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19小时前 (16:37:04)阅读2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4355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7111
  • 回复0
楼主

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当我读到两位公主被幽禁到四十岁才嫁人时,气得大骂高宗李治这个爹太混蛋,可正是那两位所谓“目不识丁”的侍卫,让我产生了怀疑。当我仔细一研究才发现,混账的原来是宋祁和欧阳修!

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是唐高宗李治曾经最宠爱的嫔妃。这位萧淑妃生得美艳动人,生性活泼爽直,但跟大多数后宫女人一样,她争宠好妒,仗着皇帝的宠爱有点目中无人。

萧淑妃有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王皇后。这位王皇后出身河东王氏,与萧淑妃一样都是门阀家族的女子。

王皇后虽然地位尊崇,但在受宠程度上明显不如萧淑妃。当萧淑妃的肚皮接二连三挺起的时候,一直“不开张”的王皇后感到了莫名的惶恐。

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古代女人头上有三片天,未嫁老爸是天,出嫁老公是天,老公死了儿子是天,反正就是没有自我。所以,女人无论如何要生儿子。

萧淑妃在生了长女义阳公主李下玉后,于贞观二十二年生下儿子李素节,又于贞观二十三年生高安公主。

假如李治以子嗣问题为由改立萧淑妃为皇后,王皇后只有哭的份,历史上类似的事不胜枚举。危机时刻,王皇后的舅舅,宰相柳奭给她出了个绝妙主意——将庶长子李忠过继为子。

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李忠的生母是一位刘姓宫女,地位低下,即便占着长子的身份也不可能当太子。但如果过继到皇后名下就不同了,他立刻就变身嫡子,理所当然的国之储君。

就这样,王皇后与李忠优势互补,皆大欢喜。

但二人的争斗依然不休,这让王皇后不得不祭出杀招——引进外援武则天。王皇后的脑子很粗线条:你小妮子不就是仗着狐媚邀宠吗,我给你找个更狐媚的竞争对手!

可她就没想过,她连萧淑妃都对付不了,又怎么能对付得了更狐媚的武则天?这岂不是前门驱虎后门迎狼吗?

果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昔日的一对竞争对手,成了同病相怜的怨妇。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武则天的凌厉攻势下,王皇后和萧淑妃双双遇害。

武则天觉得不过瘾,又将王皇后家族赐姓“蟒”,萧淑妃家族赐姓“枭”,一起流放于岭南。

她们死了,子女们都倒霉了。李忠、李素节被诬谋反罪先后赐死,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则被囚禁于掖庭。

十六年后的咸亨二年,太子李弘偶然路过掖庭,发现里面关着两个年近四十的女人,一打听,她们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

李弘大为震惊,皇家公主竟然遭受这份待遇,自己这个太子爷当得实在惭愧啊。于是他与两位姐姐抱头痛哭,回到宫中立刻找到父亲,请求父亲释放两位姐姐,并恢复她们的公主待遇。

李治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两个女儿,儿子都发话了,不答应太没人情味了。李弘又请求,姐姐们都年近四十了,赶紧给她们找个夫婿嫁了吧。

李弘忙前忙后,武则天很不爽:这孩子是我生的么?咋胳膊肘子往外拐呢?可也不好意思反对,于是阴险的武则天一指门外两个大头兵:他俩就很合适。于是两位公主就这么稀里糊涂嫁给了“目不识丁”的卫士,《新唐书》是这么记载的:

“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

当我骂够了李治、武则天这对奇葩夫妻后,突然脑子转了个弯:两位大头兵命咋这么好呢?他们的结局如何?

好奇心让我一查史料,结果查出了个惊天谎言:原来所谓“目不识丁”的侍卫,竟然是世家豪族出身,两位公主年近四十出嫁也是个赤裸裸的瞎话!

先说二位公主的年龄官司。

根据墓志铭记载,高安公主出生于649年,李素节出生于648年,义阳公主出生时间不详。

我们推算一下,李治的第一个孩子李忠出生于643年,那年李治15岁。15岁当爹,基本上也可以算是上限了,我们姑且认为义阳公主出生于643年,比李素节大5岁,比高安公主大6岁。

李弘发现她们的时间是671年,那年姐俩多大呢?义阳公主28岁,高安公主22岁,离40岁差得太远吧?要知道这一年李治才43岁呐!

其实从萧淑妃受宠的时间段推算,义阳公主合理的年龄应该不会超过25岁。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发现了这个漏洞,于是将“年近四十”改成了“年近三十”。

再说说两位驸马爷的身份。

义阳公主的老公叫权毅,曾在宫中担任翊卫。翊卫确实是个大头兵,但请注意,前面应该加个修饰词“尊贵的”。权毅所在的翊卫归五府管理,这是个只有勋贵子弟才有资格进入的军队机构。

从西汉开始,皇宫宿卫和侍从就是个很特殊的工作,看起来只是个保安员和勤杂人员,事实上这是对勋贵子弟的优待。在这里服役几年后,他们就可以正式转正被任命官职,而且因为在宫中服务,可以接触到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升迁机会特别大。

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是从这个岗位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比如西汉的王莽,唐朝的李渊、李密等等。

唐朝的五府名额有限,勋贵子弟为了获得机会经常排队排到长出白头发。

权毅的出身拉出来足够威风,其父权知节官至桂州都督,祖父权弘寿是李世民的秦王府长史,封天水郡公,曾祖是隋朝的广川县公,高祖是北周的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散骑常侍、千金郡公。

再说说高安公主的老公王勖。王勖官至颍州刺史,其祖父是右监门将军,封平舒县公,其父当过歙州司马。从履历上看,王勖父祖的官声不算显赫,但请别忘了他们背后的家族背景。王勖出身于太原王氏,跟李治的王皇后同族,其先祖就是秦朝的大将王翦。

所以,两位驸马爷一点不卑贱,而是相当的尊贵。可是《新唐书》为何给人制造假象,甚至编造谎言呢?

这就是《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等人的“可恶”之处。我特地在“可恶”上打了引号,因为他们的错误几乎是古代史书作者的通病,他们甚至不认为是错误,而是以这种篡改历史的方式为荣。

不是说史官一向“秉笔直书”吗?你别惊讶,那只是说说而已,事实上只要是人写的作品,就存在主观成分,作者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立场杂糅进去。更何况,史官通常会受到各种势力的干扰。

史官篡改历史的手段通常有几种:

一是手段最下作的无中生有。比如编造帝王的所谓天命,刘邦是蛟龙生的,汉武帝他妈梦日而孕,刘秀的“刘秀为天子”谶书,李渊的“桃李子”歌谣等等。

二是润物细无声的藏短匿丑。梁启超就直言,二十四史就是帝王的家史,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根本不被记载。

三是高明的技术覆盖。这种手段最具迷惑性,他们通常保留故事的基本原貌,但却在细节上打磨,从立场上改变事件的本质,以达到黑白颠倒的目的。

最典型的就是“玄武门之变”,时至今日还有人坚持说,李世民连玄武门之变都承认了,他还需要篡改历史吗?其实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他虽然保留了事件原貌,却把这个事件描绘成防守反击,而不是主动的阴谋。所以后人往往认为,李世民是被逼的,玄武门之变是正义行为。

唐朝的历史以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和宋朝的《新唐书》为正史,可惜《新唐书》的可信度比较低,编造的东西太多了!

宋祁、欧阳修们为何要这么做?如果你要当面指责他们,他们一定会振振有词:历史就是要起到教育意义,要维护正统思想,这么做虽下作,但值得!

为了所谓的忠君思想,他们必须将武则天妖魔化,把李治的过错一律推到武则天头上。比如武则天杀子、杀女,这些在《旧唐书》中就不存在,再比如诛杀长孙无忌等人其实就是李治作恶。

宋朝正是推崇《史记》的时候,《新唐书》也力图模仿司马迁的笔法,大量采用文学手法。这种文学性的描写,难免就破坏了历史的真实性,也给宋祁他们篡改历史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所以,读历史你不能全信,而是要仔细分辩,用心鉴别。面对正史的质疑,有一种声音要不得,他们通常会给质疑者扣上一顶“否定历史”的大帽子。过度迷信正史,会让我们失去探究真相的动力。

今天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不应该固守古人维护皇权的立场,应该有更开放的态度和视野。

0
回帖

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