陇山(华亭张氏)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自小奉守祖训“道德为尊,华脉为本;上所教兮,易而教后”,以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己任。除传承有《姬氏道德经》外,还传承《周易经》《仁经》《德经》《阴阳经》等,对太古、远古、上古、及商周等汗青稔熟,从小修炼,对道家思惟、道学传承有奇特视野,对佛家因明学也有明师教授。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本按照《老子河上公章句》章节挨次,是影响最为普遍的《老子道德经》注本,目前的通行本《道德经》便是以王弼版为蓝本。

需要阐明的是,正如姬贤明先生所言,典范进修不应落入文字考据,应该从整体掌握要义,希望各人在比照进修中,掌握好那一点,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本篇进修摘要】本篇比照进修《姬氏道德经》道术卷中节, 本节主体内容对应于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第四十八、二十九、七十二、七十四和七十五章。为表现典范完好性,比照进修不详细分章展示,起首介绍《姬氏道德经》道政卷初节原文和姬贤明先生解读, 其次介绍《老子道德经王弼注》原文及解读。

朝华版《姬氏道德经》道术卷(中节)及解读

【原文】为学者日益,闻道①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全国恒以无私,及其有私也,不敷以取全国。将欲取全国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全国神器②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故物③,或行、或随、或炅、或嘘④、或强、或挫⑤、或载、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狎⑥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若民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常畏死,则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常且必畏死,则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⑦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也。民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苍生之不治也,以其上有认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导读】本节老子的核心思惟是告诫统治者,执全国神器必需要有不妄为的本(德)、不藏私的心和不奢嗜的欲。因为权利是把双刃剑,若是因私欲、贪欲而妄为,则必遭大祸。所谓的权利都是世人付与的,世人的性格也是各类各样的。不要滥用权利损害世人,不然也会损害本身。所以说,更高明的统治者是在精神上逃求平静恬澹的有德之人。

【译文】喜好进修逃求常识的人,其常识在一天六合增加;融会道之妙要的人,其认知却在一天六合削减。削减而又削减,以致于到达不妄为的境界。若是能到达无妄无欲无我,那就没有什么工作是做不成的了。想要获得全国,就要永久无私欲;若是想要以取全国来称心本身的私欲,那就不配来获得全国。要想获得全国,却用强硬的办法去妄为,我看他不会到达目标。统治全国的神圣权利是公众付与的,不成以随意妄为。随意妄为会败亡全国,强硬地独霸更会失去全国。因而,圣人从不妄为,也就没有所谓的失败;无所独霸,也就没有所谓的失去。世人的天性都是纷歧样的,有的性格宜前行率领,有的性格宜后行跟从;有的性格暴躁,有的性格稳重;有的性格坚强,有的性格懦弱;有的性格有担任,有的性格太懒散。所以有道的统治者要引导并克制那些极端、傲慢、奢靡之人的性格弱点。当公众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就是更可怕的危害将要到来了!统治者不要强逼公众使其不得平和平静,不要阻塞公众的谋生之道;若是统治者不消权势巨子强逼压榨公众,公众也就不会厌弃统治者。因而,有道的统治者不单有自知自明之慧,并且还有不自我表示之贵;不单有修身自爱之心,并且还有不自显自贵之意。所以,统治者要懂得舍去后者的自见自贵,逃求前者的自知自爱。若是公众都已不再畏惧灭亡,为什么还要用杀戮和灭亡来威胁他们呢?若是公众都畏惧灭亡的话,关于那些为非做歹之人,我们就能够把他们抓起来杀掉,看谁还敢再为非做歹。若是公众不断怀有畏惧灭亡之心,那天然会有专管司杀之职的天道去杀。若是统治者要取代专管生杀之道的天道去杀人,就好像取代高明的木工去凿刻;取代高明的木工去凿刻的人中,很少有不会伤着本身的手指的。公众之所以遭受饥饿,就是因为统治者收取的税赋过多,而使公众陷于饥饿;全国的苍生之所以欠好治理,就是因为统治者政令烦苛、喜好强做妄为,所以就更欠好治理了;公众之所以愿轻生拼命,就是因为统治者为了称心本身的豪华欲望,而把公众压迫得只能逼上梁山了。也就是说,在精神、思惟、生活上逃求平静恬澹的统治者,比那些过火逃求豪华享受的统治者要高明贤德并且长久得多。

展开全文

【正文】 ① 闻道:融会或觉悟道的妙要。② 全国神器:全国更大的权利,统治者。③ 物:指世人,万物包罗人及所有物。④ 嘘:迟缓。⑤ 挫:懦弱。⑥ 狎:强逼,压迫。狎,古音同“压”(yà)。⑦ 斫:砍,凿,刻。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对应原文及解读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为道日损。务欲反虚无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取全国常以无事,动常因也。及其有事,本身造也。不敷以取全国。失统本也。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全国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全国神器,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不成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万物以天然为性,故可因而不成为也。可通而不成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频频,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天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稳定而物性自得之也。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平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沉寂,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克不及复造民,民不克不及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言能力不成任也。夫唯不厌,不自厌也。是以不厌。不自厌,是以全国莫之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不自见其所知,以光耀行威也。自爱不自贵。自贵则物狎厌居生。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诡异乱群谓之奇也。 常有司杀者杀,夫 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为逆顺者之所恶忿也,不仁 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杀也。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0
回帖

【道篇349】《姬氏道德经》与《老子道德经王弼注》对比学习之十七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