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逝世后,年仅三岁的宣统皇帝登基,成为了大清帝国第十二位皇帝。在随后的政治卡位战中,一群年轻的满洲亲贵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政治权利,掌握了大清帝国最初三年的政治命脉。
宣统皇帝的生父,26岁的醇亲王载沣担任了摄政王;两个亲叔叔,载涛和载洵都加封了郡王衔。不久,21岁的载涛掌管了禁卫军;22岁的载洵得到了海军大臣的职位。在此之前,40岁的镇国公载泽出任度收部尚书,掌握了大清国的财务权;42岁的肃亲王善耆当上了民政部尚书,获得了大清国的警务权。
几乎所有的强力部分都掌握在了皇亲国戚们的手中,与此同时,袁世凯开缺回籍,张之洞驾鹤西去,皇族内阁横空出生避世。似乎谁也挡不住满洲亲贵们抓权的脚步,然而就在皇族内阁成立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留宿空。
莫非那帮王子天孙就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其实,那个均匀年龄只要34岁的贵族政治团队不只人才辈出,并且变革意愿不打折扣,此中“载字辈儿”的佼佼者当属载沣。
展开全文
载沣出使德国期间与其侍从和德国有关官员合影
若是说“载字辈儿”仅仅是因为血统就能走进权利中心,倒也未必。大清帝国走到1908年,已经渡过了悠悠二百六十余载。凤子龙孙大把的,此中能上位的还算是有点不学无术。就说那个摄政王载沣,也算是有过历练。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狩。第二年大清国签下了《辛丑公约》,《辛丑公约》中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报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修建一座等级相当的石牌楼,为德国人“涤垢雪侮”。那显然是一个费劲不讨好的差事:硬不起,软不得,搞得欠好还会被人骂为汉奸。做为大清国第一个出访西洋的亲王,年仅18岁的载沣展示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有理、有力、有节,令本想侮辱中国的德皇对他也赞扬有加。德国人认为他“稳重外交,不辱君命”。此次出国,载沣还很讲“做风建立”,主动谢绝了国内各级官员所预备的高规格迎送礼节,其俭朴做风博得国表里言论的一片赞扬。
载沣胜利地把一次赔罪之行改变成了18岁年轻人的游学察看,所到之处,无论军校、军火企业、博物馆、电机厂、造船坞,“举凡国外风土着土偶情,随地随时留意察看”。
因出洋而名闻中外的载沣,回国后就遭到慈禧太后的重视。1903年春,刚满20岁的载沣就被录用为随扈大臣。1906年春,授命办理对保卫京城负有重要责任的健锐营。1907年6月19日,24岁的载沣授命在军机大臣上进修行走。从此他成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军国大计莫不总揽”的更高秘密机关的指导成员。
正因为有过“海外游历”的经历,载沣有了初步的现代大国意识。他勇于派出军舰到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巡查,在1910岁尾还派出“海圻”号去美洲慰问侨胞,处理古巴、墨西哥发作的排华骚动。在清朝遗老遗少中,载沣是最早剪去辫子、安拆电灯德律风、穿西服、买汽车的人物。
载沣能够拍着胸脯说:“我的生长是本身一步一步勤奋的功效。”也许他还能够如许自信地说:“一小我出生在好的家庭,若是没有本身的勤奋,只靠父辈影响,即便给了你那个位置,也是扶不起的阿斗!才能之外的本钱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