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_滕王阁序注释与解析

6小时前 (19:56:27)阅读3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4477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9542
  • 回复0
楼主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

这里就要提到毛泽东和2001年当选的中科院院士陈文新了!

毛泽东和陈文新院士,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毛泽东还真的是陈文新的舅舅呢。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_滕王阁序注释与解析

青年毛泽东

两人的关系得从一个女人开始说起。

这个女人为毛泽东张罗过婚事,可她却一直隐瞒身份,不肯沾毛泽东的光;

她的丈夫是革命烈士,是毛泽东的至交好友,可她却选择默默无闻地生活,不计个人得失。

她的名字叫毛秉琴,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名字,她就是陈文新的母亲,毛泽东的干姐姐。

这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先从一封信开始说起。

01

陌生来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收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信,仅在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底,目前仅收录在册的毛泽东的回信就大约有170封。

其中很多亲戚朋友总是写信要求毛泽东在工作生活上予以照顾。

他们认为像这种情况,只要毛泽东稍微一开口,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再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想必这种举手之劳,毛泽东也不会拒绝嘛。

但是,他们错了,毛泽东不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套。

他每次回信,言语谦逊,态度坚定,委婉拒绝,甚至提出严厉批评。

1951年4月份,毛泽东又收到了两封信。 这两封信是从武汉寄来的,信的字迹很陌生,他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

寄信的名字叫陈文新,是武汉大学一位女学生。

陈文新?毛泽东想了很久也没有想起对方是谁,这个名字,他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这两封信根本就是陌生人寄来的嘛。

难道是哪个七弯八绕的亲戚想走后门才写了这样的信?

可当毛泽东打开信后,他欣喜若狂。

1951年4月29日,毛泽东马上给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学生回了一封信。

回信中他真挚的写道:

文新同志:

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 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

问候你的母亲。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_滕王阁序注释与解析

回信很简单,寥寥数十个字而已,但就是这封简短的回信,让毛泽东一位至交好友,一个不为人知的干姐姐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而写信的陈文新就是他们的女儿。

这位至交好友叫陈章甫,这个干姐姐叫毛秉琴。

02

至交好友

陈章甫(1894年-1930年),又名陈昌。 1894年,陈章甫出生于广西梧州市,8岁时,他随父母迁返故乡湖南浏阳,10岁的时候开始读书。

1908年,14岁的陈章甫考入浏阳金江高小,1911年,17岁的他就读长沙中路师范学堂,后来师范学堂改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院。 1914年,第四师范学院和第一师范学院合并。

陈章甫成为高毛泽东两届的校友,两个有志青年就这样相识了。

而且陈章甫也是杨昌济先生的得意门生,两人算是系出同门的师兄弟,小一岁的陈章甫是师兄,大一岁的毛泽东反而是师弟。

但陈章甫对毛泽东却服气的很。

1915年,陈章甫从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在第一师范附小教地理。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_滕王阁序注释与解析

陈章甫

1915年,秋季开学之后,毛泽东采取了一个令许多人感到新鲜的行动,他向各校园张贴了一张启事——征友。

启事用兰亭帖体书写,大意为: 今日我国正处危急存亡之秋,政府当局无一可以信赖,拟寻求志同道合者共同组织团体,以其自策自励及改造国家。凡对此有兴趣的同学,皆请惠赐大函,约期当面聚谈,以做进一步计划。

这个征友启事就署名为“二十八画生”。

所谓二十八画生,其实就是毛泽东主席的名字按汉字繁体笔画相加为二十八画。

正好,一位报馆记者发现了这则征友启事,他找到了毛泽东主席,问他是否同意把广告登在报上。

毛泽东主席欣然同意,并把署名提到了前面,变成《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而在这则招友启示的最下面,还特意写了这样一行小字:

来信由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陈章甫转交。

为何毛泽东不用真名?也不自己收信? 因为就在前几个月,毛泽东不满校长张干收学生学费,组织同学们和他大闹了一场。

为此,张干还贴公告说要开除他,好在杨昌济、徐特立等人坚决反对,毛泽东才能留在一师。

这事刚没过去没多久,风口浪尖,毛泽东是该低调一些了。

所以陈章甫才主动承担起为毛泽东转信的任务。

这样的征友启事,可真是新鲜,颇有点特立独行的意思。 一经发布,随即在各校师生中议论纷纷。

不少思想守旧的人认为,“二十八画生”就是在哗众取宠,直接把这封征友启事给撕毁掉,各大学校纷纷制止张贴此则征友启事。

更有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这个二十八画生是借机和女生搭讪,征友是假,找女朋友是真。

当时湖南女子师范的马校长,最反对该校女生与男校学生来往,他看到这则启事后先是警告学校女生,不准和这个不知所谓的二十画生有任何来往。

而后更是特地跑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找到陈章甫询问“二十八画生”的情况:

“陈先生,你怎么帮人做起找朋友、当媒婆的事情来了!找朋友找到我们女子师范来了。这二十八画生是什么人?”

陈章甫马上为其解释,告知二十八画生是湖南第一师范八班的一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又有鸿鹄之志的学生。

为证实陈章甫的话,马校长又找到第一师范校长武绍程核实,得到了同样赞语。

马校长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毛泽东道:

“这是一位救国人才,有志气,有理想,可钦可畏。

由此可见,陈章甫实为毛泽东最信赖的至交好友之一。

03

干姐姐

不过这则启示虽然成功的发布了出来,毛泽东却碰了个冷丁子。 征友启事发布后,响应他、来找他的人并不多。 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只来了三个半人。

其中两个人后来变为极端的反动分子,半个人就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领导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李立三。

当时,他听了毛泽东的介绍,没有多说什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就走了,毛泽东后来回忆道:

“我们的友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剩下一个叫罗章龙(1896年-1995年),毛泽东主席和他成为了相交莫逆的朋友。 可惜后来罗章龙背叛了两人的友谊和信仰,逐渐分道扬镳。

也就是说,毛泽东首次征友启事其实以效果不佳,非但响应者寥寥无几,也没有交到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毛泽东并没有气馁,继续以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态度,欢迎每一位朋友。 而后,毛泽东陆陆续续收到了几个人表示愿意联系的来信。

后来毛泽东回忆道:

“但是,我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我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这是一群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

毛泽东说的这个目的就是救国救民,在这个崇高的信仰和抱负下,一群奋发向上的优秀青年,就这样团结在了毛泽东身边,其中就包括陈章甫。

这群意气风发,志同道合的朋友,对自己的前途一无所知,他们只是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忧心忡忡。

他们开始了救国探索之路。

1917年前后,毛泽东为了解农村状况,准备下乡考察,当时陈章甫便邀请去他老家浏阳看看。

因为浏阳素有革命传统,革命党人反清第一枪就是在浏阳、醴陵、江西萍乡打响的(即萍浏醴起义)。

就这样,毛泽东去了浏阳,在陈章甫家里住了49天,认识了陈章甫的父母和他的妻子毛秉琴。

在这期间,毛秉琴照顾了毛泽东一段时间,她文化水平并不高,也不知道陈章甫和毛泽东在忙些什么,但她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免去了后顾之忧。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带头成立了14位学友组成的新民学会,而陈章甫就是新民学会骨干成员之一。

新民学会合影

这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8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 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开始在附小当主事,和陈章甫成为了同事。

那时候还有两个教员,都带着家属,他们四家人合租了一个院子,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四家成立革命家庭,一起做饭,一起吃饭,由毛秉琴负责伙食。

这四个人就毛泽东一个单身汉,他平时整天忙着搞新民学会的事,根本没时间管好自己的生活。

毛秉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的饮食一起管了。

对此毛泽东很是感激,毛泽东是家中长子,两个哥哥都夭折了,也没有姐姐。

毛秉琴又比他大半岁,于是毛泽东干脆认毛秉琴做了姐姐。

当时毛秉琴和陈章甫的大女儿陈云已经4岁了,就直接管毛泽东叫舅舅。 毛泽东素来很喜欢小孩,每次工作回来,都会抱着陈云,逗陈云玩,小陈云还格外喜欢这个舅舅呢。

在毛秉琴眼里,自己这位弟弟虽然挺穷,但却很少求人办事。

所以毛秉琴平时在生活里,总是细心留意,看自己能帮上他什么,那时候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弟弟能赶紧找个对象,就能有人照顾他了。

也就是在北京,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了恋爱。 1920年冬季的某一天,毛泽东告诉毛秉琴:“开慧要和我结婚了。”

毛泽东要成婚了,毛秉琴真心为这对璧人感到高兴。

但同时,她和陈章甫也替这小两口愁了起来: 毛泽东的钱都用在了搞革命上,哪来钱布置新房,又哪来钱买各种婚礼用品?

虽然杨开慧是个识大体的女子,她早就说过了:

嫁给毛泽东不坐花轿、不要三媒六聘、也不要彩礼。

但在毛秉琴夫妇看来,结婚毕竟是件大喜事,新房总得布置一下,总得请两桌好友们来热闹一来。

没钱没关系!

毛秉琴这个当姐的来想办法。

她把自己和丈夫结婚时,别人送的那些喜被等礼品,全都拿也来给毛泽东布置新房。 这些东西,她自己一直都舍不得用,都是新的,但是,为了这个弟弟,她全都拿出来了。

没有大排场没关系!

陈章甫这个当兄弟的来想办法。

他把当年那些老同学、好朋友都请来,凑足了两桌人,替兄弟来撑场面。

就这样,在长沙青山祠毛秉琴和陈昌为毛泽东夫妇张罗了一场低调、简朴的婚礼。

此后,两家人亲如一家,杨开慧多了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姐妹,毛泽东多了一个关怀入微的好姐姐。 哦,对了,还有小外甥女。

04

壮烈牺牲

如果生活能继续这样下去,那他们应该能一起看着对方的孩子长大,像很多兄弟家一样。

可惜,他们都决心为了中国革命,舍弃小我,顾全大我,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了历史责任。

有责任,意味着有付出,甚至是有牺牲。

很快,毛泽东、陈章甫、杨开慧都走向了革命之路。

陈章甫一度受毛泽东委托,回浏阳筹办浏阳分社。

1921年冬,陈章甫经夏明翰介绍,光荣入党,陈章甫是湖南很早的一批党员。

不久,浏西特别支部成立,陈章甫任书记。

大革命时期,陈章甫被推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曾赴湘西同贺龙协商援助广东革命政府之事,并帮助筹建了国民党水口山党部,还曾前往河南北伐前线担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大革命失败后,陈章甫在贺龙部任团长。

1927年8月1日,陈章甫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

可惜,很快八一起义失败,被迫撤离南昌。 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受挫后,陈章甫与部队失去联系,辗转脱险回湘。

1928年前往迁至上海的湖南省委机关工作。 1930年1月,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赴湘鄂西根据地工作的途中。

1930年,陈章甫因为学生唐系的出卖,不幸被湖南军阀何键抓捕,送到了福星街陆军监狱署。

为了让陈章甫开口交代我党湖南省委的机密,何键用尽了各种办法——高官厚禄,陈章甫严词拒绝;严刑拷打,陈章甫坚贞不屈。 因为他决心“献身党的事业,死而无憾”。

无计可施的何健甚至把毛秉琴也抓了来,用老婆孩子的性命要挟陈章甫。

那时候陈章甫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活着出去了,他交代妻子:

“好好抚育三个女儿,继承父志”。

丈夫这短短的一句交代,后来毛秉琴用了半生去完成!

1930年2月23日,浏阳门外,陈章甫英勇就义,年仅36岁,临终前仍振臂高呼:

“革命一定会成功,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

就在这年夏天,红军兵打长沙,毛秉琴还去长沙郊外见过毛泽东一次,并把陈章甫牺牲的事情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十分悲愤。

可惜,由于革命需要,毛泽东无法照顾她们,从此,毛泽东与毛秉琴一家失去了联系。

陈昌牺牲8个多月后,杨开慧也不幸被捕。

杨开慧做出了和陈章甫一样的选择: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壮烈牺牲,年仅29岁。

05

含幸茹苦

陈章甫牺牲后,毛秉琴带着三个女儿回了浏阳老家,那时候大女儿12岁,二女儿8岁,小女儿陈文新3岁多。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难想象,毛秉琴是怎么把3个孩子拉扯长大的。

毛秉琴家有几亩水田,但家里没有男劳力,所以她就带着3个女儿下地。

那时候在湖南农村,女人是不能下水田干活的,不然将来姑娘家都不好出嫁。

毛秉琴就想了个办法,把女儿们剃成光头,扮成男孩子的模样,母女四人就这样打着赤脚,下地干活了。

毛秉琴就是这样带着三个女儿,上山拾柴火、下水捞鱼虾,种菜、养猪、抬土、水、粪、尿,样样农活都一起干。

后来村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都出手帮忙。 就这样,带着对丈夫的承诺,这个坚强的女性总算是在村里落下脚来。

后来,毛秉琴又做了一个让村里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让女儿们读书!

毛秉琴虽然文化水平并不高,也不懂什么大道理。

她就认死理,丈夫说要女儿们“继承父志”,不读书怎么行?

就这样3个女儿入了学堂。现实虽然很残酷,但孩子们都很懂事。

大姐陈云念完了小学五年级,就对母亲说:“我可以自学了!让妹妹们也上学吧!”

后来,她靠自学当了小学老师,从此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3姐妹中,陈文新是最聪慧、成绩最好的,她成了村里唯一的女大学生。

因为陈文新从小被母亲扮成男孩子,在水田里种地,所以她就想好好研究农学专业,她报考了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

其实,这些年,毛秉琴不是没想过给毛泽东写信,但她不愿意麻烦人家。

她知道,只要自己写了信,毛泽东一定会回复她。

可转念一想,丈夫刚过世时那么难,她都挺过来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就更没有必要了。

就这样,新中国成立两年了,她都没给毛泽东写信。

只是,毛秉琴身体不好了,她很想问候一下这个21年未见的弟弟,而且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了,也该让她们知道自己的父亲的往事了。

毛秉琴才把她们父亲和毛泽东的这段往事,告诉了她们。

陈文新当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母亲就是毛泽东的姐姐,她就是毛泽东的外甥。

于是,她受母亲委托给毛泽东写了信。

06

重获联系

其实毛泽东一直都很惦记陈昌。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和陈章甫的学生宋任穷谈起了陈章甫、夏明翰。

毛泽东无比怀念自己的老朋友,特别称赞陈章甫是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

等他收到陈文新的来信后,他欣喜若狂,想不到老朋友还有后人在,而且还这么有出息,成为了大学生!

高兴之余,毛泽东对毛秉琴这个姐姐更是尊敬不已。

这个姐姐不容易啊,21年间,毛秉琴这个弱女子,居然硬是在烽火岁月里把3个女儿都抚养成人,小女儿还考上了名校,这怎不令人敬佩。

更难得的是,这个姐姐和自己关系这么好,两家曾经亲如一家,老家多少人和自己沾上一点边的人,都来和自己攀亲认故。

可这个姐姐到现在才给他来了这么两封信,而且信里没提任何要求,就是告知他一些基本情况。

这真不愧是自己的好姐姐,。

于是,毛泽东在高兴之余,又生敬佩,于是他当即给陈文新回了信。

等陈文新收到这封回信时,已经是5月初了。这封信,让武汉大学都“沸腾了”,同学们都争相传阅。

收到回信后,陈文新一刻也不敢耽误,赶紧赶回了老家,把信交到母亲手里,而后亲口给母亲念起了毛泽东的回信。

听到这封信,毛秉琴再无遗憾——

新中国成立了,革命成功了,丈夫的理想完成了;

孩子长大了,孩子们都很听话,很有出息,丈夫的托付,她也完成了;

此时,又和弟弟取得了联系,她还有什么遗憾呢。

更让毛秉琴感动的是,毛泽东还给她汇来了300元,让陈文新能好好上大学。

此时的陈文新和毛秉琴都没有想到,曾3次接见陈文新。

07

毛泽东和陈文新

1951年夏天,陈文新收到毛泽东回信后不久,来到北京农科所实习。 这年7月,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突然来找她,把她接进了中南海。

毛泽东和陈文新

毛泽东一见到陈文新,还没等她开口,就问道:

“你就是陈昌家的伢子啊?你大姐小时候还喊我舅舅呢!”

接下来毛泽东跟陈文新拉起了家常,问起了毛秉琴的详细情况。

当天晚上,毛泽东还请陈文新一起吃饭,两人 吃了一道湖南人很爱吃的辣椒炒苦瓜。

毛泽东指着这道菜说:

辣椒是辛,苦瓜是苦,这道菜就是辛苦!

这“辛苦”二字,是送给陈文新一家的。

为了新中国,陈昌辛苦了;

为了3个女儿,毛秉琴辛苦了;

为了学习和生活,陈文新也辛苦了。

饭后,毛泽东还给陈文新题了4个字“努力学习”。

这四个字,陈文新一直记在心里。

1954年,当时陈文新打算去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学习。

当毛泽东听说后,又接见了这个外甥女,他还问她,打算在苏联学习什么。

陈文新回答道:学他们的草田轮作。

毛泽东一听不以为然,说道:

我们农民才几亩地,都拿去种草,吃什么呀?我们又没有什么畜牧业,种的草拿去干什么?

陈文新一听就明白了,毛泽东是心里着急大伙儿吃饭的问题,所以才会专程把她叫过来。

这次见面,毛泽东和陈文新一共交谈了6个小时。

毛泽东和陈文新说了很多对我国农业的担忧,告诉她在苏联到底该学些什么?

告诉她不要生搬硬套,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来。 这一番话,让陈文新突然觉得责任很重,曾经她读书只是为了秉承父志、让母亲开心。 而现在毛泽东却教她,读书是为了建设祖国,服务人民!

毛泽东在莫斯科和留学生讲话

1957年11月,当时毛泽东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礼堂里,毛泽东接见了中国留学生。 也就是这次接见留学生,毛泽东留下了那句经典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时,陈文新就是这批留学生中的一员。 1958年,陈文新在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1959年,陈文新学成回国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农业科研工作。

1959年,陈文新和同学们一起回国,在大学任教,她后来选择的是既生僻冷门又十分艰辛的研究方向——根瘤菌。

她之所以选这个方向,就是希望能改良中国的土壤结构。

为了搞好这个专业,她走遍各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细菌分子分类实验室;建立了根瘤菌资源数据库;提出了否定根瘤菌“寄主专一性”及与植物“互接种族”传统观念的新见解;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和数据库,菌株数量和所属寄主植物种类居世界首位,确立了一套科学的根瘤菌分类、鉴定技术方法及数据处理程序……

“陈文新成为中国现代根瘤菌分类学的开拓者,引领中国的根瘤菌分类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现代根瘤菌分类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踏遍青山采集根瘤菌,研究根瘤菌微生物在祖国大地为人类做贡献。”

2001年,75岁的陈文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仅如此,陈文新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学生,截至2016年9月,她先后培养了50名博士、硕士。

结语

为了革命,陈章甫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孩子的成长,毛秉琴克服了无数困难;

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毛泽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祖国的建设,陈文新挥洒毕生的才华和汗水。

这是一种传承,一种让中国永远屹立于民族之林的传承!

这是一种力量,一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这个国家,有他们,真好!

清朝有一个皇帝叫嘉庆,嘉庆朝有一个小民叫陈德。这俩个人一个天下,一个地下。按说八杆子也扯不到一起。可因为陈德的一个莫名其妙的举动,他俩就有了联系。

嘉庆是皇帝,生下来注定就是历史人物,陈德一介小民,尘埃一般,本和历史无缘,但是因为他和嘉庆的这段故事,也就成了历史人物。


陈德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就很穷,他的父母是给人家做奴仆的。他跟着父母长大,大了也给人家做奴仆。最开始是在一个叫松年的人家里,松年是八旗子弟,在青岛当个小官,三十岁之前,成德一家就在青岛。

后来他的父母都死了,剩他自己,他不愿意呆在青岛,就跑回了北京,北京有他的一个堂姐,总归算个亲人,有亲人,让陈德觉得心里踏实。

回北京后他还是给人当奴仆,跟过的人有侍郎,有侍卫,也有笔帖式,那个时候陈德还年轻,人也长的壮实,经常跟着主人去紫禁城,圆明园这些地方,很开了些眼界,长了些见识。不过他没有见过嘉庆。

积攒了些钱之后,陈德娶了个老婆,还生了俩个儿子,岁数大了之后,找他当差的人少了,他就到一个叫孟明的人家里去做了厨役。这一年陈德44岁。

之后变故接踵而至,46岁那年,春天,老婆死了,到了秋天,岳母跌了一跤,成了瘫子,刚入冬,他的堂姐也死了。

陈德自此以后开始喝酒,本来他是不喝酒的,46岁这年,他开始喝酒,喝多了就跑到院子里对着天唱歌,唱完了,就哭,哭的没力气了,有时候在院子里就睡着了。

孟明对他很不错,他老婆死的时候,是孟明出钱安葬了,他的堂姐死的时候,也是孟明提前支付了他一年的工钱。孟明这人不错,可是看他这个样子,有点怕,怕他会搞出

什么事情来。就拿些钱给他,打发他走了,让他去谋个别的差事。

陈德离了孟明家,去他外甥家住,没住几天,外甥媳妇的片汤话就叽里咕噜的不停的往外冒,陈德不想让外甥为难,不在外甥家住了,搬到一个叫黄五福的老相识家里借住。黄五福家住在东华门外小甜水井。

陈德47岁了,亲人陆续死了,他本来有2个儿子,一个15,一个13,都在别人的家里做雇工,自己养活自己。没办法,穷人的孩子得自己找办法活。

嘉庆8年,也就是陈德47岁这年,2月20号,陈德起了个大早。看见有人在街面上拿黄土垫道,一打听,知道是嘉庆帝这日要从圆明园回紫禁城。

陈德寻了个饭铺,把身上仅有的钱叫了俩碗酒,全喝了下去,然后去看了眼他儿子,之后就进了东华门,从西夹道绕到神武门内。就在此时,嘉庆帝銮驾就到了。

陈德从西厢房南山墙后面冲出来,手里拿着把小刀子,本来他想买一把长刀,可是他没有钱了,买不起。他一路挥刀冲到嘉庆帝的銮驾前。

跟随嘉庆的有上百人,除了随驾的大臣,更多的就是侍卫,猝不及防之间,已有多名侍卫被陈德刺伤,大家呆若木鸡,这时幸亏亲王绵恩出面阻拦,又上来五个人帮忙,总算把陈德拿下。

嘉庆回过神儿来大骂:你们这帮人或是朕的臣子,或是朕的亲戚,关键之时,居然毫无用处,实在让朕气愤。

接下来就是审问,为何如此胆大?居然敢只身行刺皇上,背后有何人主使,有无其它同党。可是审来审去,最后确定陈德不过一介平民,并无同党,也无目的,就是不想活了。

嘉庆看了审问记录。也只能无奈的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朕今日真是信了,好比路上疯狗咬人,也是无人主使,它就是咬了。之后嘉庆还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出现这样的事,是因为自己德行有失,上天借此警告自己。

按清律,大逆弑君,判凌迟处死,子孙16岁以上的皆斩,15岁以下的为奴,陈德的2个儿子都不满16,可是嘉庆说如此大逆之人的子孙,岂可存活于世?

结果,陈德凌迟处死,俩个儿子也被斩首。

陈德一家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灭门。

滕王阁序注释与解析

答:滕王阁序的注释与解析如下:

         注释:豫章: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故: 以前的。

洪都: 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 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 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 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三江: 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 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 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 连接。

瓯越: 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 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 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杰: 俊杰,豪杰。

灵: 灵秀。

徐孺: 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雄: 雄伟。

州: 大洲。

雾列: 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采: “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枕: 占据,地处。

东南之美: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都督: 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阎公: 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

雅望: 崇高声望。

棨戟: 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遥临: 远道来临。

宇文新州: 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懿范: 好榜样。

襜帷: 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暂驻: 暂时停留。

十旬休假: 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胜友: 才华出众的友人

腾蛟起凤: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 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词宗: 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紫电青霜: 《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王将军: 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武库: 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家君作宰: 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

路出名区: (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维: 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序: 时序(春夏秋冬)

三秋: 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潦水: 雨后的积水。

俨: 整齐的样子。

骖騑: 驾车的马匹。

上路: 高高的道路。

访: 看

崇阿: 高大的山陵。

临、得: 到。

帝子、天人: 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长洲: 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

旧馆: 指滕王阁。

层: 重叠。

上: 上达。

飞阁流丹: 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丹:丹漆,泛指彩绘

临: 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渚: 鹤所栖息的水边平地,野鸭聚处的小洲。

汀: 水边平地。

凫: 野鸭。

渚: 水中小洲。

萦回: 曲折。

即冈峦之体势: 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桂,兰: 两种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 开

绣闼: 绘饰华美的门。

雕甍: 雕饰华美的屋脊。

旷: 辽阔

盈视: 极目远望,满眼都是。

纡: 迂回曲折。

骇瞩: 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

闾阎: 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扑: 满。

钟鸣鼎食: 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舸: 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弥: 满。

青雀黄龙: 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舳: 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销: “销”通“消”,消散。

霁: 雨过天晴。

彩: 日光。

区: 天空。

彻: 通贯。

化用庾信马射赋: “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穷: 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 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 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断: 止。

浦: 水边、岸边。

遥: 远望。

甫: 顿时。

畅: 舒畅。

兴: 兴致。

遄: 迅速。

爽籁: 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遏: 阻止,引申为“停止”。

白云遏: 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睢园绿竹: 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凌: 超过。

彭泽: 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 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邺水: 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 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四美: 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 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睇眄: 看。

中天: 长天。

穷睇眄于中天: 极目远望天空。

宇宙: 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迥: 大。

盈虚: 消长,指变化。

数: 定数,命运。

识盈虚之有数: 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

吴会: 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诗:”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字面意思是: 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

南溟: 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天柱: 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 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关山: 险关和高山。

悲: 同情,可怜。

失路: 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帝阍: 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命途: 命运。

齐: 整齐,平坦,与……一致。

不齐: 就是坎坷,坑坑洼洼。王勃是指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怀才不遇。后有“时运不济”一词乃出自于此,实乃后人误以为是通假字而杜撰之,以讹传讹,何可胜道!《礼记•学记》便有“大时不齐”一词!

冯唐易老: 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 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屈贾谊于长沙: 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 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 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 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机: “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 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 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坠: 坠落,引申为“放弃”。

青云之志: 《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 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 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 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 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三尺: 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 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一介: 一个。

终军: 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 相同,用作动词。

投笔: 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 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簪笏: 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 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 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 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 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 《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胜: 名胜。

不: 不能。

常: 长存。

难: 难以。

再: 再次遇到。

兰亭: 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 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临别赠言: 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 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赋: 每人都写一首诗。

四韵俱成: (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解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0
回帖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_滕王阁序注释与解析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