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_五虎上将都是如何死的,他们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唐朝三品官员排名及其死亡顺序揭秘,一品、二品以及五虎上将的命运,唐朝三品官员排名及其死亡顺序揭秘,一品、二品以及五虎上将的死亡历程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唐朝的官员到正三品就已经是绝顶级的大佬了,这要是在其他朝代顶多也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官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本文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唐朝的官制(主要是一品二品和三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朝一品、二品和三品的主要官职(爵位、勋位):
正一品: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三师:太尉、司徒、司空
天策上将:仅授予李世民一人
亲王、公主(爵位)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嗣王、郡王、国公(爵位)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一朝之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按理说已经是国家政府中的顶级大佬了,但是在唐朝却是个三品官,这就不得不说说唐朝的官制了。唐朝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三省职能及人员安排如下: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军国大事和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有两人(正三品)。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诏旨不当可驳回。门下省最高长官为侍中,有两人(正三品)。
尚书省(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中央发出的命令,下辖六部。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各一人。
不同于汉朝的宰相只有一个人,唐朝时期的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都是宰相,所以一朝之宰相最少也是五个人。如果单纯地从三省的职能及官员品级来看,唐朝的宰相是可以达到二品的,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宰相的最高品级成了正三品了呢,这还要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起。
在唐武德时期(李世民还是皇子时),由于李世民功劳甚大,李渊给李世民封了好多个官职,其中有一个就是尚书令(正二品)。自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就没有人敢担任尚书令一职,一直到100多年后雍王李适(后来的唐德宗)担任过此职。据说唐代宗曾让郭子仪担任尚书令一职,但是他坚决推辞,不敢接受。所以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实际上就成了左右仆射(从二品)。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简称同三品、一度改称同二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而左右仆射如果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称之为宰相,同时一品和二品的官职也成了荣誉职衔,一般都是给对朝廷有大功的官员或者是死后追赠。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唐朝部分官员一品、二品职衔一览:
赵国公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司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梁国公房玄龄:中书令、上书左仆射、司空;唐朝名相。
卫国公李靖:尚书右仆射、司徒;大唐战神,出将入相。
英国公李绩: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
梁国公狄仁杰:地官侍郎、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纳言、内史等;
汾阳郡王郭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徒、中书令、太尉等;
临淮郡王李光弼:太尉兼侍中、获赠司空、太保;
唐朝奇葩的官员品级,会完全超过你对大一统王朝历史的认知。
宰相官大吧,但在唐朝,一些宰相也仅仅是一个三品官,在唐代宗之后,才成为了二品官。赫赫有名的狄仁杰,品级也仅仅是三品。
三品都这么牛了,一品和二品是不是大佬中的大佬?
1、我们先看看,唐朝的一品、从一品官位,都是什么情况
(1)正一品
正一品:有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对这个天策上将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这就是李世民曾经的称号。
当时的李世民是什么情况?就是一个亲王,仅此而已,不过战绩非凡,名扬海内外。
从这个序列当中,用双脚都能考虑到,没人敢和李世民站一排,谁敢?那是皇帝啊!
所以,从李世民往后起,所谓的正一品,几乎没有,也没人敢有和李世民一样的高等级待遇。
综合而言,能到正一品的,只能是亲王。
李世民之后,亲王都不敢站这一排。
所以,正一品,在唐朝大部分时间里,较为罕见。
(2)从一品
(长孙无忌)
从一品里面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这个职位能担任的也是有要求的,要么你是嗣王、郡王,要么你是国公。
如果都不是,那么从一品的官职,你想都不要想。
曾经的长孙无忌当过太子太师,就是从一品的官职。
但是,我们得知道,这一品也好,从一品也好,就是荣誉的象征,并没有实际的更多权力,除非,你是兼着三省的职务,或中书省,或尚书省,或门下省,否则,就是一个称号而已,没有实权。
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唐朝朝廷是一个企业,这些一品和从一品,就像是一个个董事,有股份,可以对唐朝集团的大事提出建议,但无权进行行政管理。
也就是说,可以享受一些利益,但没有更多实际的权力。
2、我们再看看唐朝的正二品、从二品的情况
(1)正二品
正二品都有哪些官职呢?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
尚书令是名义上的最高正式官职,是尚书省的负责人,是正职。
但是这个尚书令,一般人是做不了的,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过这个职位,所以,基本是虚设。
虽然,能担任尚书令的,只要是开国郡公以上的就有资格,但实际上是没人敢担任的。
(2)从二品
(程咬金)
从二品的官职主要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十六卫上将军、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侍中等。
看得出来,这个内容比较多一点了,好像是很多人都可以担当。
实际上,做这个职位,必须是开国县公以上,其他人都搞不了。
这些官职中,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甚至,有些大都督、大都护都是虚职,可享受利益,可享受荣誉,但不享受行政权力。
而且,尚书左右仆射就是尚书省的副职,尚书左仆射,一度还是“首相”的代名词。
和他平级的掌握实权的就是十六卫上将军、京兆牧、太原府牧、河南牧。
这三个牧的官职,在当时非常重要,是三个重要地方的行政长官。
有人问了,京兆牧和京兆尹是什么关系呢?
形象地说,就是市长和副市长的关系。放企业里,就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当然,京兆牧的品级要高。
总结起来,这从二品的官位,早期就是这三块:一是尚书省的实际负责人,二是军队的高官,三是三个重要地方的大员。
这从二品的官位显赫,其实就是国家的军队、行政的最主要管理人才。
程咬金去世后,曾被追封为大都督,成了从二品,这个就是个虚职了。
有人说了,为何狄仁杰生前只能三品,很多宰相也都是三品?
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从二品是要县公的,没这个爵位,上去是很不容易的。
二是,唐朝的宰相不是一个,而是几个,多的时候,甚至十来个,说白了,就是一个“总理”,还有分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理”。“副总理”大多是三品。
虽然,狄仁杰很受重视,权力也大,但狄仁杰是中书省同平章事,按制度是上不了从二品的,除非是尚书仆射。
而尚书左仆射,在唐初就是“首相”,就是从二品。
不过,后来随着变化,唐朝也不全是这样,有时候,中书省的负责人也能成为大权独揽的“首相”。而唐朝后期,宰相数量少了,常常搞轮换制,前面的规则也就变换了很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狄仁杰是三品,而不是从二品或二品。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狄仁杰在700年去世。705年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了,他追封狄仁杰为“司空”,这可是正一品啊!
非常罕见的正一品,在狄仁杰死后落到头上了,如果他活着,非得吓晕不可,这封的着实有点高啊!国公程咬金,死后不才追封从二品啊!
总而言之,在整个唐朝,三品官是很牛的存在,但在唐初,部分二品官职也是实际的职务,更牛一些,常常就是军、政一把手。
不过,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几乎都是虚职,看起来很拉风,但这些人实际没有更多的行政权利,但在国家大事的决策上,这些品级的官员的建议,是很有力量的,是值得参考的。
元芳,你怎么看?请关注、点赞,评论区留言!
五虎上将都是如何死的,他们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所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亦或者是指挥千军万马征战四方的统帅,常在战场上出现,自然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而当意外的来临时,最坏的结局难免是牺牲。
五虎上将(演义)是代表蜀汉最高战力和地位的那一小撮武将,他们自投靠刘备以后,就跟随刘备征战四方,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可惜的是,五虎上将的每个武将结局都不尽相同。
第一位,关羽,技不如人而被杀
关羽是刘备在桃园中义结金兰的二弟,也是蜀汉政权中地位仅次于刘备的存在。在刘备早期,关羽忠心不二的跟随着他,就算是曹操的千般诱惑也改变不了关羽对刘备的忠心。
在刘备率军入蜀川,以及诸葛亮紧急入川之后,关羽就成为了荆州的总镇守大将,真正的独挡一面。在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奉刘备之命,打响襄樊之战。此战初期很顺利,到了中期甚至逼迫曹操要迁都。可到了后期,特别是曹魏和江东联盟,对关羽进行前后夹击之后,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
而说关羽技不如人,并不是说他的武艺水平不行。毕竟,关羽的武力在三国中也是较为拔尖的。而之所以说其技不如人,就是说在玩计谋方面。关羽就是因为心高气傲,被吕蒙和陆逊的表面给迷惑。
而后,在关羽带领荆州兵孤军深入魏境之后,曹魏和东吴更是前后夹击。所以,关羽最后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所埋伏,在临沮被害。而关羽,也是五虎上将中第一位死亡的高级将领。
第二位,张飞,死的窝囊
张飞是刘备和关羽义结金兰的三弟,张飞在蜀汉势力中充当的是冲锋陷阵,以及随时支援的角色。而张飞的武力,在演义中也是难逢敌手的存在。
而以张飞这般定位,其最理想的结局是寿终正寝,而最坏的结局也不外乎是阵前亡。但可惜的是,这些都和张飞没有一丝关系。
张飞喜欢喝酒,而且一喝就是要伶仃大醉。同时,张飞亲于士大夫而骄于士卒的坏毛病,也是让张飞和士卒的关系有一定的隔阂。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飞为了能够快速的为关羽报仇,急冲冲地给自己的手下安排一个不可能短期完成的任务。
所以,范强、张达为了自己的活命,不惜冒险地杀掉张飞。就是这样,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实力强悍的张飞就这样窝囊地被刺杀于床榻之上,成为蜀汉第二位死亡的五虎上将。
第三位,黄忠,阵前亡
黄忠,是一位实力被低估的武将。因为跟随的是“守城之犬”的刘表,黄忠根本没有机会立功扬名。况且,当时投靠刘表时,便直接被刘表安排跟随刘磐去驻守攸县。
到了刘备势力抢夺荆南四郡的时候,黄忠才投靠刘备。而到了刘备麾下后,在跟随刘备入蜀川,以及争夺汉中等战役中,黄忠都有不俗的表现。而且,在定军山之战中,黄忠更是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一举闻名于天下。
在正史中,黄忠应该是在建安二十五的时候病逝的。而在演义中,黄忠在章武二年时,却已七十有五的年纪跟随刘备伐吴。在为关羽报仇,追击吴将的时候,不幸中了埋伏,最后被射伤,病重而亡。所以,黄忠也成了五虎上将中第三位去世的武将。
第四位,马超,郁郁而亡
马超,原是西凉诸侯马腾的儿子,在马腾被曹操所害后,马超起兵为父报仇。虽然在潼关之战时逼得曹操割须弃袍,但最后也中了曹操的离间计,被曹操所败。在蒹葭关之战后,马超被形势所逼而投靠了刘备。
而刘备接受马超的投靠,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马超的西凉骑兵,以及马超“神威天将军”这一称号对羌人的威慑。有马超守着蜀汉的西线,西线很稳定。但可惜的是,蜀汉的战争发生在东线和南线,所以,马超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而等到诸葛亮进行北伐的时候,马超却已经病逝了,时间大约是章武二年十二月。
孔明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
所以,马超也就成为了五虎上将中第四位去世的武将。
第五位,赵云,寿终正寝
相对于其他四位五虎上将而言,赵云是最终结局可以说是最好的,较为完美的。
赵云原属公孙瓒,在公元200年左右才开始投靠刘备。到刘备麾下后,被刘备任命为亲兵队长,主要负责刘备的安全。但尽管这样,赵云在演义中的风采仍然不比其他四位逊色。无论是长坂坡之战中的七进七出,还是抢夺荆南四郡行动,亦或者是入川和争夺汉中,赵云的表现都很显眼。
在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赵云也和诸葛亮、李严等人成为辅佐大臣。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赵云以七旬的年纪还力斩五将,其实力可谓是不俗。在建兴七年的时候,赵云寿终正寝,是五虎上将中最后一位去世的武将。
所以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在沙场上马革裹尸还或许是武将最大的荣耀,但五虎上将中的五位结局都不尽相同。而赵云或许就像称他的完美将领一样,他经历了最风光的时刻,也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完美的落幕。
219年:关羽被吴将擒杀
220年:黄忠病逝
221年:张飞醉酒后被范强、张达杀害
222年:马超抑郁病死
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
229年:赵云年老病逝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234年:魏延被马岱斩杀
263年:蜀国灭亡
264年:姜维战死
280年:天下合并,三家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