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项建恒著《剧场·偶人·跨界与创新》探寻木偶戏艺术的未来之门

4周前 (11-18 07:26)阅读2回复0
小强
小强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766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323
  • 回复0
楼主

《麦城》剧照(本图为影片截图)

木偶剧

——一种好像民族志般富有特量的“小型舞台艺术”

——在世界各文化聚落中都有出色的闪现。

在传统戏剧价值不雅的“模仿”和“情节整一”被打破的现代,

木偶能否诠释实人演出所不克不及触及的深处?

木偶剧逃求的核心叙事价值安在?它们能否能够从头被定义?

一些曾经被诟病的“瑕疵”能否是一种“误读”?......

《三元芭蕾》演员剧照

陪伴着世界戏剧舞台艺术的开展,一场隐秘的变化正发作在木偶剧的身上。在现代重视思惟性、责备性、精神逃求及形式美学等价值导向之潮水中,“剧场”的概念已经被扩展,空间、外型、叙事、演出等系统都在重构。跟着认知的更新,舞台艺术的不雅念正在发作巨变,它们引起了连续串化学反响,使木偶剧的艺术形式闪现出了史无前例的开放之可能。

展开全文

我国木偶艺术的外型精巧绝伦,但是做为一种舞台艺术,其在“范式” 与舞台表示方面却较为守旧,形成在国际交换中的失衡,那使得国际语境中 不断贫乏中国木偶的身影。笔者以西方现代戏剧艺术开展过程中履历过的各类思潮与不雅念来阐发,试图觉察中国木偶艺术开展过程中那些被错失的要素,并借鉴西方舞台艺术中的硕果来促进中国木偶剧的开展。

杨·史云梅耶与他的提线木偶

“U型剧场”概念图手稿与剖面图(图片来源于《包豪斯剧场》奥斯卡·施莱默、拉 兹洛·莫霍利-纳吉、法卡斯·莫尔纳著,周诗岩译)

世界戏剧舞台艺术不雅念的开展,不竭刺激认知的更新,从而激发了木偶剧艺术多元的可能性。在那个形式下,中国木偶剧的变化应该是一种“渐变”,应该成立契合本身特点的境域,其现代化历程,应当发掘契合本身的标签,不只要从戏剧的衍化和舞台演出形式中罗致养分,还要从虚实笼统中再造形体,从社会境域里挖掘舞台,以跨界视野和人文精神来唤醒 灵魂,并操纵科技变化和艺术迭代探寻将来之门......

2017年教导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功效

“我国木偶剧艺术的改进战略研究”

17YJC760103

2022年度中国美术学院根本科研营业费

出书帮助项目功效

YW2022CB01

*点击图片间接购置

项建恒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书社

本书从戏剧艺术各要素的变化中揭开开展的图景,深切木偶剧艺术的 “田野”,罗致包罗笔者在内的“民族木偶艺术摸索者”的理论经历,拓展跨界与合成的构想,以期倡导基于“安身民族、通晓世界、着眼开展”的大旨来建构开放的中国木偶剧艺术重生代。

项建恒

教师、独立导演。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任副传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级教坛新秀。次要研究小型剧场艺术、木偶及尝试影像。创做理论丰硕,小我做品在国表里重要影展赛事中获奖及入选30余次,此中不乏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日本广岛国际动画节、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片子节等一流赛事。次要学术研究项目有:主持国度艺术基金1项、教导部社科基金1项、浙江省级项目2项、厅级项目2项;另参与国度级精品课程1项、文化和旅游部科技立异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2项等;此外,独立撰写专著2部,参与教材编写2部,颁发论文19篇,指点的学生做品也屡获殊荣。

戏曲动画做品《麦城》获“第三届中国新媒体视频大赛”更佳动画片奖与“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展”更佳尝试片子奖

目次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重构的起头

第二章 木偶剧的现代化戏剧语境

第三章 四堂木偶课

第四章 有限的身体与诗意未央

第五章 “偶剧场”的空间扩展与将来建构

第六章 记《麦城》

第七章 民族木偶立异的践行者

尾 声 落幕与启幕

「 《剧场·偶人·跨界与立异》序 」

文|段卫斌

木偶剧是由演员把持木偶以演出故事的戏剧。做为中国艺苑中桂林一枝的奇葩,汗青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身手精湛。如许一种由演员在 幕后把持木造玩偶停止演出的戏剧形式逐步演酿成的艺术,赋有艺术意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灵帝时,京师宾婚嘉会,皆做傀儡。”三国魏明帝时,木偶人已能演出各类杂技动做。至宋代,木偶剧的开展到达昌盛,其品种繁多,清代的宫廷流行表演木偶剧,时称“大台宫戏”。可见,木偶剧履历了由工艺到演出的改变过程,以及由祭仪而演酿成喜庆娱乐活动的体例,此中魅力无限。

世界戏剧舞台艺术不雅念的开展,不竭刺激认知的更新,而且促成了木偶 剧艺术多元化的可能性。中国木偶剧的变化由古至今应该是一种艺术形式的 “渐变”,它成立在契合本身特点的境域,立即演进。在那个纵向演变的历程中,那个主体在戏剧的衍化和舞台演出形式方面都有着从未停歇的“吐旧纳新”,而那种演进中嵌入的恰是中国本土的“文化自觉”。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2002年的“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研讨会中,提出他对“文化自觉”的思虑。在此次发言中,费老曲面“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事实能否连结原有的文化认同?仍是必需转向西方文化认同?”的问题。他说:“‘文化自觉’ ——那个概念,其意义在于,生活在必然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大白它的来历、构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开展趋势,‘自知之明’ ——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才能,获得决定适应新情况、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站在宏不雅的角度对待开展,而“自知之明”则意味着基于新时代的选择,通过理解和度量“本身”,而去探寻开展的图景。

从某种水平上来说,若是不希望我们民族的文化被越来越边沿化,除了 秉承传统以外,还必需思虑若何用现代的“话语系统”和“表达体例”停止 再现。“文化自觉”,意味着不守旧沉浸于传统束缚;不惊慌失措于强势文 化冲击;以文化自信、自觉立异的立场继承祖辈的文化遗产。

木偶戏在我国传播已久,积淀深厚,承载着多重文化的印记,好比传统戏曲之曲风和弦、东方外型艺术之美,以及民间典范轶事神话等都在木偶 戏中有所表现。明日黄花,很难用亘古稳定的视域去将传统之出色并轨时代之潮水。在遭遇那些颠末西方现代戏剧影响的西方木偶剧的冲击之后,我国传统木偶戏面对着能否能久远坚守的庞大挑战。眼不雅国际语境,其剧场不雅念之变化、木偶形态之扩展、艺术立场之尝试性、叙事思维之前卫,均是国内 “偶界”甚少触及的点位。能够说,我国木偶戏出色绝伦,却与时代脱节。那个现象,更迫切地需要我们明晰地认识到 ——以“自知之明”的立场,去补充“文化自觉”所需的营养。

项建恒教师,是教师、独立导演。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是副传授、硕 士生导师。从进修到工做,历经了数次专业和研究上的变迁。身份的屡次移转,令他的专业阅历广泛、深厚。跨专业的修为,令其察看问题的视角不竭切换,构成了成熟充沛的认知、感知。我想,如许一项教导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的功效,令其意义已然超出单一研究的目标,项建恒教师的研究试图在建构一种基于民族的文化共识和针对民族文化将来的认知。

本书,有学术概念,有前锋图景,也有创做理论,集著者多年所见、所 想、所为,从时代的角度,谈民族木偶艺术变革,西为顶用、古为今用、跨 界立异。既谈传承,又言开展,试图将一个古老的民族艺术推向时代演变的前沿,意义深远。

2022年6月6日于杭州良渚

复造以下链接 间接翻开手机淘宝

进入官方微店购置

书讯来源:教研编纂部

责任编纂:何晓晗

新媒体编纂:徐天颖

校对:王怡

审核:何晓晗 苏晓晗

出品:

更多出色内容

请存眷中国美术学院出书社新媒体矩阵

0
回帖

新书推荐|项建恒著《剧场·偶人·跨界与创新》探寻木偶戏艺术的未来之门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