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有哪些习俗?

2天前 (01-08 11:09)阅读2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4009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0192
  • 回复0
楼主

如东有哪些习俗?

如东有哪些习俗?

如东过年习俗:

忙年

 从“腊8”到腊月2十4日前,为过年的先期预备。农家开始做酒,店家开始进年货(特殊是香烛纸马等祭奠用品)以备旺市给予。手工业者则瞄准市场加工春节所需物品,如香炉、烛台、烀漏儿、碗架、锅圈以及小孩玩具等。

普通百姓要添制或定做新衣新帽之类也须及早预备。市面上慢慢热闹起来。为防火、防盗,集镇上夜间开始有人“打更”,过年的氛围 1天浓似1天。

  腊月2十4开始“掸尘”。即将庭院内外、家具用具全面清扫洗刷干净。掸往屋顶墙角的蜘蛛网、吊吊灰。铜锡制的香炉、烛台也用香灰擦得锃亮。室内窗明几净,家居焕然1新。从2十4到除夕夜的清扫卫生工作要做到“44(事事)如意”,即掸尘、换衣、理发、洗澡4件事。

  “掸尘”过后,便正式“忙年”。农家开始宰杀猪羊鸡鸭、起沟捕鱼,蒸馒头、倒年糕、做酒。市镇人家也开始预备过年的菜肴。无论城乡贫富,几乎家家都要炒“福菜”。也有的煮鱼冻豆,为小孩炒花生、蚕豆,爆米花,炒炒米以及做花生炒米糖等等。

  旧俗商店从正月初1到初5 关门息业。年底前人们都要把节日期间各类物品摘购齐备,俗谓“办年货”。首先是敬神祭祖用的香烛纸马之类,名曰“请大发”,然后是门神、对联、喜笺、鞭炮以及米、面、油、盐、酱、醋、烟、酒、糖等。过年是茶食的旺销季节。不少人都想用较少的钱购得尽可能多的花色茶点。茶食店家为适应群众需要,将各种花色茶食组合包装,质量高的组合喊“上杂”,1般的喊“中杂”,价廉物美,加上1种元宝形的竹篓包装,人见人爱。

  从腊月2十4起,商店开始结帐、收债,直收到除夕午夜。亲朋好友之间也开始互相馈赠礼品,无非是鱼肉糕馒烟酒之类,名曰“送年礼”。毛脚女婿则必送礼给岳父、岳母,且礼物多有考究。主要是酒、糖、鱼、肉,其余则取其吉利,酌情添加,而收礼者亦有回赠。

  倒糕 

农家把蒸年糕称之为倒糕。蒸糕有糕模,糕模为正方形,内中又分若干长方形小格,底板上刻有凹陷的字,1般为“福、禄、寿、喜、财”以及“状元及第”、“5 子登科”之类。这糕模乡间少有农家自备,大多为蒸糕师傅为农户倒糕时带往的。市镇居民则自带米粉到蒸糕店加工。蒸糕师傅首先取1点食用“洋红”(1种红色添加剂)拌上米粉屑,撒在糕模的凹槽内,然后在每个字模上面套上相等大的框格,倒进米屑,直至框格填满为止。再用1根细木条将其刮平盖上盖,就可移到锅上蒸了。几块糕模叠放在蒸锅上,锅中热水沸腾,待蒸气升至最上格,俗称圆了气。略等片刻便可落甑了。此时在案板上摊1块大湿布,将糕倒扣在湿布上,“倒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1块块小长方形的黏糕上面都凸现着红字,4边有红框框。待热气出尽,就手沾冷水,将两块糕无字的1面合在1起,就是1联糕。此糕又称磕粉花糕、磕箱糕。

  还有1种甑子糕,是本县曹埠、新店1带农家过年常蒸的1种糕。长长方方的,两端嵌有两道红纹杠杠,极像昔日农户家织的本布手巾,故又名“手巾糕”。另外,掘东地区农户常蒸1种甑糕,糕体很大,约长40厘米,横截面也有15厘米见方,重约2公斤。蒸1条糕,能食好多时候。

  蒸馍头 

腊月初,农家就着手把小麦磨成面粉。到腊月下旬,自选1个日子起馒头酵,即把预备好的酵水拌到面粉中往。这酵1定要起好。乡村有句俗话:要食好馒头,多揣几拳头。意思是说起酵时1定要捏紧拳头用力拌揉,有的干脆用脚踩踹,以使面酵发得好,蒸出馒头圆浑,筋韧好食。冬日天气冷,起好的酵面要放在澡盆或缸坛内,上面加棉衣、被絮焐好。到了这天晚上面酵“长”了上来,就可蒸馒头了。民间习俗认为,蒸馒头最忌的就是来人。1来人蒸出的馒头就不那么圆浑松爽了,甚至坚固夹生。所以在乡间,知道谁家在蒸馒头,1般人是不到这户人家往的。如实在非往不可,也只站在场边喊1声主人,从不进屋。乡村人家蒸馒头也有左邻右舍合在1起蒸的。前1天,大家把面粉称好带来,在1户宽敞人家起酵。到蒸馍时,带来烧锅柴草。妇女们捏面酵,做馒头。若蒸带馅的包心馒头,就自带拌好的馅来。每1户的馒头落笼,都要拿出几个让大家品味,看谁家蒸出的馒头松爽好食。

  乡村人家蒸馒头大多是向别人家借的蒸笼,十几户人家中只要有1户有蒸笼就可周转了。到了腊月,备有蒸笼的农户就早早地把闲搁了1年的蒸笼洗刷干净,预备邻居们借用。笼主依据各户的预约排好时间表,1直蒸到腊月2十89日。每户人家回还蒸笼时都不忘放满1屉笼的馒头,以表谢意。  

请大发 供纸马 

所谓“纸马”是旧时的1种祭奠用品,即用木刻版印在纸上的菩萨像,亦称菩萨纸。过往遍布掘港老街的“纸马店”,也是当地商业的1大特色。每年春节前,每家每户都要到“纸马店”请年货,又称“请大发”。农村大户人家,腊月初就专程上街请年货。而镇上的商户1般在腊月2十4日前“请大发”。1些老字号“纸马店”都有相对稳定的老主顾。这些店展对主顾客户有1份明细清单,有针对性地及早预备,而且还依据需要主动为其配全相应的香烛祭品。

  请大发时,农村大户1般由两个人上街,请好后两人正好抬回家。中午纸马店还要请食1顿丰盛的午饭。镇上大都是晚上打着灯笼请回家的。有的人家用笆斗抱回家,还有的人家用竹箩抬回家。所请的“纸马”有3种规格:油光纸做的为“上表”,65 边纸做的为“洋表”,最好的1种喊“描金龙表”,下边用“上额”做为脚子装好,供在圣柜上,甚为壮看。也有1种简易的只有2分之1大小,下边不用“上额”,而是用1点纸衬,这是普通百姓家所请经济型的“纸马”。

  请纸马的数量、品种因人而异。平时也有1些行业的祀神诞辰,则是各请所需。如正月初5 “赵公元帅”生日,请财神;5 月十3请“关帝”;5 月十8请“都天”;2月十9、6月十9、9月十9请看音;6月2十4请雷神等等。平时对号进座请“纸马”,同样大香大烛供奉,鞭炮齐喊祈求 神灵保佑,消灾降福。除了“纸马”,还要配齐供神的香、烛、元宝、黄元等祭品。晚上请到家门口,先要把标有堂名的灯笼挂在堂屋门口。然后把所请的大发放在圣柜(摆有祖先牌位、佛龛的橱柜)当中。

  到除夕晚上首先挂好祖先的遗容,称为“挂容”(祖先的遗容由长房长孙沿袭保管)。同时按规矩摆好“纸马”,“家堂”必须供在正当中,其它按序摆放。再供上枣儿、柿饼、红糕、圣馒,点上大香大烛,燃放鞭炮,顶礼膜拜。第1次祭奠全家族都要按辈份参拜。如果本家族有人在外生活,即便交通紧张,也要在春节前赶回老家,合家团聚,“慎终追远”。“挂容”后的祭奠,还要由长者细说家史。这不同于“清明”、“7月半”烧经的祭奠,而是1年之中的最郑重的“祭祖”仪式。

  1般的人家供奉纸马到正月十8(小落灯),即谢神。其时,先把祖先的遗容拿下来交由长房长孙保存好,然后把供在圣柜上的全部“纸马”放在天井当中火盆内,用柏树枝儿和黄表送其升天(焚化)。也有的人家到2月初2大落灯之日才谢神送纸马。  

春联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春联。旧时农村老百姓往往请识字的人现写春联。小镇时近年关,则常有私塾先生当街摆1小条桌,纸张笔砚置于案上,身后用细绳悬挂通用型的各式春联与福字供人自选,更多的则按买家要求当场代写春联。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贴春联俗称“贴对子”,1般大年3十(或2十9)张贴。“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喊“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农家室内的米柜、粮囤,屋外的猪圈、羊舍,则大多倒贴1个正方菱形的“福”字,或将“招财进宝”4字(均用繁体)以“进”字为依托,合成1个字,也有将“黄金万两”(均用繁体)上下钩连合成1个字,表达祈福求财的愿看。

  门神 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后来,人们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因为古人认为桃木是5 木之精,能制服百鬼。乡间的门神,大多是石版或木版印制,秦叔宝白脸,喜相,手执铁锏,贴于左;尉迟敬德黑脸,怒相,手执钢鞭,贴在右。除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武将门神还有赵云、马超、薛仁贵等。武将门神之外还有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文官门神大都与升官发财有关,而祈福门神却与多子多福、福寿延年挂钩。2者有时也配双成对,如天官(或状元)门神,常与送子娘娘匹配。此外,还有喜神、和合2仙、刘海、招财童子等。门神的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有的即为年画,还添加1些吉祥物,如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谐音"爵禄福喜,马报平安",以祈求吉祥。门神、春联都是从桃符演变发展而来,从最早驱鬼避邪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看的1种特殊形式。

  喜笺 

是如东颇具特色的春节喜庆点缀之物,属剪纸类,人工刻制。用红纸裁成长方形制,下呈穗状。小的宽约半尺,长近1尺,大的宽至1尺3,长可2尺,上边留出约4分之1不刻制,左右两边各留约8分之1不刻制,其余部分即为喜笺版心,所刻图案大多为菱形或云纹连续纹样,中间镂空,喜笺下缘刻成1排鼓鼓的菱形,如同1个个小灯笼。版心正中刻有“福、禄、寿、喜、财”、“新年大吉”、“5 谷丰登”、“吉庆有余”、“招财进宝”等字样,1张1般只刻1字,45 张配成1套。除1般镌刻祈福求财、迎福纳祥之语外,喜笺也有刻制人物及吉祥物之类的图案。大的喜笺用于当街门楼、正屋大门、堂屋中堂等处,小喜笺1般贴于1般大门或房门门楣下缘,随风飘拂,与春联、门神相唤应。

  除夕守岁 除夕,如东人称为“3十晚上”。这天上午要对过年预备工作“查漏补缺”,中午要烧经祭祖。下午开始贴福字、贴对联、挂喜笺。晚上庆典活动则进进高潮。当天晚餐可算是全年最丰盛的。早就预备好的菜肴统统移上桌,全家人食团圆饭。当地人除夕夜多煮“元宝饭”,煮熟后,将饭盛起,再用文火熯锅巴至金黄色,状如元宝,亦谓“元宝锅巴”,留待明年享用,以图吉祥。

  除夕这天当地农家往往在灶盆中点芝麻秸“烤元宝火”,用猪头3牲烧“田头利市”,还到田头将晒干的稻根、杂草点燃,谓之“煨百虫”,使来年虫少而丰收。市镇上人家则于门前点“天灯” (直到正月十8“落灯”才停止) ,在院内烧柏枝、插芝麻秸(谓之“摇钱树”、“节节高”),并点宝塔香,放鞭炮,祈求平安吉祥。1些大户人家还点“大香”(实际上是檀香木,亦称印度香),香气浓郁醉人。

  过往旧俗,除夕日家家还要“打囤子”,用特制的圆底小蒲包装洋灰在屋里和院中打上1个个白色洋灰印,即囤子,寓意钱粮满囤,同时也有镇宅避邪之意。

  晚饭后,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过往压岁钱以红纸包裹,放于枕边,次日就可以随意花用,同时躲于枕边的还有花生、枣儿之类,谓之压岁果子。发过压岁钱,大人则嘱咐小孩从明天(大年初1)起,要说顺遂话,其他话不准瞎说。有些人家还用草纸于临睡前擦拭小孩的嘴巴,为封其口。意思是万1小孩在新年头说漏了嘴,讲了不吉利的话,也等于放屁。而且春节期间“童言妇语,百无禁忌”,也没人往追究,对小孩更不打骂。

  春节 

初1的早晨,当家的男人首先起床。洗漱之后,在除夕晚上供奉的纸马神像及祖宗喜容(画像)前点香、明烛,摆上供品,开门放爆竹,谓之“开财门”、“接天地”。接着,女人、小孩先后起床,穿上新衣、新鞋,戴上新帽,在香烟缭绕中,晚辈向长辈依次下跪拜年。

 这些仪式过后,合家人食团圆饭。大多数人家团圆饭为素食。荠菜、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寓含“聚财”与“代代富”之意。食过团圆饭,小孩们就上街玩耍。街道上1些平日热闹的场所,这天都聚满人群,唱西洋景儿的,套无锡泥人儿的,捏面人儿的,扯扯笼儿(抖空竹)的,显得十分热闹。

  大人们食过团圆饭之后,则在家里或打牌玩耍,或谈天闲侃,1般不外出串门,不探亲访友。如若出门,在路上与人相遇,都要互道“恭喜”,互祝“新年发财”。初1这天,女人不缝衣补衫,不拿笤帚,不洒扫庭院,不泼倒污水,不出炉灰,名曰“聚宝”。

  到了正月初2,1些行业与店展(如鱼行、杂货店)的老板1大早就到店堂内烧利市,燃高香、点大烛,供奉财神。烧利市时,要供元宝鸡(公鸡),鸡头、鸡翅、鸡尾上均留有1小撮鸡毛,表达 吉庆,另有猪头、鲇鱼(取其谐音“年年有余”之意)。老板向财神像磕头、跪拜,祈求新年新岁财运亨通。大的店展在摆好供品之后,老板与管事账房及全体员工向着利市菩萨纸马3叩首,同时燃放鞭炮。中午聚餐,食利市酒(鱼行则在晚上聚餐)。这1天,学徒进店首先要向师傅、师母拜年,师傅、师母各发给红包儿。  有些人家,初2早晨敬过神后便开始走亲戚,上门拜年,食年酒。到亲友家拜年要带礼物,比如茶食、糕点、烟酒之类。上门拜年食年酒可1直还是到正月半前。有些平日不常走动的亲戚朋友,此时也通过拜年、食年酒的机会互相叙旧,表达 亲情友谊。

  正月初3,少数店展陆续开门营业,但只有半天,下午便关门。做的第1笔生意,不管大小都喊“进财”,要用红纸包着,点燃香烛,敬供于财神像前。

  戏园与剧场大多也在初2、初3开始唱戏。为增加过年氛围 ,提高卖座率,经常上演的是《龙凤呈祥》,连唱好多天。

  正月初4商家盘货,为正式开张做预备。笔录时首先要称草绳(象征千金)。杂货店先清点纸元宝,接下来才是盘点库存商品。

  初5 为财神日。各店家1大早到店敬财神点大香大烛,烧芝麻秸儿摇钱树(即松柏树枝)、黄元、纸元宝,将过年请回的财神纸马1同焚化送上天,并撤除年3十供奉财神的桌位。过年的祭神活动就此结束。同时正式开门营业,晚上请店中员工与合家老小1同食财神酒。

  店展开了门,就来了舞苍龙、跳财神、唱道情、跳加官的上门乞讨之人。这些人头戴用纸糊的财神帽,身穿财神衣,有的面戴加官脸儿 (面具) ,或单独1人,或两3人结伴,手执写有“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的金元宝、银元宝,到店展前边跳边唱边舞。唱词大多为“主家发财如涨潮,金银财宝动担挑”之类,唱得店展老板心花怒放,忙拿出铜钱来施舍。这些人手接铜钱,口中道1声“恭喜老板发财”,再到另1家店展还是讨要。

   上灯、落灯与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3开始1直到正月十8,整个过程喊闹元宵或闹花灯,也有人称之为灯节。“上灯圆子落灯面”,这是如东地区欢庆元宵的饮食风俗。

  正月十3俗称“上灯”,从这1天到正月十8晚上都要在供奉的菩萨前点灯或在门上挂灯笼。上灯这天要食圆子,表明闹元宵的序幕已拉开;正月十5 是正日,各家都要设晚宴,食熟茨菇、荸荠。传说食了1年不生喉病。元宵节食元宵,“元宵”制造分为两种:1种为实心,不带馅儿;另1种是带馅儿的,可水煮、油炸或蒸。馅儿有荤有素、有甜有咸。甜的有豆沙、枣泥、芝麻屑、花生酥,加上糖、猪油及桂花等;咸的则是菜或是鲜肉的馅,独树1帜。如用无馅元宵的做甜食,则要加进桂花糖、酒酿或赤豆、藕粉,进口甜糯喷香,还可驱冷。总之,元宵节食元宵,意在祝福1家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晚饭后,食花生、百果,儿童骑马灯、拉兔儿灯或手持各式彩灯,这是闹元宵的极盛。乡间则烧田野杂草,名曰“放哨火”。到正月十8日为止,始称“小落灯”。晚上以面条敬神祭祖,将平时不再供奉的菩萨纸焚化掉,供奉的东西撤下来。落灯这天要食面,落灯食的面,1定要是长条细面,是期看元宵长驻,且有延年益寿之意。

  到2月初2为“大落灯”。这1天只以面条敬神祭祖,然后把天灯落下来焚化,至此过年的活动全部完毕。

  元宵期间,如东城镇街头巷尾,到处欢声笑语,人头攒动。民谚“十3十4神看灯,十5 十6人看灯,十7十8鬼看灯”说的是看灯的人特殊多,人、鬼 、神共乐的情形。灯彩的品种繁多,有人物灯,如“钟馗戏蝠”、“刘海戏蟾”、“天女散花”,等等;有动物灯如孔雀开屏、麒麟送子等;还有荷花等花卉灯,各种花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伴随着彩灯还有许多杂耍,如荡湖船、花担儿、踩高跷、泼花篮、渔翁斗蚌精等等。

0
回帖

如东有哪些习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