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给你印象最深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并详细分享一下_有哪些民间艺术作品是比较有创意的
你觉得给你印象最深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并详细分享一下
印象最深的艺术作品
在书法艺术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此书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通篇内容场景具有浓烈的抒情气息,让人赏心悦目,真正可以感受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意境感,自唐代开始很多书法大家都在临摹《兰亭序》,
在雕塑艺术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希腊时期的人体雕像《断臂的维纳斯》,古希腊艺术家令我们知道人体有许多可能性,人体可以如此尊贵和完美,也只有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时,才有了美的可能,古希腊的人像雕塑便是在速度和力量中寻找到了平衡与和谐,
在油画艺术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她优雅的姿态、柔软而光亮的肌肤、缥缈幽远的背景、烟雾般渐次融合的色彩……每个人都可说出她的吸引人之处,特别是那神秘的微笑,扫除中世纪以来的忧郁神色,
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油画艺术作品还有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此画裸露尺度恰到好处,波提切利是第一个描绘裸体维纳斯的知名画家;还有19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师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这是一幅具有东方异域情调的人体油画,而且还是“画中画”,也就是画里有画。
《溪山行旅图》
原画
大学二年级学山水画的时候,第一次在画册上见到《溪山行旅图》的时候就被它的气势深深地吸引了。然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临摹,我是按照原画的尺寸(100cm*200cm)去临的,当时很有成就感,今日观之缺点甚多,不过今后可能也不会再有这么长时间去画一幅画了,也很难有学生时期的心性了,罢了罢了,只能观画聊以慰藉了。
笔者临摹作品
简单介绍一下,范宽(约950~1027)名中正,陕西华原人。范宽为人豪爽狂放且嗜酒好道,“以天合天”,“天地有大美”不受世事拘束也不爱功名,心醉高山茂林之间,这种性格其实是最适合创作巨幅山水的。其作品气魄雄伟,境界浩莽,墨韵浓厚,笔力鼎健,其画品极高,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是范宽《溪山行旅图》最突出的特色。此画给人感觉气势逼人,一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幅的三分之二,给人有巨大的压迫感,二是用笔用墨,他用雨点皴表现体积和重量感,构成了苍茫雄浑的气势。深深地冲击着观者的心灵,更使人产生无尽的凝思……
笔者临摹作品
作为范宽传世的真迹之一,《溪山行旅图》右下角树叶丛中有“范宽”二字题款,这还有个小故事。明清时期的著录里,没有提到画家的款印,几百年间,人们只能依据史料记载以及明代董其昌在画上的题跋来推测这幅画的作者为范宽。然而在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有定数,1958年8月5日,李霖灿从画的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
原画
“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的名款赫然呈现。”李霖灿在回忆录中将那个激动人心的一刻化为了永恒。李霖灿指出,自己采用的是在考古发掘时最常用的网球法,才发现范宽的签字。
笔者临摹作品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马队铃声似乎也渐渐进入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在一动一静中显现出来。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又处于和谐之中。
笔者临摹作品
明董其昌也评此画为“宋画第一”!
最后谢谢朋友们阅览,欢迎大家讨论。
有哪些民间艺术作品是比较有创意的
我们河南省的开封市是清明上河图原址的所在地,我上几期都有详细的介绍。原址上又重建了仿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清明上河园。供游客们参观游览,穿梭在宋朝古都时代的长廊。
现在的开封清明上河园里各家店铺,杂耍,吹糖人的,游街示众的等等,都是身穿宋朝古代各式各样的服装,就是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也是身穿宋朝古装。展示给游客们,使游客更像亲临其境一般的感受。
在河南开封古都留下的民间艺术品举不胜举,比较有创意的就是十大国宝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请您欣赏3D动画片「清明上河图」献给喜欢艺术作品的您,请您欣赏!
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民间能人巧匠颇多,传承的民间艺术作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民间艺术品的种类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艺术作品灿如星海,不仅有创意更是美不胜收,像四大艺人“泥张”、“毛猴孙”、“面人汤”、“剪纸王”;四大名绣(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根雕,剪纸、布艺、蜡染、竹编、刺绣、纺织、毛线编织、泥塑等等。然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我的第二故乡——大美青海的民间艺术作品。这里有唐卡 、堆秀 、堆绣、藏绣 、大通灯影戏、湟中银铜器制作、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等等,现在我就详细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堆绣是塔尔寺艺人们创造的藏族艺术品类之一,属于唐卡的一种。它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将各种绸缎建成所需的形状 ,塞以羊毛或棉花之类的填充物使其鼓起,宛若浮雕,立体感十足。
藏绣源于公元9世纪,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绣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亚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手法,已成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现象,藏绣根据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地区差异等可分为安多藏绣等多种派系,其中"海南藏绣"主要分布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地区和共和盆地为主的农业区。
青海省的皮影戏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县、湟中县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何时传入的没有时间记载,估计已经有二百多年了。皮影雕刻制作历史有百年之久。青海灯影音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从当地民间音乐和其它戏曲中吸取营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唱腔和唢呐曲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乡土色彩,表演形式生动活泼。素为青海农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因其做工精美考究,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制作全过程是纯手工打制而成。
盘绣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青海高原的东部山区,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她们的刺绣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巧夺天工。
皮绣源自湟源县即丹噶尔古城,迄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采用牛皮、羊皮、兔皮、鼠皮等多种动物皮革,在这些皮革之上用羊毛、马尾等绣线绣上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等图案制成工艺品,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土族民间刺绣是青海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其刺绣品与土族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土族刺绣之所以自成一体,与其民族宗教、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土族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主要体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人的头饰、衣领、衣胸、辫筒、腰带、围肚、鞋袜以及枕巾、针扎、荷包、烟袋、背包等都有刺绣。土族刺绣的种类按其针法分为盘绣、拉绣、堆绣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氆氇(藏语译音)是青海省的著名特产,是以羊毛和牦牛毛为原料,经一定工艺混合纺成细线,染色后手工编织成各种花色的布料,用以制作各种衣料和服装。毛氆氇质地细密柔软,具有保暖和防雨双重功能,具有结实耐寒的优点,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高档民族特需用品。
1959年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的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公元前10世纪大量的毛织物和纺轮,其中有毛绳、毛布,还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用黄、褐、红、蓝等色毛编织而成的条形图案清晰可见。该"毛席"残片的原材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认的西宁"大白毛"。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散居于青藏高原的羌人已经掌握了毛纺织和染色技术可以织出几何图案的彩色毛席即编织地毯。这也同时说明,藏毯起源于青海。
青海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各民族交融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高原工艺美术文化。近年来走出寺院的石雕、面具、木版画艺术,就是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刺绣、剪纸、皮影、农民画也有着浓郁的青海地方特色。百闻不如一见,大美青海欢迎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