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_同谋纪实小说免费阅读

4小时前 (05:59:05)阅读3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4497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9955
  • 回复0
楼主

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

谢邀!

明初,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起“靖难之役”。双方争斗持续四年后,朱棣最终攻破侄子的都城南京,夺取了大明最高权位。城破后,朱棣命人在城内找朱允炆,三天三夜,仍不得朱允炆下落。自此,朱允炆的去向成为一个困扰文史界几百年的谜团。现在,普遍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_同谋纪实小说免费阅读


1、出家为僧。

有传,朱元璋在世之时,传给朱允炆一个箱子,并嘱咐最紧要关头才可以打开。话说经过四年的缠斗,在朱棣兵临城下之时,朱允炆眼看斗不过自己的老狐狸叔叔,于是下令焚烧皇宫,并准备殉国。正准备以死报国,捍卫最后尊严之时,朱允炆身边的太监想起先皇的箱子。打开箱子时,他们发现里面原来是剃度工具,一件袈裟,一些银两。朱允炆顿然领悟,原来朱元璋早有预感。于是,朱允炆匆匆装扮成出家人模样逃出都城,从此落发出家为僧,隐居四川,不问世事。

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_同谋纪实小说免费阅读


2、 远渡重洋。

后世都知道永乐大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传闻,郑和下西洋真正的并不是与临海国家的互惠通商,更重要的是找寻朱允炆下落。朱棣仍然相信自己的侄子还在人世,且已经远渡重洋。据说,郑和每到一处,都要寻找与朱允炆相像的人。

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_同谋纪实小说免费阅读


3、被烧身亡。

这是很多史学家坚持这一观点。南京都城城破,朱允炆并未逃出,而是被当时的大火焚烧身亡。大火焚烧皇宫三天三夜后,兵士找到三具尸体,其中可以辨认出朱允炆妻子马皇后与朱文奎,另外一个,实在无法辨认。无奈之下,朱棣也只认为是侄子朱允炆。

作为一代帝王,在位时的朱允炆,还是比较有作为的。但他生长于皇宫之内,深受礼义仁孝的儒家教育,终究是斗不过成长于乱世的朱棣,以至于城破后不知所向,留下一个百年谜团。

靖难之变前,建文帝派郑熙将军保护陈贵妃,将陈贵妃送回原籍。陈贵妃化为尼姑,躲到庵中。靖难之变后,建文帝的安全成了陈贵妃的心病,她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于是,她每到一处必在佛前为建文帝立一块长生牌,祈求“当今皇帝万万岁”。其避祸过的地方共发现了5块这样的长生牌。其中三块长生牌所在地,有了新发现。

【漈山寺长生牌】

隋唐时期,随着道教、佛教在蕉城的深入传播,风光秀丽的霍童溪沿岸至周宁官道两侧寺庙林立,香火旺盛,有寺院宫观不下三十座。“一龟二凤(凤山寺在周宁)三支提四漈山五安仁”号称“宁川五大禅林”。发现“当今皇帝万万岁”长生牌的是其中的蕉城八都漈山寺,又称香积寺,创建于唐乾符元年(874)。

饮马槽

据传,漈山寺在建文帝时期规模达到最高峰,有以武僧为主的僧人近千名。现尚存足够200多匹战马饮用的大大小小13个饮马槽,和大量散落田间的石鼓、石柱。这些军事物件的存在,显然与寺庙的身份极不相符,说明了这座寺庙曾作为军事基地使用。那这些物件会不会是建文帝复国力量的重要基地呢?

【福胜禅寺长生牌】

周宁县七步镇象运村“福胜禅寺”原名“福圣禅寺”,因该寺名带“圣”字,触犯皇帝的忌讳,后才改名“福胜禅寺”。这座寺庙同样供奉着一块长生牌,上书“祝上皇帝万岁万万岁”。与之前发现的建文帝长生牌所不同的是,这块长生牌上的字镶嵌的是金片,而不是金粉。

象运村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特别:四周群山连绵,境内三溪交汇,极为隐蔽。寺庙上方建有尼姑庵,还有一处山寨。据传,明永乐年间,七步镇来了一群持江北口音的村民,在当地扎寨、建尼姑庵和寺庙。(是否是郑熙将军与陈贵妃的人马?)此外,象运村有一处名叫“皇殿”的山场,原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古建筑。殿前还有一处地名叫“练武场”。上世纪60年代,因建闽东水电站,遗址已被破坏。皇殿的附近还有三个村落,名为黄县村、黄堂村、黄竹林村,均以“黄”字为名,也隐隐透出皇家的秘密。

【小登广村尼姑庵长生牌】

最后这一块长生牌发现在小登广村尼姑庵,该庵是陈贵妃的藏身地之一,地处宁德县(旧时为县)腹地,这里群山绵绵,山重水复,地形复杂。村前有大泽溪横断,村后有彭溪、小溪相隔,处于宁德金涵、石后、九都、七都等乡镇边境地区,是一个隐身藏觅的绝好去处。尼姑庵所在村名为“小登广”。据说,这个村名的来历源于建文帝的一个传说。

传说:永乐二年十二月,建文帝携带玉玺辗转来到了宁德,在从亡大臣的拥戴下,以复国为名,建文帝在村前的一块平地上举行了小登基仪式,又任命了一批从亡大臣。任命程济为护国军师、郑熙为镇海卫指挥使、郑洽为留守卫都尉指挥使、廖平为副指挥使等一批官员,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国号、年号不变。后人把建文帝小登基这块平地叫“小登基广场”,把这个小村叫“小登基广场村”,简称“小登广”。

而在小登广村北面还有一个村子叫“逃难村”,一条小溪叫“逃难溪”,一块平地叫“逃难坪”,是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落难皇帝――建文帝逃难至此而沿袭相传下来的传统叫法。

以上种种,印证了建文帝逃到宁德的可能性。

0
回帖

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_同谋纪实小说免费阅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