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_可以推荐十本你自己读过的,让你最受益的书籍吗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鬼怪故事其实倒没有什么,最可怕的是真人真事。这里讲一个清代斩白鸭的真实故事。事情由当事官员记录在他自己的笔记当中。后来这个故事被编入了电视剧雍正王朝。
有一位官员在福建泉州任职的时候,发现了一名少年死刑犯。但核对卷宗的时候,发现杀人者应当是一个位老翁。因此非常奇怪,就仔细询问这位少年。少年对他的提问置之不理。在官员软磨硬泡之下,少年才吐露实情。原来他是替人顶罪。当地将这种现象,称为斩白鸭。这位官员决定翻案重新审理。因此他让少年翻供。但就在翻供几天之后,少年突然反悔,不再翻供。官员再次询问少年。少年向官员吐露实情。原来,就在少年翻供之后,他的母亲来到狱中指责少年没有信誉,且家里边已经收了对方的钱,现在也花掉了。如果翻供就得还钱。但现在还不出钱,只能用命填。官员了解这些事情之后,也很无奈。最后的结局,少年以命换钱,没有人能为他伸张正义。
根据这位官员的记载,此类事件在泉州,漳州等地屡有发生。当地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这件事被改编进入雍正王朝的时候,编剧给了他一个正义的结尾。康熙亲自出面,平反冤狱。但文学作品与现实的最大差异,往往也就在这里。在文学作品当中,正义总是能战胜邪恶。现实就不尽然了。
终极大辩论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带领庞大的军团开始西征,听闻上帝之鞭再临的欧洲诸国吓成了鹌鹑。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听说旭烈兀的夫人是一个基督徒后,开了一个旷古绝今的脑洞,这个计划只要成功,别说上帝的鞭子不会抽我们,还可能成为咱们东征的帮手。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派一个修士去蒙古找到顶级大佬蒙哥,然后劝蒙哥信主,既然亲王夫人都能信主,那么大皇帝信主也不奇怪。只要蒙哥信了主,那咱们就是一家人,不止不用对砍,还可以去砍阿拉伯人,如果能让耶路撒冷再次回归主的怀抱就更完美啦!
好吧,虽然这个脑洞很大,但我也得承认有一定可行性,事实上旭烈兀确实受到了夫人的影响,一边玩命的抽阿拉伯人,一边和东罗马帝国眉来眼去的。路易同志也是个行动派,他在1253年派出方济各会修士卢伯鲁克去蒙古传教,顺便打探一些蒙古帝国的虚实。
1254年3月,这位卢伯鲁克修士终于爬到了蒙古帝国的都城哈拉和林,并且顺利见到了大汗蒙哥。这老兄上去就是一通忽悠,什么主无所不能,掌握无上真理,只有信主大汗您才能得到永恒的安宁和救赎之类的玩命的招呼。
奈何蒙哥大汗八风不动,坐在那嘿嘿傻笑,越来越尴尬的卢伯鲁克只好问大汗何故发笑?蒙哥表示我给你介绍个人哈,来看看这位!他在这边叫景教徒,说来和你们似乎是一家子,他也说掌握真理,劝我信景教。卢伯鲁克表示这就尼玛尴尬了,居然撞车了!但是没关系,咱们方济各会才是基督正宗,他们景教在东传的过程中是有点走形的,大汗你信我们准没错。
蒙哥表示那我再介绍个人给你认识,看到这个没头发的哥们了吗?他是佛教徒,是我们东方最大的宗教,他也说掌握真理,想让我信佛。算了,索性一次给你介绍全吧!看到帐篷外那个小伙没?眼熟不?你猜对了,他是萨拉森人(伊斯兰教徒)!他也说掌握真理来着。现在我很为难啊!你们到底谁才掌握着真正的真理呢?
遭遇连环车祸的卢伯鲁克倒也青皮,直接表示反正已经这德性了,大汗你自己看着办吧!要不说蒙古同胞都奔放呢,蒙哥仰天长笑后拿出了解决办法,干脆你们辩论吧!谁赢了谁就掌握真理。蒙哥这是妥妥的唯物主义者啊!完全是一副实践出真知的态度,而且小心思还深,赢了的我只承认你掌握真理,但可没说入教。
就这样,在1254年5月30日,史无前例的三教大辩论在哈拉和林举行,一大票蒙古兄弟专程赶来看热闹。怕不热闹的蒙哥还规定,不许互相侮辱,不许打断别人发言,不许喷不过就动手,否则一律乱刀砍死。辩论细节就不说了,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三教完全是鸡同鸭讲不在一个频道。卢伯鲁克回去后在给路易的报告里说自己赢了,他联合景教和萨拉森人先驳倒了佛教徒,再联合景教驳倒了萨拉森人,话说辩论这玩意又不是群殴,人多有个啥用?
最后毫无收获的卢伯鲁克于1255年回到了法国,他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写成很长的报告,名字叫《东方行记》。这次匪夷所思的三教大辩论也写进了报告里,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侧面了解那个在国史中有点模糊的蒙古帝国。给我的感觉,那个帝国除了军事极度残暴外,对很多事物非常兼容开放,有点类似极盛时期的唐朝,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成功并不是侥幸和完全依赖武力。
可以推荐十本你自己读过的,让你最受益的书籍吗
我喜欢读书,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作为一个书痴,我要向你推荐一些我读了三遍以上的书。
1.《红楼梦》曹雪芹
四大名著中,我唯一认真去读的书,至少看了三遍。
《红楼梦》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诗词歌赋,园林建筑,医药问诊,茶酒美食……
那些诗词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曾经摘抄了满满的一本子,好认真哦。
从此,我喜欢上了唐诗宋词元曲,还有古老的《诗经》,《古诗十九首》。
2《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经典之句:“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
笔法细腻,柔美,又带着几分灰暗,颓废的基调。
那些比喻,总是出乎意料,却真切妥贴。
如“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
“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她再年青些也不过是一棵较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
张爱玲的小说全是市井小民的生活,看似写爱情,又没有荡气回肠,生死相许的真爱,只能算男女之间的调情,试探,情欲与纠缠吧。
可她不紧不慢地叙说着,文字的表现力,非同一般。
3.《围城》钱钟书
主要写方鸿渐留学归国后,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等一系列的平凡人生经历。
钱钟书是个大智慧的人,情商极高,幽默风趣。他和张爱玲一样,擅长用比喻。
他的比喻句,妙趣横生,读之令人莞尔。
形容鲍小姐衣着暴露为"局部真理”,他又解释道:“真理总是赤裸裸的。”
“老头子谈恋爱,像老房子失火,是救不了的。"
“那个女孩,是勿忘我花和别碰我草的结合。"
《围城》实在太精彩,我读了好多遍。
钱钟书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可惜只写了一本小说,意犹未尽啊。
4.《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勾画了明朝帝王及文臣武将等众相图,栩栩如生,宛如眼前。
其中,还穿插着很多过目难忘的金句子,比如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5.《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这是一本散文集,文笔清新自然,充满了哲思。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多少年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这件事物还在。”
6.金庸小说全集
我觉得金庸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更伟大。
他在信仰缺失的时代,以一己之力,构建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江湖道义,侠肝义胆,在那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金庸小说,也被称为网文界的教科书。
其小说,不仅有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结构上的严谨,还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手说,如倒叙,插叙等。
金庸小说语言浅显通俗,灵活生动。只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郭靖、黄蓉、令狐冲、狗杂种、叮叮当当……
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如此一来,已经远远超过十本了。
虽然读书并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但我依然喜爱阅读。不读书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
读书的人,则能从每本书里看到这世界的不同侧面。
1.《人间值得》
人如何度过一生,才不会辜负生命?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当了70年心理医生的作者中村恒子,将其90年的人生智慧,化为本书六大篇章关于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死亡等课题的诚挚箴言。陪同数不清的人走过人生泥泞的时期,让他们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有热爱生活的勇气。如果你觉得“我......好像再也撑不下去了!”,请打开这本书!90岁心理医生终生不退休的恒子奶奶,写的这本生活哲思小书《人间值得》,书里都是简朴的人生感言,读起来却醍醐灌顶。
关于工作:为了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
关于家庭:养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好它,其他都会慢慢变好。
关于交往: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关于困境:人生是一段长长的路,无论如何都不能把眼前过得凌乱落魄,也不要停下脚步,痛苦会成为今后重要的经验。
关于孤独: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
一辈子书写一本书!生活从不辜负,人间一切值得。
2.《活下去的理由》
这是一本用痛苦写就,却能让人走出痛苦的书。24岁时,作者马特·海格不幸被命运选中,成为抑郁症患者。本书讲述了这个并不比任何人坚强的年轻人,一点一滴克服精神上的极度痛苦,从绝望中活下来的故事。
在《活下去的理由》中,己成为小说家的马特再次回望生命中那段艰难的时光:他的脑子里着了火,但没人能看见那火焰,身体仿佛在急速下沉,坠入一个让人窒息的幽闭空间。他如惊弓之鸟般恐具一切,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
抑郁症也许是天空飘过的一朵乌云,而你是整片天空。作者马特·海格曾站在悬崖边企图自杀,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本书非关死亡,而是关于如何在失去一切之后绝地逆转,度过人生的艰难时期;如何在走出困境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更用力地去爱,去生活,去感知生命。
3.《生命的重建》
《生命的重建》是名副其实的心理励志 书。 露易丝·海在书中为我们揭示了追求身心和谐的心理模式,从而开辟了重建和谐生命的完美道路。本书出版后,露易丝·海所倡导的“整体健康”观念旋风般席券了全世界。
【书摘】愿意宽恕他人,也愿意宽恕自己-我们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宽恕别人和宽恕自己,其至想本不希想有宽知或不知道可以宽恕。事实上,宽恕他人,宽恕自己,都是必须的。人谁无错?连圣人都有错,何况普通人?宽恕就是给人机会,给自己机会。“化干戈为玉帛”是世界上所有的好事之一,非常重要。在知道“宽恕”的重要后,便要能够去实行。我们可以下定决心,对一个害过我们的人说:"我将宽恕你,虽然你过去对不起我,但我决心宽恕你不再记恨,让你自由自在"-这就是"解怨解结”。这句话很有份量,你不单解放了他人,也解放了自己,不会再被怨恨所困。
所有疾病都是不宽容导致的-每当我们生病时,我们需要在心里默默地搜寻一下,看看谁需要被宽恕,《奇迹》课程讲述了"所有疾病都来源于不宽容”并且"每当我们生病时我们需要在心里默默地搜寻一下,看看谁需要被宽恕。”我想加上一句:那个最难让你宽容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宽恕的人。宽容意味着放弃放手,让它离开。宽恕意味着不再去做什么,把整个事情丢弃就是了。我们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愿意宽恕。我们非常理解自己的伤痛。可是,我们很不容易理解那些很难被我们宽妈的人也处于伤痛之中,我们需要理解,那些难以被我们宽忽的人,在做那件难以被我们宽恕的事时,已经尽力而为了,他们当时已经用尽了他们所有的理解力、知识和学问才做成那个样子。当人们带着问题来找我的时候,我并不关心问题是什么--病弱的身体、拮据的经济状况、糟糕的人际关系,或消失殆尽的创造力--我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即是否爱自己。我发现当我们真正去爱,按照我们原本的样子来接受自己、赞同自己时,生活中的一切就恢复正常了,到处都会出现小小的奇迹。
4.《我的身体里早已落叶纷飞》
这是海桑继《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事情》和《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之后的第三本诗集,收录他近三年创作的二百多首短诗,分为三辑:亲爱的万事万物、躺在花树底下、细碎的光阴。海桑 说,我一直在用散文的语言来写诗,甚至写着写着就不像诗了。我是想做一个正常人。写诗的,种地的,拉车的,卖菜的,这样的并在一起说,就有点可爱了。好在从来都是,母性大于母亲,爱情大于恋人。诗,亦大于诗人。
【书摘】
好不容易老了
我们被一次次惩罚
又被一次次原谅
光阴是一寸寸爬行的么
那么多一脚踩空的日子
终于活到了今天
我可不想再做一次孩子
不愿意再年轻一回好不容易老了
我的身体里早已落叶纷飞
我就是那个来看你满头白发的人
落寞
无聊的时候
随便搭上一辆公交车路坐到终点去
可悲的是,除了返回
我永远不会突然消失
那天晚上就着月光
写了封没头没脑的信
第二天的镜子里自己
总有点怪怪的
我疑心不是同一个人
5.《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本书是村上春树最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的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书摘】然而时隔十年,重返剑桥这座小城(上次在此居住是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的两年间,当时比尔·克林顿总统正在任上),眼前重见查尔斯河,心中不觉涌起一个念头:“真想跑步呀!”河流这东西,除非有过极大的变化,大体看上去相差无几,查尔斯河尤其一如往昔。岁月流逝,学生们的面孔交替更换,我则年龄增长了十岁,恰如那句话所说:往事如烟。尽管如此,河流却仿佛没有丝堂变化,依旧保留着昔日的姿容。滔滔流水向着波士顿湾无声地逝去,浸润了河岸,繁茂了绿色的真单养育了水鸟,从石造的古桥下穿过,夏季映照着蓝天白云,冬天则漂浮着冰凌,不急不躁,无体无止,仿佛通过了种种考验、不可动摇的观念一般,只是默默流向大海。
6.《心的千问》
本书收录了作家庆山持续四年的与读者的一千个问答。关于读书、写作、爱情、生活、育儿,关于如何活出自我、人生追寻的意义,以及对年轻人的建议......真实展示了当下人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境遇,也呈现了庆山真诚的回答,是一本亲切的人生分享与解惑之书。道路无尽,人生有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的,许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有过彼此照亮的时刻就是珍贵。如同一位读者的高赞留言所说,"每一个问题都有共鸣,每一个回答都有受益。这些问答对我来说是心的镇定剂”。
特别收录庆山的序言,回顾一起度过的四年时光。她说"人的困惑、疑问、伤痛、艰难,不可能通过他人及他力实现解决。凡是来自他人的,或许有短暂的、阶段性的、片面的帮助,但不会彻底解决其根底......倾听与被倾听,了解与被了解,容纳与被容纳,信任与被信任。这个过程本身是一种疗愈。”
【书摘】
1.怎样对待爱而不得?
答:极力想得到的未必是爱,也许只是心中渴望占有的欲望。如果放下这"得"的欲望,看看心里还能剩下多少温柔与珍惜。
2.跨过七年之痒,九年之情,婚姻之路越走越觉得疲惫,我该如何抉择?
答: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发生问题时应考量与反省彼此之立场,转换角度去看待关系中的种种波折。如果只是想改变对方,等同在回避自己的责任。只有更新双方的行为与思考模式,才有机会走出关系旧有模式的循环。
3.遇见心中的soulmate,不知道该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意,暗示过几次,也不晓得对方是否感知。迷茫,困惑,有些着急。
答:这些着急好像都是自己的事,和对方并无关系。不如静观一下过程的发展与变化。
4.要如何正面内心的惰怠和怯懦?太多时候对自己不满,并不快乐。
答:如果蹲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会立刻推门离开吗?它又不是一座牢狱。除非自心造出虚妄的牢狱,并禁锢自己的行动力和信心。
5.人如何在明白某些现状需要改变却仍旧无能为力的状态下做出一些改变?只能等待蓄积力到足够从而自然而然变化吗?
答:除力量足够,还需要因缘具足。
7.《在春天走进果园》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 ,简称鲁米。波斯诗人。 被联合国评价为“属于整个人类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鲁米的诗歌里,既有晒太阳般的单纯快乐,也有星空般的浩瀚之美。这些诗歌更总能击穿事物的表象,直达灵魂深处。当现代文明的坚硬外壳将我们的心层层包裹、呼吸不畅的时候,鲁米的诗,像一股吹来内陆带着咸味的海风,帮我们化掉那层硬壳,通往光芒四射的自我深处的门。
【书摘】
【改变】
是谁造成了这些改变?
我朝右边射出一支箭,
它却射向左边。
我骑马追逐一只鹿,
却发现自己正被一头野猪追逐。
我殚精竭虑谋这谋那,
却在牢狱里终了余生。
我为别人设了陷阱,
自己却掉了进去。
我当初实该质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8.《东方故事集》
本书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借用东方之壳叙事的经典短篇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印度、日本和东欧(欧洲人古典概念中“东方世界”)的神话、历史和传说,并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意义。尤瑟纳尔的笔下有一种特殊的仁慈,蕴含着令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求希望的力量。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一个被中国读者严重低估的法国国宝级作家,也是一个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绕不过去的名字。作为法兰西首位绿袍加身的女院士、一位没有界限的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在文学界享誉已久。她关注大写的人类和历史,写作风格严谨而集永。《东方故事集》作为其最著名短篇小说集,明丽、梦幻。
9.《慢慢微笑》
本书是英国导演德里克·贾曼生前最后一部日记,记录了他在身患重病后,在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创作能力日趋衰减之时对生活、艺术、疾病、爱情的深刻思考。他以优美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日常中的种种艺术思考和实践,回忆了与朋友交游的青春时光,记录了病榻之上的肉体与灵魂经受的煎熬,同时抒发对英国社会动态和艺术创作环境的深深忧虑和愤慨,文字中同时充盈着欢欣与痛苦、愤怒和宁静。这本书是贾曼的墓碑,艺术家的灵魂栖息其上,至今仍在轻盈地翁动双翅。其所有呼喊与耳语,自省与告白,都凝聚为一行字:“我活在爱中。”
爱过,战斗过,绝望过,创造过,英伦天才导演写下遗书般优美的最后日记。身兼导演、诗人、艺术家和园艺家等多重身份的德里克·贾曼,在绝症之中写下遗书般优美的日记,惊世骇俗又饱含深情,这本书是贾曼最温柔的袒露与最缓慢的告别。在病痛中与偏见斗争,在世界尽头建造末日花园,在人生落幕前,用鲜花与爱人抵抗死亡。
10.《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
约翰·威廉·契弗(John William Cheever,1912.5.27-1982.6.18),美国小说大师,尤以短篇小说著称,被誉为(美国)“城郊的契诃夫”,被公认为“二十世纪重要的短篇小说家之一”。除闻名于世的短篇小说之外,契弗还创作了五部长篇小说《沃普萧纪事》(获一九五八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沃普萧丑闻》(获一九六五年度威廉·迪恩·豪厄尔斯奖)、《欢迎来到弹园村》、《猎鹰者监狱》以及《恰似天堂》。1982年4月27日日就在他逝世七个星期前,美国国家艺术与文学学会授予契弗国家文学奖章,以表彰其一生的文学成就。本书是契弗短篇小说创作的精华,收录61篇,由契弗自己编选。
如果你还能笑得出来,就说明这生活不算太糟。契弗笔下的人物,尽管承受着平庸日常的磨折,却依旧心怀理想中的简单生活。再晦暗的时刻,碰撞再漂泊的际遇,心中那个纯真善良的少年都没有离去。这61个故事,写到人生的各个面相: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看心理医生......每个似乎都在讲述“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