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区别:
1、时间不同:
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政府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内忧外患后,
戊戌变法发生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发生的民族危机之时。
2、阶级属性不同:
前者代表地主阶级,
后者代表资产阶级。
3、目标不同:
洋务运动是要保护清王朝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标;
戊戌方法 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联系:
1、背景:
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条件下,清政府调整政策。洋务运动是在第2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和镇压太平天国时摘取的;戊戌变法是在德国强占胶州湾,面临“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可忧境地时摘取的。
2、内容都有关注经济、培植人才,增强军事的举措。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主,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还办新式学堂、引进科技、创建海军;戊戌变法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兼习中西学科、实行征兵制等。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的积极历史作用:
1、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派1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反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他们熟悉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而经过了军事上的惨痛失败,他们更是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1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比较闻名的有曾国藩在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等。
2、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之后,客看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1定的促进作用。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了1些民用工业。
其中比较闻名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民用工业大多摘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治理方式,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法则 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所以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企业的利润吸引中国的1些地主、官僚、商人投资新式工业,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端。
3、 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诲的近代化
开办“新学”加速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崩溃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诲的基础;留洋求学,为中国培植和储备了1定数量的备类人才;办刊译著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扩展了中国文化在思想层面上的交互合成。 提到洋务派对西学传播的奉献,便不得不提其开办的近代新式学堂,培植翻译人才及从事译书等活动。
4、 洋务运动还促使了社会风气和人们看念的转变
洋务派同顽固派的争论以及对顽固派的指责 ,在1定程度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世代相传和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对于西方学习,开了好的风气。 其次,随着洋务派创办报刊,组织人员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差遣留学生出国 留学,使西方民主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开1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相同点:
1、目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目标都是为了保护清朝统治。
2、方式:都是依靠改革完成目标。
3、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证实了两者不能挽救旧中国。
4、意义:1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近代化进程。
5、背景: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条件下,清政府调整政策。不同点1、领导阶级: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2、改革重点: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制度,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甲午历史论述?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全球 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状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1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1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1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1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2亿3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1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进只有8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兴奋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进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1想到现在有3亿5 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充裕 。”占据朝鲜、台湾后,在战术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逼,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1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展他们侵略领土的欲看。
甲午战争是指1894年7月25日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1次严重的对外战争,对中国造成了浩大的影响。
战争的爆发源于日本内部的经济危机和明治维新后形成的扩大政策。日本蓄意诱惑中国进进事先设定的陷阱,借此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战争还是了近1年,以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结束。
甲午战争的后果对中国的打击是浩大的。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个条约使中国失往了台湾、澎湖群岛以及大量的赔款,这进1步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中国在国际地位上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甲午战争的影响深远。战争的失败激起了国内民众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清政府进行改革的尝试,包括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同时,战争的失败也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总的来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关系的1个重要转折点,对两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