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喝醉酒都能干出什么事
姐夫好喝酒。喝多了断片,醒酒后悔那种。有一回喝多回家,姐姐有意整他,把冰箱清空,开门凉着,上班走了。姐夫醒酒起来,打电话问怎么回事,姐没好气的说,你半夜起来,拉开冰箱就尿。他不信,问当时还上小学的外甥真假,外甥使坏,点头说是真事。好嘛,接下来一个月,姐夫天天刷冰箱。中间弄姐不好意思了,告诉他,我们娘俩整蛊你呢,[捂脸][捂脸]大哥,不信,死活不相信!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她是我们单位唯一一个大美人。她一边上班一边做生意。她在我们这儿的最繁华的商业区租了400多平米的商铺,雇了十几个店员卖自行车。
她家的自行车。品牌很多,有山地车,有城市自行车,有越野自行车,卖得最多的恐怕就是童车。一辆外国产的童车单价有1000多元。成人自行车也卖得越来越好。
这些年兴起了健身热。很多人都加入了骑行队,自行车一度很畅销,我们同事也都曾在她那里买过自行车,她给大家的都是批发价,而且终身免费维修。
前几年我们这几乎每年都要举行马拉松比赛,举行铁人三项比赛,那一阵子,她家的自行车卖得非常好。她性格开朗,出手大方,有的时候她自己也会和那些骑行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骑行。节假日的时候她常和那些人在一起出去玩耍,和他们一起聚餐。
平常不喝酒的时候人极好,又热心肠,谁家有什么事情,如能出钱就出钱,能出力就出力。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好的。但是一沾酒,这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她发了一个朋友圈。发的是在一个舞厅中,她和一些朋友在跳舞,画面上看,应该是别人给她拍的,大冬天的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半袖,披散着头发,音乐声很吵,好像是20多年前流行的迪士高音乐40多岁的她。摇头摆臀,跟着音乐的节奏疯狂舞蹈。
她的周围都是男士,好像在跟她斗舞一样。我那天无意中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她发的这一小段视频。我赶紧退出了微信,假装没看到。我知道按照她的性格,酒醒之后一定会删除这一段视频。果然第2天她的朋友圈恢复了平静。
她这个人平时给人的感觉挺靠谱的,没想到喝醉的时候竟然也能随着那么劲爆的音乐疯狂热舞。
后来她上班的时候有同事说起了那一段视频,她笑着解释说,那天喝多了,跟她同行的人拿她的手机拍的,然后就发了朋友圈。她说她年轻的时候,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个图书馆,图书馆的1楼出租给一个舞厅,每天晚上那个舞厅都有几百人在那里跳舞,有领舞的,下面有跟着跳的,那个舞厅叫千人迪厅,那时候她特别喜欢这种舞蹈,她们学校管的严,她和她的同寝的同学经常会跳过学校大墙。去那个舞厅跳舞。
“你们能想象出几百人一起跳迪士高的场景吗?”
“我们那时候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买一大书包啤酒,然后寝室的同学在一起,喝得微醺,然后大家一起跳大墙出去跳舞。”
“你们能想象出那个画面吗?”
她这样问大家的时候,眼睛里还有憧憬的亮光。
真的没看出来,她年轻的时候竟然还是一个舞王。
我们好奇地问她,那平时也没看着你跳舞,你平时怎么不跳呢?我们单位平时节假日的时候也经常会聚餐,聚餐之后大家也会去唱歌,那种场合根本就看不出她疯狂的热衷于跳迪士高。
她说跟同事在一起怎么能太放肆呢,毕竟领导也在,只有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放松,而且跳那种劲爆的舞一定要喝酒,还不能喝太多,微醺最好。将醉未醉的那种时候是最真实的自我,那时候也最放松。
原来有些人完全放飞自己是有条件的,一定要喝醉才可以。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一喝醉了,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如何评价李连杰版的《少林寺》
第一次看《少林寺》大概是在八二年的冬天,当时正在上小学,跟老父亲所在的部队驻在一个离县城很远的山沟里,之前看过带点打斗的电影只有《神秘的大佛》和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些高年级的学长学着沙坨爷玩两个铁蛋蛋或者学着瓦尔特打皮坨的样子来欺负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同学。忽然有一天听大人们说山外边有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好看的不得了,于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部队赶快放这部电影。终于有一天大人们说今天晚上放《少林寺》了,小伙伴们高兴坏了,晚饭都来不及吃就一个个拿着凳子跑去灯光球场占位子盼着天黑。放《少林寺》消息传开后,部队驻地方圆十几里的老乡们扶老携幼的都赶来了,到天黑的时候只见灯光球场周围一片人山人海比过年还热闹,这可把部队领导给吓坏了,通知各连队带回营房,又用大喇叭告诉老乡们片子没来今天晚上不放电影了,大家伙回吧,我和所有的小伙伴们怀着极度失落的心情跟着大人们也回了家。睡到半夜忽然听见部队的集合号响,然后迷迷糊糊的被大人叫起来快穿衣服去看《少林寺》,在这寒风凛冽的冬夜里就这样看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部武打片。之后整个子弟学校里就热闹了,到处都听见“嘿嘿嘿”模仿电影里的打斗还有自带的“皮皮皮”的音效声,放了学小伙伴们就三五成群的找个地方去切磋武功,不过为了避免大人们发现,切磋武功的时候不许打头打脸以免出现伤痕。之后又随着《武当》《武林志》《少林寺弟子》《霍元甲》《陈真》等一批武打片的上映,整个中华大地都掀起了一股练武的热潮,有师的拜师,没师的买书自己练,一时各种武术杂志和书籍成了畅销书,
李连杰版的《少林寺》,不管从故事的情节安排方面,还是演员的投入状态方面来讲既便不是专业的在我认为看来远胜过今天很多所谓的专业的演员。和祝延平版的《武松》一样,给人的直观是表演朴实,能够激起人类自身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而引起精神层面的共鸣,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和于荣光主演的《木棉架裟》有相似之处,包括主题曲,这也是今天大多数影片应该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