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地雷有多大威力?朱棣造反曾吃过大亏,差点被活捉

2个月前 (11-17 17:55)阅读1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019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389
  • 回复0
楼主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曾有一次把司马懿父子及数万大军引入到上方谷中。因为谷中早已埋好地雷,所以诸葛亮认为会把司马懿父子炸死,可惜天降大雨,最末仍是让司马懿捡了一条命。

三国期间,其实还没有地雷,只是在郝昭在陈仓防御诸葛亮时,呈现过一次简单的火箭。

火器在宋代已经有很好的开展,元代呈现火枪火炮,到明朝时,火枪大炮能力惊人,枪有三眼铳、五眼铳以至有十眼铳等连发枪;炮有铁炮、铜炮、上将军炮,红夷炮,此中红夷炮是从荷兰传入,重三千斤,能够洞穿石城,震数十里。

其实不只是枪,明朝的地雷、手雷都已经开展的相当现代化了。

地雷在其时叫石炸砲,由外壳、炸药和引火安装构成,明初就已经呈现并派上战场。墨棣起兵,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时,就曾有幸体味过石炸砲。

公元1400年,白沟河之战。李景隆及郭英、吴杰等合军六十万,号称百万,在白沟河驻扎,严阵以待,安然还带着一万精锐马队在附近筹办游击。两边打了很久,因为李景隆在地下埋了地雷,能力惊人,人马踩到根本城市被炸碎,搞得墨棣只剩三个马队,差点被活捉,还迷了路,最初只能下马趴在地上听水流声音,才辨认标的目的。

展开全文

景隆、英、杰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战既解,燕王从三骑殿后,丢失道,下马伏地,视河流,辨工具,始知营,自上流仓猝渡河而北。——《明史纪事本末》

可能恰是因为此次领教了火器的凶猛,所以明代之后都鼎力开展火枪、火炮、、火箭、地雷等。

因为前期地雷次要是石造外壳,所以次要靠里面的火药爆炸石壳杀敌,所以叫“石炸砲”。到中后期,地雷起头呈现铁量,并改良了引火安装。

起初的引火,就是前方,看到仇敌来了,估摸一下时间,然后提早点燃引线,如许仇敌到了,差不多就能爆炸了。但那个缺点太明显,后来就用了钢轮发火——那种安装能够算是触动发火设备,只要踩到,里面的火石就会和钢轮摩擦生火,点燃引线,能精准爆炸。

当然,以其时人的伶俐,必定不会只要一种地雷。

事实上,除了通俗的地雷,明朝还有一种雷叫“子母雷”,乃是在一根引线上,附着两个或五六个甚至更多个雷。子母雷只要此中一个被踩到,其他会跟着持续爆炸,若是大队伍碰着,死伤会很大。

除此之外,还有水雷,叫“水底雷”。

把地雷放入木箱中,下面用锚固定位置,再用绳子毗连发火安装,拉到岸边,当敌船靠近时,拉动绳子,掌握爆炸。

还有一种水底龙王砲,属于按时爆炸的水雷。水底龙王砲用熟铁造造,重4-6斤,外壳用牛脬裹住,引线用羊肠防水,绑在木筏上,因为引火东西是点燃的香,所以当香烧到引线时就会主动爆炸。

不外更高级的引火安装是“混江龙”,它是用火石火镰发火,只要触碰着就能主动点火爆炸。

除了水雷,还有手雷。

手雷就是扔掷型地雷,外壳是陶造,有的上面良多秃刺,像蒺藜一样多刺,如许爆炸的时候能够增加杀伤力,称之为“蒺藜陶弹”。

那种炸弹在军中利用十分普遍,30多年前,天津蓟县就曾一次性出土过594枚蒺藜陶弹,都是10厘米-20厘米摆布,合适手投。

其时明军中还有一种叫“万人敌”的手雷,比蒺藜陶弹大,周身有良多孔,外面有框,一旦仇敌攻到城下,就把“万人敌”点燃抛下,因为各个孔火力纷歧样,于是“万人敌”就会四处动弹烧敌。

明末郑胜利戎行还用过长不雅型扔掷雷,因为郑胜利被隆武帝赐国姓墨,所以他也被称为国姓爷,那种炸掉也被称为“国姓爷陶弹”。

谁能想到,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经呈现的地雷等火器,200多年后,到了清朝,就不思朝上进步,嘉庆之后,朝廷痛快不造火器了,若是需要就让各处所自行造造,其实可惜。

0
回帖

明代的地雷有多大威力?朱棣造反曾吃过大亏,差点被活捉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