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数十年的经济痛苦,当年日本为啥被迫与美国签下最不平等的《广场协议》_新冠欧米克隆有什么症状
承受数十年的经济痛苦,当年日本为啥被迫与美国签下最不平等的《广场协议》
日本接受《广场协议》,当时是当宝的,要知道日本的处境,经济是外向型的,需要购买大量的进口资源和产品,当日元升值,其可以购买的产品就越来越多。另外升值的预期还可以带来大量资本金的流入,当时日本经济已然后劲不足,急需有这么一个协议来维系繁荣。
但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环境下,经济必然是有周期的。日本作为一个外向型国家,其即依赖进口,也依赖出口,购买回来的资源变成产品依然需要卖出国门。然而大量资本涌入,本币升值,房地产和通胀高企。最后使得出口端维系的经济渐渐力不从心。
其实日本的泡沫是主动刺破的,经济过热就需要降温,于是日本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房产税政策,然而经济降温剧烈而漫长,每次经济略有起色,世界范围的危机就开始了,于是跟随世界经济继续下滑。如今二十余载。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是动物保护主义者说的。而概括日本同样一个模式,没有繁荣就没有衰败。如果不签订《广场协议》,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应该结束繁荣,继而日本就要在经济的自然周期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可是谁都想过好日子,人为的用汇率干预启动了一轮繁荣。在经济顶端的时候,日本人丝毫没有衰败的感觉。在全世界疯狂的买买买。而且繁荣也使得国家之间的矛盾减少。80年代也是中日关系的黄金期,大量的日本技术和产品涌入了中国。所以如果繁荣是永续的,那么日本如今已经取代美国了。
结果如大家所见,日本的教训不仅仅是留下了个故事,这也告诉很多人,一个国家的繁荣是由这个国家的资源和生产率挂钩的,如果脱离经济基础强推繁荣,是需要承担之后衰退后果的。无论是索罗斯概括的反身性原理,还是之后马太效应,财富效应,或者是蝴蝶效应,又或者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各种理论都有一个通行的法则,一个国家不能脱离基本面太远,一个公司也不能脱离基本面。
经济一般遵循一个渐高的图形,每一次的底部都高于前一次,因为人类文明和科技在不断进步,而每一次创出新高之后不久都会有一次下挫,你距离真实越远,则跌的越惨。资源大多数是天给的,但是生产率却是靠每个国家自己努力。生产率在很多方面,我的理解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广场协议不仅日本签了,英法等国也签了,签订时间是85年,六年之后日本泡沫破裂,其它签字国却没事,所以日本经济崩溃的原因远没有这么简单。
有人说当年日本应对危机的作为其实更像是自杀,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个重要的机构,日本央行和大藏省,前者可视为经济政策的执行者,后者则是决策者。在更深入的研究中,正是他们之间的权力争夺、相互掣肘导致日本经济硬着陆。
在泡沫最盛时,大藏省为了阻止泡沫继续扩大,决定提高利率(紧缩手段),同时为了防止泡沫破裂,决定效仿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宽松手段),发行国债以期通过债务置换保持经济平稳过度。可是他的执行者央行只照做了一半,把利率提高了,却把国债抛给了社会,将一宽一紧的政策变成了双份的紧缩。
很快经济在双重暴击下极速恶化,这时舆论开始一边倒的指责大藏省,并最终让大藏省这个名字成为历史。而央行的领导层也因为阳奉阴违,在后续的调查中被带走,元气大伤。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大企业为了填补国内债务,不得不低价出让海外资产,因为他们在泡沫期早就不干实业了,整天盯着资产负债表玩高杠杆投机套利。资产价格急剧下滑,资不抵债的个人和企业纷纷破产,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在这场经济大屠杀下,始终让人困惑的是大藏省和央行的作为。网上一度出现日本主动刺破泡沫的言论,认为这是一种英勇之举,但是我从未见过逼迫自己人民跳楼的英勇,这类言论故意将人祸粉饰成慷慨就义,但掩盖不了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矛盾。
广场协议仅仅是为外部势力介入危机制造一个切入点,而真正致命的是自己队伍里的不忠者。大藏省应对危机的手段借鉴的是宗主国的经验,谁教他的?央行高层的复杂背景,甚至调查处置他们的人还有海外背景。大藏省的消亡,央行的重组,最终没能换来再次繁荣,而换来了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衰败从来是在萧蔷之内,在他们行动之前他们的内心就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