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及其电子工程,主要学习什么内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AU),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包含工、理、文、经、管等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初命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8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1亿元;下设22个教学、科研单位,有58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教职工1600余人,各类学生22000余人。[1]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9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主管部门
辽宁省
学校官网
http://www.sau.edu.cn
中文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知名校友
刘政崇
徐占斌
郭殿满
田玉龙
历史沿革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1952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在沈阳开办一所航空学校,使之成为设在北京、南京、西安、沈阳等地的六所航空院校之一,同年确定校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校史回眸
1953年9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更名东北第一工业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
1955年1月,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更名为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56年1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恢复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校名。
1958年12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机械工业部。
1959年,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改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共8张
校园环境
1960年2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升格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69年3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撤销,更名国营第251厂。
1972年9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复校。
1978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1999年,学校划归辽宁省管理。
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0年3月,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更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10月,学校成功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3]
2013年,中国航空研究院依托沈航设立沈阳分院。8月,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批准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签派员训练中心”试运行,学校成为中国国内四家具备“飞行签派员800小时训练”资质高校之一。
2017年5月,学校通过审核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8月,学校入选2017年新增研究生推免高校。11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成立航空发动机学院。[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下设22个教学、科研单位,有5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艺六大学科门类。[1]
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名称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航空发动机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展开全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9人;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368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50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5人;有辽宁省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校级教学名师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7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近百位中国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1]
专职院士:杨凤田(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院士: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景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东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姜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冷劲松
辽宁省教学名师:单锋、武丽梅、李宁、王克明、赵冰梅、王洪飞、陈振中、王秀华、金树颖、洪涛、王亚杰等[6]
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单锋,2008年)、航空发动机构造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艾延廷,2010年)、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赵冰梅,2010年)[7]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辽宁省级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0个辽宁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级重点支持专业;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1个辽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辽宁省级虚拟仿真中心,9个辽宁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辽宁省级精品系列课程22门。[1]
共4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安全工程、工业设计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器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器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辽宁省级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空中乘务、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
辽宁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辽宁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技术、网络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功能材料、保险学、消防工程
辽宁省级重点支持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8]
辽宁省级虚拟仿真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
辽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
精品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机械振动
--
辽宁省级精品课程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及实验)
林峰
高等数学
单锋
展开全部
教学成果
2018年5月,学校15项成果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12]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5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辽宁省级一等奖13项;学生参加科技大赛,获得国家级奖励828余项,创新创业项目156项。[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适应辽宁振兴发展的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协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具有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其中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
重点学科
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辽宁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A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类)[13]
辽宁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辽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学位授予点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4]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工程(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安全工程、航空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9个专业领域)、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等[14]
学科评估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取得“B-”,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清华大学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并列第8名,参评的12个学科,有2个排名前40%,7个排名前60%,9个排名前70%。[15]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1]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创新团队、环境增值能源创新团队、航空零部件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创新团队等
科研平台
类别 平台名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多语言协同翻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展开全部
科研成果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试飞成功。学校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中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第一款电动轻型飞机。[1]
沈航一号(侧-飞)
截至2018年9月,“十一五”开始,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00余项;学校科研项目总量年均超过1亿元,发表核心以上论文3019篇,其中:SCI论文458篇、 EI论文842篇、ISTP论文642篇、中文核心论文1159篇。申请专利共计515项,其中:发明专利333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软件著作权专利39项;授权专利共计336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36项。教师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4项,其中:省一等奖6项、省二等奖12项、省三等奖12项、市级科技奖4项。[1]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高温声疲劳设计方法及试验验证(2017年,三等奖)[17]、超声场下激光增材修复技术(2015年,二等奖)、大型难加工整体构件高效加工技术(2015年,二等奖)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基于多传感器的航空复合材料构件智能制造与健康监控(2017年,一等奖)、高性能金属零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2017年,一等奖)、城镇污泥高效干化与清洁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017年,二等奖)[18]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达120万余册;中文报刊4500余种;非书资料6.5万余件;电子图书6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形成了以航空、机械、电子、计算机、安全等理工科专业为特色,并与经济管理、公共关系等文科专业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藏书体系。[19]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2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以“凸显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特色,为加强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服务,为促进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提高服务,为繁荣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服务”为办刊宗旨,获中国品牌内刊2016年度“优秀学刊奖”。[21]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有80个国家的1200余名学生在校留学,学校与法国皮卡迪大学、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等125个中国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教师因公出国(境)300多人次,学生国(境)外交流近700人次赴中国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1]
2000年,学校开始正式接受外国留学生。2010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被列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共有学生出国(境)长、短期交流学习项目34个。2017年4月,学校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联合研制的“POLYITAN-2-SAU”卫星天鹅座货运飞船成功发射。[22][2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主体造型是以航天飞机和歼击机的形象抽象组合而行成,并围绕以表示航天科学的卫星形象和椭圆形轨迹。三种不同的航空航天器有机组成一个整体,并构成沈航的英文缩写“SAU”,将沈航的身份信息镌刻于图形之中。航天飞机和歼击机的形象还可以理解为“人”字,借以表达大学教书育人的宗旨。
沈航校徽
标志背景时间背景是以地球图形为主,与外围的文字环共同暗示出航空与航天的时空象征;并且地球图形可以表示国际化合作与教育交流的意思。标志整体创意围绕航空航天和育人、成长为主题,突出大学的文化特征、办学理念和办学特征。[24]
校旗
学校校旗:由校徽和周恩来手体的校名组成,整体色彩由白色图案和蓝色背景构成,突显学校的航空航天办学特色。[24]
精神文化
校训
德能并进,勇毅翔远[25]
释义:“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昭示着沈航人用办学实践反复验证的基本理念—“只有造就有道德、有能力、有勇气、有毅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祖国未来发展的需要”。[26]
沈航校训
沈航精神
心系祖国、崇尚严谨、坚毅求实、激情进取
校庆日
学校确定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校庆日。[24]
校歌
《梦圆长天》作词:邬大为 作曲:铁源
蓝天有一片最美的霞,那是我们亲手浇灌的花。
蒲河扎根孕育高飞梦想,大道展翼踏出青春步伐。
蓝天有一片最美的霞,那是我们亲手浇灌的花。
活力现代把新人培育,喜看桃李正开遍天下。
啊!母校沈航,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用生命催开蓝天的奇葩,催开蓝天的奇葩,催开蓝天的奇葩!
北方有一幅最美的画,那是我们共同营造的家。
北陵松涛唤起报国向往,青阳碧波描绘飞天神话。
北方有一幅最美的画,那是我们共同营造的家。
幸福成长为民族昌盛,遨游长天保卫国家强大。
啊!母校沈航,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用执着谱写盛世的芳华,谱写盛世的芳华,谱写盛世的芳华![24]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校长
孙小平
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翟文豹
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姚绍良
展开全部
知名校友
田玉龙,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余枫,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航工业昌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谢富原,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副所长。
刘勇谋,香港环球工程技术集团公司董事长。
刘松平,机械工业(长春)第九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杨有青,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李晓义,中航工业金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薛江红,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曲宁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
冷维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发动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李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
滕连富,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指挥所原司令员,少将。
刘政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风洞设计专家,少将。
李铁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院长,少将。
徐占斌,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郭殿满,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
杨森,中国航发黎明董事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