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重文轻武?宋朝缺武将吗?在宋朝当武将需要注意些什么

1个月前 (11-18 06:22)阅读3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854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090
  • 回复0
楼主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按捺武迁就成了宋朝历届统治者的国策,哪怕边患再危机,国都被占领也未曾更改。

之所以如斯,次要是吸收前朝的经历教训。

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便成尾大不掉之势,各个藩镇不只抱团匹敌朝廷,而相互之间更是因地皮等原因挥戈相向。

到了唐末五代时,军阀割据的形势更是愈演愈烈,唐朝间接被藩镇之一的宣武军节度使墨温所灭。正所谓:

"大致五代之所以取全国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那形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遭到很大的冲击,使适当时的道德原则和价值不雅念发作改动。

赵匡胤成立宋朝后,为了制止陷入唐朝的覆辙,除了去除开国将领们的军权外,又造定了一些列政策限造武将,后世君主更是在那些政策上加以填补。宋朝的限造武将政策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全文

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

宋朝的兵权次要集中在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

而调兵的权利由枢密院掌握。通俗的讲就是,练兵的部分、调兵的部分、和兵戈时统兵的都不是一个衙门,更不是一小我。所以水浒传中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看似名头很响,实则没有任何实权,一兵一卒都调不动,仅仅是教头罢了。

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彼此造约,两者都由皇帝间接管辖。包管了军权隶属于皇帝。

实行更戍法

宋初年,宋太祖采用宰相赵普的定见,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表里轮换,按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

那种兵造的更大特点就是将领其实不跟着戎行换防而调动,打个例如,好比驻守京师的某个戎行换防到山东,但是统帅那收戎行的高级将领可能被调去了山西,那就是更戍法。

史称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对避免将领擅权有利,却削弱了戎行战力。

要晓得一个戎行要连结强大的战斗力,首要的士气,而鼓励士气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军魂,而那个军魂是与统帅那收戎行的将拥有关的,汗青上叫得出名的戎行,根本都是以戎行将领为核心的,好比北府军、岳家军、戚家军。

更戍军冠凡是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

更戍法那种兵造,确实是一劳永逸的处理了武将谋反的可能,但是也形成了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戎行战斗力大为降低。

那是在兵造上束缚武将,你认为比及兵戈时会不会好良多,该让武将们在战场上大显神通了吧。

不克不及。

无论是北宋仍是南宋,因为养马之地尽失,宋朝戎行严峻缺马,兵戈次要是步卒,为了匹敌北方辽金西夏的马队,宋朝戎行次要靠军阵匹敌马队的冲击。

武将带兵兵戈,要根据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也就是说,当朝廷受权给你统兵兵戈时,军阵图也会给你,在哪里安营、用什么阵法告诉你一览无余,要晓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严峻束缚了统军的批示权。

重文教

那一招是削弱武将的最凶猛办法,若是之前的办法是从办法上按捺武将,那那个则是从底子上按捺武将。

宋朝鼎力开展科举,彻底取缔了门第限造,社会各阶级的优良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通过科举测验,进入士医生阶层的文人们,朝廷赐与优厚的待遇,待遇有多优厚?

以开封府尹包拯为例,按《宋史职官志》记载,包拯是开封府第一把手,每月可领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柴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和1500贯“公使钱”。别的,做为外任藩府的高级父母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而且无需纳粮。

根据购置力计算,包公的年薪折合成如今约为1000万元摆布。

不只在物量上,在社会地位上宋朝统治者也是拔高了文人的地位,极其尊重,宋太祖立誓碑:不得杀士医生及上书言事人。末两宋三百余年,宋朝统治者也只杀了岳飞、韩侂胄、陈东等士医生,并且次要仍是因为北伐有关。

所以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医生政治,宋朝也是文人骚人神驰的朝代。

在宋朝整个社会言论都以科举登科及第为荣,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有人以习武统治千军万马为荣,像范仲淹、李纲、岳飞、宗泽、文天祥等那些宋朝带兵的将领皆科举身世。

就算是统帅戎行,那些将领也不肯承受武职。当宋仁宗庆历中,将范仲淹等四位文官统帅的文职同时改为属于武职的察看使,配合主持对西夏战事时,范仲淹接到那一录用后,上书坚定辞之。他向皇帝如许说道:“察看使班待造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墨不雅(二人均为察看使衔带兵将领)为伍,第恐为贼所轻”。史称其言辞“甚切”。

由此可见,即便是“先全国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虽勇于批示做战,但也不肯充当武职,可见整个社会层面临武将的不放在眼里有多么严峻。

武将们谨小慎微

宋朝武将能够说要万分小心,稍有失慎就有可能罢官以至失去人命。

岳飞就是个例子,没事就和皇帝说,你赶紧生个孩子啊,立个太子啊,要不千秋基业不保,弄得宋高宗极为恶感。

并且岳飞,没事还说什么迎回二圣。他一心只想着保家卫国,对皇权、对朝廷敏感度太低。那也是皇帝对他起杀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行吗?行,但是不代表你不出事。

狄青为人虚心,很低调,从不争功,后来进入了朝廷更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却引来了同僚的猜疑。有一年,狄青的一只狗不知什么弊端,长了角,原来很无聊的一件事,却有人上奏,觉得狄青有异象,要赶紧按捺那股苗头,更好的办法是将他逐出枢密院,下放到处所去,名义上是保全狄青,其实是排斥他,朝廷没有容许,觉得如许做可能太迷信了,“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

再接下来又发作一件事。嘉祐年间,京师大水,狄青将家搬到相国寺。狄青究竟结果是个武人,不晓得相国寺的地位,那是皇家寺庙,狄青却在大雄宝殿上活动。“去处殿上”,被认为很不恭敬。于是,反对狄青的人逮着时机进攻他。朝廷于是将狄青降级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到陈州去。

后来的狄青不外五十岁便郁郁而末。狄青,能够说是宋朝少有的出名将领,是实正的保家卫国的武将,最初竟然落得个郁郁而末的下场。、

总之,在宋朝当武将,要少说话,少管闲事,打完仗赶紧把军权上交,没事也别瞎溜达。出格是皇权问题,万万不要干预。

总结

若是细看两宋期间的武将,他们的战术、战绩底子不克不及与宋朝之前的历代名将比拟,比拟之下,宋朝的武将只能说是从文人骚人里,萝卜里面选大个选上来的,文人带兵算不上实正的武将。但就算是那些文人武将,只要任用好,开疆扩土不敷,但自保有余,可惜,宋朝统治者连那些武将都没有人尽其才。

而实正的名将是科举测验选拔不出来的,你让卫青、霍去病如许的将领参与科举,必需写好文章才气统兵兵戈,那不开打趣吗?

宋朝重文轻武的后果就是,文化和经济上极为富贵,但是军事上连连失利,成为我国汗青上第一个望于游牧民族的王朝。

参考材料:《资治通鉴》、《宋史》

0
回帖

宋朝为何重文轻武?宋朝缺武将吗?在宋朝当武将需要注意些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