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青楼的民国女画家潘玉良为何出国,终身未归?
妻妾之争,世界不容
潘玉良在事业上很顺利,没想到家庭关系一路下滑。
潘赞化因忠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相当正直,不被袁世凯和后来的北洋政府所容忍,逐渐被排除在外。
1915年,当他的妻子潘玉良留在上海接受文化辅导时,潘赞化仍然离开了上海,进入云南参加蔡娥的护国军讨袁运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不幸的是,取得袁胜利后,蔡娥大帅迅速死亡,潘赞化被北洋政府皖系、直系军阀压制,始终担任中低级官僚,郁郁寡欢。
除事业不顺外,潘赞化原配妻子与潘玉良的冲突也逐渐出现。
潘赞华的大妻子是她家乡一个著名的女孩。她是一个标准的老女人。她裹着小脚,不识字,相貌平平。因为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她的架子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潘赞化娶了一个小妾,小妾仍然是一个妓女。虽然她表面上不反对,但她也很不高兴。事实上,这是非常激烈的。即使拉登的妻子,一个生活在一夫多妻制国家的女人,仍然说:即使是阿拉伯女性,也没有人愿意与其他女性分享他们的丈夫。
潘赞化定居后,潘太太绝望地去找丈夫,但潘赞化拒绝了。此时,没有阴谋的潘玉良说,潘赞化的儿子潘牟(前妻出生)应该来上海上学,他可以照顾自己。所以潘赞化接了他的儿子,潘玉良对孩子很好。
潘牟12岁时患有严重的伤寒。在严重的情况下,他昏迷了好几天。医生说他没有恢复手术。潘玉良穿了一个星期的衣服,照顾得很好。最后,他把潘牟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潘牟、潘玉良几十年的书信往来,都是以:“亲爱的妈妈”、互称“牟儿”。
不幸的是,有哪些父母可以离开孩子,最后潘赞化的原配夫人忍不住想起了丈夫和孩子的感情,也赶到了上海。
这样,不管潘赞化是否同意,他都被迫和一妻一妾住在一起。
潘赞化对潘玉良有一定的偏好,不愿意去原来的房间,因为潘玉良知书达理,年纪轻轻,原来的比赛老了,脾气暴躁。
他的原配大太太自然对此极为不满,有时还会冷嘲热讽地说潘玉良。其实性格也很强硬的潘不想让丈夫难堪,都忍气吞声。
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原来的妻子因为嫉妒和愤怒而突发眼病,一度完全失明。
众所周知,在各种残疾中,最糟糕的是盲人。
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潘赞化不得不再次专注于原来的妻子。
因此,多妻制的危害就是这样。不管一个男人有多好,他都不能同时照顾好几个妻子,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偏见,这对他的妻子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这样的家庭,潘玉良也急于试图解脱。在她有机会出国后,她去征求丈夫的意见。
事实上,潘赞化并不希望他的妻子离开他这么久,但他认为潘玉良一直很雄心勃勃,不能埋葬他的才华,或同意。
当时,潘赞化已经准备好参加北伐,他也很忙。他继续在老长官柏文蔚的指挥下担任副师长,准备参加危险的战斗。
潘玉良于1928年底回到中国。当时,她的丈夫仍在前线激战。由于她的名声,她于1929年被任命为上海艺术学校西画系主任。第二年,中国最高艺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长徐悲鸿聘请为油画教授举办了四次个人展览。
接下来的十年是潘玉良创作的黄金时期,可惜潘玉良却被社会所不允许,家庭更是闹成一团。
潘玉良成名后,因为她曾经是妓女的经历和相当不像权威屈服的性格,使她成为众矢之的。
潘玉良回国参加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最著名的《人力壮士》描绘了一个肌肉发达的男人试图移动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下脆弱的花朵可以绽放 笑脸。当时日本人已经入侵东部三省,这幅象征性的画,表达了中国人抗日的决心,被当时一位政府官员以1000元的高价订购。
出乎意料的是,在展览结束时,有人故意破坏了潘玉良的所有作品。《人力壮士》的画也写着“妓女对嫖客的颂歌”。
潘玉良几乎无法忍受这一点。事实上,早在她在上海美术学院学习时,她就遭受了这种待遇。一位女同学知道自己是妓女后,甚至找到校长要求退学,名叫“誓不与妓女同校”。
潘玉良任教后,有同事不喜欢她的风格,私下说:凤凰死光,野鸡称霸王。
据说有个男老师和她一直有矛盾,喝醉了,当面说了个婊子,当场被潘玉良打了一巴掌。
此外,由于潘玉良画得太好,还有很多人认为女人画不出这样的话,怀疑她的画是别人画的。
当她在上海举办第四届展览时,她拿出了一些自豪的作品。在展览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她遇到了一个麻烦。一位记者站起来问她一个问题:潘女士,你听说这些画是别人画的,你每个月都会给那个人钱。
观众很安静,有些人笑着准备看潘玉良出丑。潘玉良平静地做了一件事,她笑了,然后去了一个学生复制她的画,借他的画板,颜色,在记者面前,他面对玻璃窗,画自己的肖像,舒舒,画一会儿,然后给你看,下面是掌声,谣言破裂了。
当时,潘赞化在外面参军,潘的原妻子也失明了。突然失明的人非常痛苦。这位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把失明的责任归咎于潘玉良,认为她很生气。
潘玉良的性格没有董竹君那么强硬,她比较软弱,一般的事情也会有耐心。
但是大太太没有发脾气,在她一再挑衅的闹事下,潘玉良也受不了,忍不住反驳,两人经常大吵大闹。
潘赞化见潘玉良被欺负,本来想骂大夫人,但又想大夫人身患重病也够痛苦的,不忍再说她了。
潘赞化唯一能做的就是勉强分开生活。
潘赞化经常不得不照顾他,因为她的大妻子失明了,所以她很少来潘玉良的住处。
潘玉良深感孤独,把心思完全放在事业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潘赞化致力于抗日战争,宣传抗日战争。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情况混乱,潘玉良不得不再次和妻子住在一起,双方的矛盾再次加剧。
此时潘玉良实在受不了,她还是离开中国,去法国旅游,由此生活了40年,以卖画的微薄收入为生。
----------------------潘玉良有很多自画像,你可以看到她慢慢变老了。潘玉良很幸运,他遇到了潘赞华,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一代女画家。但她很不幸,因为妓女的背景,让她成为妾,被社会不允许,最后被迫和丈夫分居这么多年!
寂寞的晚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潘玉良实际上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但她把在欧洲卖绘画的钱捐给了中国来支持抗日战争。她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人。
他曾捐赠玉佛像,支持绥远军民抗日展览;发表讲话,谴责抗日时期“远离现实”、“多画少画”的一些人;与“学会”同事公开致电“国民政府”,强烈要求收回和赔偿日本侵略者在侵略中国期间抢劫和破坏的中国艺术品;田汉写了一篇文章,高度评价潘玉良的爱国行为。在这一点上,她比张爱玲、董竹君要高得多,可见潘玉良并非那种小女人。
当时的留学生回忆说:潘玉良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直率乐于助人。她经常留短发,喜欢喝酒,不拘细节。她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大,气势不让眉毛,挺有男子气概的。 几十年来,潘玉良一直是中外著名的大画家。她的画成了欧洲和中国著名的艺术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独居8年的潘玉良曾想回国与丈夫团聚。当时,60岁的潘赞化原夫人去世了。他回到桐城的家乡,致力于教育工作,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不幸的是,潘家夫妇的运气真的很差。
就在潘玉良要回国之前,国共内战又爆发了,全国到处都是战争。潘玉良不得不继续等待中国实现和平。
1950年国共内战结束,没想到朝鲜战争又爆发了。
而潘玉良所在的法国,也是与中国作战的联合国军的一员,中法完全断交,潘暂时无法回国。
朝鲜战争结束时,虽然中法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他们心照不宣地开始了香港转移的人员流动。潘玉良再也等不及了,决定回家。出乎意料的是,事故又发生了。
1957年,她突然听到老师刘海粟被打成右派,辞去教职,在床上瘫痪的消息。潘玉良不知道什么是右派。其次,她不知道刘海粟成为右派的概念是什么,所以她写信问她的丈夫潘赞华发生了什么。
她的丈夫潘赞化在回复中告诉她,右派是反革命,是国家的敌人。他的丈夫还告诉他,不仅刘海粟成为了右派,而且潘玉良带了9年的孩子潘牟(潘赞化和他原来妻子的孩子和潘玉良关系很好)也被打成了右派。至于潘赞化自己的复杂经历,这是不可避免的。
潘赞化在信中要求潘玉良不要回来,至少观望几年
不幸的是,在她观望的两年里,已经回到家乡担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的丈夫潘赞化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丈夫去世后,潘玉良在中国没有亲人,从而彻底打消了回国的计划。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她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潘玉良在海外住了40年,整天在卧室画画,很少出门。
潘玉良在法国的生活并不容易!当时,她的画不被外国主流艺术界接受,因为它不同于欧洲传统作品。在过去的40年里,她没有卖出几幅画,收入也很差。
潘玉良过着艰难的生活。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经常依靠朋友的帮助和法国政府提供的大部分其他救济金来生活。
众所周知,救济金只能谋生,保持最低生活标准!晚年,他住在蒙巴拿斯附近一条小街的顶楼。他的房子和工作室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但潘勤勤于画画。有时他整天在家画画,一天也不出来。
--------------------扮演潘玉良的是两位大美女,巩俐,李嘉欣,其实潘玉良本人并不漂亮。 晚年,潘玉良开始接近法国中餐馆老板王守义(非王守义十三香王守义)。事实上,他们已经认识几十年了。王守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了经济困难的潘玉良。
潘玉良1937年第二次来法国时,他们第一次相识。年纪不轻,但没有结婚的王守义对潘玉良几乎一见钟情。多年来,王守义一直在潘身边,默默地为她服务,照顾她,爱她,不求任何回报。潘玉良性格坦率,管理不善,很少卖画,生活一直比较拮据。王守义开始给她送面包黄油,然后为她设立工作室,举办沙龙,陪她去外景写生。王守义经常早早去看望潘玉良,陪她去公园散步,中午去他的餐馆吃饭。有一年玉良工作室漏雨,不能画画,也是王守义买材料修理装修。二战结束后,以小企业为生的王守义试图筹集资金,为潘玉良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举办画展。
潘玉良在西欧画坛的名声和王守义 多方努力密不可分。 事实上,王守义对潘玉良颇有感情,潘玉良也知道这一点。但潘玉良一直以潘赞化妻子为己任,从不给王守义任何机会。 王守义照顾潘玉良,直到潘玉良1977年去世,整整40年,如果是结婚,这也是红宝石婚姻。因为爱情,一个男人能坚持一个女人40年,真是太棒了!
83岁的潘玉良临终前,交代了王守义三个遗愿。
第一,死后,作为一个中国女人,她穿上旗袍埋葬她。
第二,她留下了两件遗物。一个是挂着鸡心盒的项链。盒子打开时,里面有一张照片。这是潘赞化和潘玉良结婚时的一张小照片。潘玉良已经挂在脖子上好几十年了。另一个是一块怀表。当她第二次来到法国时,潘赞化把她送到河边,临走时给了她。她把这两件事交给了王守义。她解释说,她必须把这两件事交给潘家的后代。
第三件事,就是她的夙愿,一定要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 事实上,潘玉良当时的作品已经很有价值了。她给了王守义4000多件。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潘玉良1949年的一幅自画像以1021.8万元的价格售出。如果王守义当时吞下了这些画,或者只占了一部分,他一辈子都不用担心。
诚实的王守义忠实地执行了潘玉良的遗愿,主持了她的未来,花了很多钱在蒙巴纳斯墓地买了一个使用了100年的墓地,埋葬了这位传奇的女画家。 在大理石墓碑上,他还亲自写了几个汉字“潘玉良艺术家之墓”。
王守义死后,根据他的遗愿,朋友把他埋在潘玉良身边,两个人生不能同学,至少死能同穴。 潘玉良一生贫穷、不幸、幸运。至少她的作品在她死后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她身边总有一个爱他的男人。
不幸的是,潘玉良一生中没有孩子。据说她年轻时怀孕后不幸分娩,从此再也没有怀孕过。这是她晚年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