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师李泌的一生是怎样的?
李泌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正处于唐朝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动荡,朝廷复杂。有趣的是,每当新皇帝继位时,他总是很快邀请他到朝廷,他就飘然远去。在修仙和从政、隐居名山、实现抱负等方面不断变化角色。
一、胸怀宽广
李泌是个神童,很小的时候就以才学而闻名,连当时的皇帝玄宗都听说过,特意召见了他。长大后,他被要求到东宫协助王子。他们相处得很好。安史之乱后,玄宗西逃,王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继位(肃宗),组织反击安史叛军。李泌在这里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来到肃宗身边,担任肃宗军政高参和得力助手。
有一次,苏宗和李泌谈起了李林甫。李林甫是玄宗最喜欢的部长。当李亨成为王子时,他多次耍花招,希望玄宗废除李亨的王子地位。这时,李亨自己当了皇帝,想出了这种恶气。不幸的是,李林甫自己死了,苏宗想等到收复长安后,把李林甫的坟墓挖出来,烧掉他的骨头。李泌劝肃宗说:“你是皇帝,但你要想念旧恶,关心死人,这会让全世界的人觉得你的心胸不够宽广,缺乏修养和美德。此外,那些跟随安和历史叛乱的人也是你的敌人。他们知道,即使李林甫拒绝放手,他们也会害怕你的报复,打破他们回到朝廷的想法。苏宗虽然知道李泌说的有道理,但还是恨恨地说:“过去李林甫连你都要算计,你忘了吗?李泌回答说:“我当然记得。我只是觉得太上帝现在老了。如果他知道你还记得这些旧怨,他的老人会感到内疚和沮丧。如果太上皇因此担心成病,会让人觉得陛下你心胸狭窄。虽然你有整个国家,但你不能容忍你的亲生父亲。说到这一点,苏宗终于明白了,抱着李泌的脖子非常情绪化地哭着说:“‘我没想到这么多,多亏了你的提醒啊。“这不仅是李泌宽广胸怀的体现,也是他为苏宗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好皇帝所做的努力。这种见识,这种劝诫。如果你没有宽广的胸怀,你就做不到。
二、过人的胆识
不仅如此,为了国家的稳定,李泌还大胆地介入了皇室的内部事务。因为他知道皇室的稳定与政治的稳定有关,而政治的稳定与国家的稳定有关。在当时动荡多事的秋天,真的不允许皇室内部的斗争。
在平定安史叛军的过程中,当苏宗想让勇敢多才的建宁王李伟当天下兵马元帅时,李泌及时建议王子李宇(后来的代宗,又称李淑)担任这一职务。因为王子是假名,元帅有实权。如果两者分开,必然会导致政权中心的分裂。也许唐初李世民和王子李建成的悲剧会再次上演。收复两京后,肃宗回到长安,给仍在蜀地的玄宗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也回京,并表示可以回东宫继续当王子。李泌对苏宗说:你这样请他,他就不会回来了。肃宗问:那该怎么办?于是李泌让朝中大臣联合给玄宗发了一封邀请信,请他回来当太上皇,这样肃宗才能尽到孝心,大臣们有事就近咨询。果然,玄宗高兴地邀请了他回来,避免了两个中心的局面,这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德宗时期,由于对王子的一些事情不满意,德宗想废除并杀死王子。对统治集团来说,废除未来的君王自然是一件涉及许多人政治前途的大事,必然会引起朝野动荡。通过访问,李泌知道王子是无辜的,于是坚决反对德宗换王子的行为,与德宗发生了强硬的争论。德宗不仅列举了前几朝皇室的内部情况,甚至当德宗说“你这么不听我的话,不怕我杀了你杀了你的九族吗?””这样的话之后,还是毫不退缩地说:“我年纪大了,因劝诫你而被杀,这是我的责任。现在你想在愤怒中杀死王子。如果我不说服你,当你明白并后悔的时候,你会想:当我想杀了我的儿子时,李泌没有说服我。真可恨。我也想杀了他的儿子,让他感到不舒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死后就没人去我坟前给我上香了。“这种说话方式是李泌的技巧。每当他劝人的时候,埃尔从来都不咄咄逼人,而是像春风一样慢慢陶醉。所以后来,当德宗对李泌评论几位宰相的风格时,他真诚地说:“虽然有时你的话会伤害到我的关键,但你的态度是温和的,不像杨燕(另一个当过宰相的人)那么傲慢。当我问你时,你不屈服于言语和真理,但没有勇敢和竞争的表现,事实上,我的心已经完全被你说服了,不得不听你的意见。经过李泌十几次的劝诫和推理,德宗终于明白了,对李泌痛哭流涕地说:“多亏了你的劝说,我现在后悔已经太晚了。”
在历史上,大臣们总是可以避免皇室内部的人事关系,因为参与皇室事务,可能会伤害自己,毕竟,人们是骨肉。当唐高宗想建立武则天为皇后时,他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著名大臣李吉说:“陛下为什么要问局外人”,这也是许多大臣的行为准则。但李泌却不是这样,以其忠诚、超凡的才智,当仁不让地扮演着皇室关系调解人的角色。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的不和谐,都是挺身而出,弥补关系,解决纠纷,从而保证政局的稳定,真是古今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
三、卓越的才能
李泌有杰出的天赋,这不仅体现在他对皇室内部事务的巧妙处理上,也体现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李泌更是伟大。他一次又一次地受到皇帝的关注和信任。虽然他多次遭到权臣的嫉妒和暗中伤害,但他总能安全无事。
在安史之乱的危机中,面对叛军的猛烈攻势,李泌首先对形势做出了正确的预测:少数汉族参与叛乱,大多是西北少数民族,这表明他们没有得到中原人民的支持,所以不会持续太久;与此同时,这些叛军总是把抢劫的财产运回范阳(今北京西南部),这表明他们没有统一世界的雄心。然后,苏宗制定了一个军事计划,要求他暂停长安的恢复,用空间换时间,派郭子怡和李光碧分两条路进入河北,攻打叛军的巢穴范阳,要求叛军进退两难,然后动员各种官方围攻共同消灭叛军。只是因为肃宗急于展示自己的政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到河北,形成了分离局面,使动乱持续了几年。尽管如此,李泌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出谋划策、以智谋取胜千里之外的功劳还是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武有郭子仪东征西讨,文有李泌运筹帷幄,唐朝重建,实在是靠这两个人。
此外,李泌的才能也体现在各个方面。当李辅国、元载等权臣受宠猖獗时,他为朝廷选拔和保存了一批人才。没有李泌的保护,中唐名将韩晃、李展、马隧等可能已经被杀,更不用说立功了。对于处理当时与回归、吐蕃等少数民族的边疆关系,李泌更是献言献策,是当时李唐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他还积极想办法应对唐朝自安史以来诸多藩镇割据问题,维护唐朝的和平与和平。其它方面,如兴屯田、办潜运、开财源、进行人事改革等,李泌也是多谋善断,屡见奇效。
四、智慧的生活方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泌这样的才华,如此与皇帝有着特殊的友谊,自然会引起其他权臣的怀疑和不满。攻击和谋杀他,每次,他都能及时脱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展现出非凡的生活智慧。他坚持与权力中心保持一定距离。在不得已的时候,绝不出任宰相这样的高位,对权力表现出超然的态度。肃宗第一次登基时,他及时来到肃宗寻求帮助。虽然他实际上比首相拥有更大的权力,但他坚持拒绝担任官职,只是作为平民提供建议。后来肃宗不得不给他一个官职,才成为大帅府的高参(行军司马)。而且,动乱基本平静后,面对李辅国等权臣的怀疑,他坚决要求离开朝廷隐居,不问政事。因此,肃宗过意不去,给了他三品官的工资,在他隐居的衡山派人专门盖了房子。后来,虽然代宗、德宗即位后立即将他召到京师委以重任,但当他觉得权臣相忌,危险将暂时,总是及时引退。以他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如果他有更强的权力欲望,进行斗争,也完全有可能打败那些权臣。但是他所追求的是做事,而非做官,自然也没有必要为进退荣辱而去做任何斗争。这种平和的心态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