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洁癖的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九十三岁的姥姥算是有洁癖的人,说说她的一天吧。
早晨起床,站在床上,拿起被子枕头一边敲打一边抖搂,抖搂完扫床、扫地、拖地、擦桌子,都弄完以后再拖一遍地。
每次出去溜达,都会带上报纸、塑料袋或者小凳子。毕竟年龄大了,走走遇到小区其他老太太可能会坐一会儿休息休息,如果没带小板凳,那就垫着报纸、塑料袋坐。
外出溜达回来,到家门口换拖鞋、二道门口换衣服之后才进屋,进屋洗手的时候,顺便用酒精擦一擦门把手。手里的拐杖每次出门回来都会用酒精擦一下。
白天休息从来不会上床,基本就是沙发软榻上靠一会儿,起来一定捋捋平整。
晚上洗漱前,烧水烫毛巾,洗脸毛巾、擦手毛巾、擦脚毛巾、洗澡毛巾分开烫。洗漱或者洗澡完了再烫一遍毛巾。
洗漱完把内衣裤洗了,用开水烫过晾着,睡觉前拖地。
每天重复这些操作,家里常备酒精、消毒液。每天不定时洗手,不定时消毒。
打开姥姥的衣柜,里面的东西分门别类,摆放特别整齐。她的衣服裤子很多都会熨烫后再收起来。
她的床除了晚上睡觉,基本不会上去,也不允许其他人碰。
如果家里来过客人,客人走了以后,姥姥肯定会把沙发上垫的布洗一遍。
出去外面,衣服永远干干净净,褶子几乎都没有,鞋子擦得倍儿亮。
九十多岁的老人了,按理说应该很节约,但是,家里的水、纸巾之类的东西,她一点都不节约,每天擦洗用的很多。
有时候我会开玩笑说,你这一天不是擦就是洗,没那么多细菌。姥姥总是笑笑不说话,有一次说漏嘴了:“老年人,身上容易有味儿,如果邋里邋遢,招人烦。再说,你舅舅上班辛苦,我别的事儿做不了,就只能是把家里卫生打扫打扫,让我儿回来呆的舒服点儿。”
我老婆就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在我看来,有洁癖是一种心理强迫症,她除了觉得自己卫生,看见别人谁都不卫生,我一直开玩笑说,如果把她扔到农村,去地里干几天脏活累活就好了,所谓的洁癖都是惯出来的。
她一天的洁癖生活大概是这样的:
早上起得很早,先去冲个澡,顺便刷个牙,她最看不惯别人早上起来不刷牙就吃饭,说睡一晚上觉嘴里都是细菌,而且是吃完饭还要再刷一次牙,她的理论是只要吃过东西,嘴里肯定有食物残渣,漱口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刷牙才可以,所以她随身携带着便携式牙刷,方便在外面吃东西后刷牙,但是她偏偏又是个吃货,很爱吃零食,因此每天刷很多次牙。
吃了早饭出门上班,从来不用手去按电梯,她随时携带了小包装的纸巾,专门用来按电梯和开单元门, 在她看来,电梯按钮上和门把手上,到处都是别人按过的指纹,谁知道那些人的手刚干过什么,想着就脏,所以她决计不用手碰那些地方。曾经有一次她拿着纸巾开单元门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门把手,赶紧跑回家拿酒精消毒,并且洗了很长时间的手。
在上班时间,不管男人女人,她都不愿意跟别人握手,即使是别人主动伸出手,她也装傻充愣假装没看到,转移话题岔过去,我曾经说她这样很不礼貌,但是她说如果跟别人握手了,她会觉得很不舒服,又会去洗很长时间的手,所以她宁愿让自己舒服,不礼貌就不礼貌吧。
有时候下班以后,她们单位同事或者是朋友会一起出去吃饭,虽然她很不乐意去,但是为了工作实在磨不开也得去,不过她去饭店吃饭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吃饭习惯:她和朋友们到饭店吃饭的时候,每当一盘菜上来,她都是第一个去夹菜吃,一边吃一边看别人吃那盘菜的位置,她再夹菜的时候,都是挑别人筷子没有碰过的地方,如果感觉这盘菜大部分都被夹菜的筷子碰过了,她即使再喜欢吃也不会再去吃了,甚至有时候她看见喜欢的菜,会拿起盘子扒拉一部分到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当然也仅限于都是熟人的场合,有生人在的场合,她经常每盘菜只动一筷子,然后宁愿饿着也不再吃了。
晚上回到家,她也不管邻居反感不反感,鞋子都是放在楼道的鞋柜里,换上拖鞋,把外出时候穿得外套在楼道里拍打半天才拿回家,只要听到楼道里拍打衣服的声音,就知道她回来了。
她一回到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扫卫生,她从来不墩地,而是拿着一块毛巾一块地砖一块地砖地爬在地上擦,谁要不小心弄脏地板,她一定会赶紧清理干净,然后再发半天牢骚。
她还有个特点,就是几乎不邀请别人到家里做客,即使有外地的同学路过来看她,她也是到饭店请同学吃饭,然后安排同学到酒店住宿,从不邀请别人到家里做客。曾经有一次,她的一个大学闺蜜没提前打电话给她来了个突然袭击,直接来到了家里,她总不好意思把好朋友推出去吧,只要让闺蜜到家里坐了会,然后又带闺蜜去饭店吃饭,去酒店住宿,晚上回来以后就把她闺蜜坐过的沙发外套都换成新的了。在她的心里,家是自家人休息的港湾,而外人都是风尘仆仆而来,难免不卫生,所以她不希望别人到家里来,即使是闺蜜。
以上这些还只是她洁癖的一小部分表现而已,可以说她的洁癖表现在方方面面,限于文章的篇幅就不详细列述了,通过这些年的共同生活,我觉得洁癖是一种心理强迫症,为了卫生她可以不怕苦不怕累,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干净,总体来讲是好的,讲究卫生是一件好事情,甚至影响的我变得比结婚前讲卫生了许多,但是有时候感觉她的做法有的过,要是能变通一些就更好了!
有什么好看的书籍推荐
首先好书一万个人一万个标准,对此是好书对彼就不是好书。我曾经泡图书馆什么书都读,进行消化。但尽信书不如无书。
其次如果想看提高情商方面书,建议你看看美国和日本有关心理学方面书,让你如何看穿别人,从而占得先机。同时多看看幽默方面和一些小故事书,难堪时幽他一默来化解,不好意思的事讲个故事来点题,让人感觉你这个人很有魁力。
再次,要培养身上正气,克服了一些不好习惯和毛病。如果情商再高,身上没有正气,你将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以上仅供参考。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记得我30年前看过一本《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这本书。书中介绍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往事。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我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毛泽东小的时候,就很聪慧,上了几年私塾,深得老师的喜爱。因父亲是个有小农经济意识的人,只想儿子能识几个字,会打算盘,记记帐就行了。所以,不愿意叫毛泽东读更多的书。所以,还未长大的毛泽东,不得不去务农。
即使毛泽东在务农期间,晚上也会刻苦攻读,如饥似渴的学习。毛泽东的父亲当然不愿意,父子俩经常产生矛盾。
幸亏毛泽东有一位慈祥的母亲,不愿看到父子俩的矛盾加深,从中斡旋。有时候,毛泽东到外婆家走亲戚,一个从长沙回来的表哥,给毛泽东讲了外面的事情,也给了他许多进步的书籍。
毛泽东的眼界越来越高,他从同情穷苦人的遭遇,开始动了要改造这个世界的心思。
记得书中讲了一件事,毛泽东替父亲去卖米后,把卖米的钱都分给了穷苦人。回来当然无法向父亲交待。后来还是善良的母亲保护了他。
遵从父亲的意愿,毛泽东还在别人的米店当了一段时间的学徒,父亲是想让他学做生意。
如果完全照父亲的安排,毛泽东可能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成为一个富甲一方的富豪,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甚至世界命运的伟人。
但毛泽东不想做这样一个庸俗的人,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社会上的不公平,使他立下了决心。而且渐渐有了反抗精神。
有一次,他和父亲发生了矛盾,父亲要打他的人,毛泽东就往堰塘边上跑。他对父亲说:你再追打我,我就跳下去。父亲怕他真跳,也就罢手了。这是他第一次斗争取得了胜利。
为了到东山学校去学习,为了说服父亲,毛泽东还是动了不少心思。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请了外婆家的表哥,还有韶山冲有名望的人一起劝父亲同意他去上学。
想不到父亲竟然同意了。于是,韶山冲走出了一个巨人。
毛泽东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尽管这本书我看了几十年了,但我记得书中的情节。也使我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少年毛泽东。
从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就是:一个人从小就要立下大志,并且为实现这个远大的志向,要作出不懈的努力!只有百折不挠的努力奋斗才能成功!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20岁左右又重新拿起了课本,走进成人夜校,把过去耽误了的知识又重新“捡”起来,我参加了成人高考,并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也因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所以说,如果我能取得一点点成绩,也是这本书给了我鼓舞。
看一本好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