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知府、知X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只有明清两朝同时将知州、知府、知X定为正式官职,因此,这里的比较以明清为准,而不考虑其他朝代。那么这三者在明清时期有什么区别呢?这里听我澳古君为大家详细讲讲。

知府
“知府”这个词最早出自唐朝。当然,当时不是叫知府,而是叫知府“知府事”。《旧唐书.卷48》记载“武德初,因隋置牧,以亲王为主。或者不出阁,长史知府事。”当然,从这个记录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知府事并不是官职。

元朝真正第一次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官职表上。据《元史.卷九十一》记载,“散府,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但此时的知府和“知府事”一样,不常置,或叫府尹,或叫知府,反正也不固定。

直到明朝,“知府”才被定为官职。《明史卷七十五》记载“洪武六年,分为天下府三等:粮食20多万石为上府,知府秩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知府为四品;十万石以下为下府,知府为四品。”,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作为政府一级最高行政长官,知府正式成立。
当然,明朝的知府在等级上有很多变化。明初,因府分为上、中、下。所有上府都是从三品开始的,中府是正四品,下府是从四品开始的。然后很快就全部改成了正四品。明中期以后,由于巡抚取代了布政使,布政使成为一S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的官阶被调到了二品。知府也从正四品变成了从四品,从此成为定制,清朝也遵循。
知州
宋代最早出现了“知州”。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唐末后武将再次割据的事情发生 ,因此,让京中的文臣们在各地出任“权知xx州军事”.卷120记载“召诸镇节度会在京师,赐第以留,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为了方便中央政府控制各地,杜绝武将权力的出现。但此时的“权知军州事”只是临时官职,不是正式官员。
据《元史.卷九十一》记载,“知州”在元朝正式定为官职。中州:达鲁花赤、知州并正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并从五品,同知正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盗。也就是说,当时在元朝中下两州设立了“知州”,协助达鲁花赤治理地点。当然,虽然此时设立了知州,但并不固定,有时浪费,有时站立。
直到明朝,知州才成为一个固定的官职,并成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并给出了从五品的等级。当然,此时的知州也和元朝一样分等级,据《明史.卷七十五》记载凡州二:有属州,有直隶州。属于州视X,直隶州视府,而品秩则相同。也就是说,明朝的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的待遇与政府相同,可以管辖X,而散州的待遇只与X相同,不能管辖X。
事实上,明朝直隶州的知州在待遇上等同于知府,而散州的知州在待遇上只等同于知X,但是,虽然两者在待遇上有差异,但是等级是一样的,都是五品,可以说有点混乱。因此,到了清朝,清廷将直隶州的知州提为正五品,而知州则从五品提起。
知X
“知X”这个词最终来自唐朝,唐代代表的X令是“知X事”。宋则以唐例为例,将派京中文官执掌一X的行政长官称为“知X事”。但与上述知府事、权知州军事一样,知X事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只是代理。
而且直到明朝建国后,知X才正式成为一X最高行政长官,《明史.卷75》载入"知X,掌一X之政",并给出了正七品的等级。清朝遵循明制,知X仍是正七品的一X之长。
知府、知州、知X有什么区别?
首先,在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前,我们应该知道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是什么?“S-府-X”和“S-府-X”平行制度(当然,道的行政区划也出现在清朝)。明清时期,S级政府和直隶州,直隶州和直隶州。因此,从权力的角度来看,知府负责一个政府的行政事务,知州负责一个州的行政事务,知X负责一个X的行政事务。
从直属关系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区别在于知府和直隶州知州待遇相同,知X和散州知州待遇相同,然后知X和散州知州是知府的下属,直隶州知州有时会成为知X的上级。当然,如果从品级上看有区别,知府就是从四品,直隶州知州是正五品或者从五品(明朝是从五品),散州知州是从五品,知X是正七品。
之后在工资上,比如清朝知府的工资是年薪1052,知州的工资是802,知X的工资是452。当然,清朝也有养廉银。比如江苏一年的养廉银是2500-3000两,知州的养廉银是1000-2000两,知X的养廉银是1000-1800两。
同时还是清朝的顶饰和补子也有区别。知府顶饰是朝冠顶饰的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补子图案为云雀。知州顶饰是朝冠顶饰的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 吉服冠采用水晶石顶,补子图案为白色。知X顶饰为朝冠顶饰小蓝宝石,顶部为素金顶饰 吉服冠以素金顶,补子图案为。
此外,明清时期的汽车舆论也不同于各种仪式。以明朝为例,如乘车,知府和知州的车驾可以用素狮头绣带,青曼,但知X只能用素云头绣带,青曼。再如伞盖,知府旅游可以用红浮屠顶,包括黑茶褐罗表、红丝包、三檐,而知州只能用红浮屠顶、青罗表、红丝包、两檐包。
另一个例子是使用马的嚼子和缰绳,知府和知州可以用银,但知X只能用锡。另一个例子是使用印信,知府采用俱铜印,方二寸五分,厚五分,知州采用俱铜印,方二寸四分,厚四分五分,而知X只采用铜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
总之,知府、知X、知州在古代有很多区别。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去看明史. 《舆服志》和《清史稿》. 这里有详细的介绍。
现在知府、知X、知州等于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知府是现任S委书记,知X是现任X委书记,直隶州知州是现任S辖S委书记,散州知州是现任X级S委书记。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古代的官制和现在的官制不完全一样,只能大致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