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处于低谷而又无能为力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人生处于低而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下心来,整装重新出发。唯有自救,才是最好的出路!
我目前负债数百万,一个女人,能有多大的肩膀扛?但是生活既然没有把我压趴下,就只能让我更强大。我能体会这种无奈迷茫的心情,每天债主云云,各种催债方式花样繁多!
先是信用卡和网贷催收,还不了。再是接到银行企业贷款到期起诉传票,好,去积极应诉。这边还没弄完,高利贷又来了,软硬兼施。还没等喘口气,私人朋友亲戚又各种理由要还钱,而且给的理由还让你拒绝不了。怎么样?这日子够精彩吧?这人生够刺激吧?很幸运,在这么强大的压力下,我还活着,也没疯掉。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我自己!
其实不是我生来就坚强,也不是我心理素质有多么好。而是这些困境就像弹簧,压不垮我,我终将找机会反弹回去。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我发现,只要我还尚存一丝信念,一直是一种精神意念在支撑着我。一种对命运不认输的力量在鼓励着我,而这一切,除了我自己,没人能帮得上我。
生活也许会一直坎坷,但是我已习惯了这种坎坷。我一直在用一种坚不可摧的心态在走这条极其难走的路。
很多朋友说很佩服我,一个30多岁的女人在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之后还能有如此心态和从容。我想说,没什么可佩服的,如果你也经历了同样的事,你一样可以很强大!
记住,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有得必有失。很多年后,再回头看看你走过的路,你会发现你的一生没有白活。生活就是这样,你越低迷,它越欺你。你若强大,它就弱下去了。这就是一个较量的过程,看谁气场更强!
不用对人生失去信心,我都尚且在路上,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
我是石头里的芽,一个80后创业负债的普通女人,喜欢我分享的朋友可以关注留言!
熬过去就好了!
老人们常用一句话劝慰想不开的人——熬吧,熬过去就好了!
每个人都会遇到很难过的坎,如果细想想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人最怕的就是那种暗无天日,没有希望又无能为力的生活,不知道要等多久心里才能看到太阳。
一个“熬”字告诉我们:它是有盼头的,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办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人在“熬”中慢慢承受,慢慢等待,当心态平和时,就会用另一种眼光另一种视角对待生活。
我想:人生处于低谷,最重要的是心态调整。这个“熬”字也是把心态逐渐调整到最佳,就会迎来希望。
我们更要相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心。
心只要在,再难的坎都能迈过去。
而“熬”的目的就是熬心的过程,所以,老一辈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熬吧,熬过去就好了!
“熬”的住就能笑到最后。
为什么会有“通假字”
为什么会有通假字
前面几位先生都做答,我来凑个热闹,前两天和字本论先生有一些讨论,此处不再重复。
我认为产生通假字的原因有二:
1、自汉始皆以今文经学为传,古文经学则衰,导致自王弼始,读经未用古文,使文义难通,后改字以通经,号称“通假”。后人为逃避责任,清治汉学,不得其旨,改经更甚。诈曰,古人提笔忘字,以音近者代之;又说古人字少,音同互代而用之。故有通假。实际上是看不懂古文(指汉及先秦)。
2、字义的变迁,古今用字不同,今人未追究古义,以己意而解之,故有通假。
古文六书认字无法在此讨论,以字本论先生列举的通假例,选二例说明之:
3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调发”之意。(《陈涉世家》)
中学教材中说,“適”通“谪”,“调发”之意。如此通假改变了原先的文义。看原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这里的“谪”如果用“適”,那么表达的就是调发到“渔阳”的意思,但是原文用“谪”所表达的是“(接到了)附加了罚则的命令”( 谪,罰也。从言啻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命令部队48小时内,赶到青峰岭,完不成任务师长撤职”。如此前后文才能呼应,才有“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法皆斩”,“皆”指的是说陈胜、吴广这两人会被同时问斩,而不是这九百人都要斩,更不是说秦朝的法令就是“失期”必斩。在书上也没见过这样的例子。
通假后用“適”則没有了原先的语义。而且,这是司马迁的文章,这里既不能用“提笔忘字”,也不能用“古、今字”,更不能用“音同意通”来解释这个通假的合理性。
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之意。(《论语》)
这一处如果把“说”通“悦”通假,表达“高兴”之意。那我们要问,高兴都是一样的吗?
说,听了侯宝林大师的相声,高兴,可以用“说”。
悦,买彩票中了500万大奖,高兴,可以用“悦”。
反过来用想表达什么呢?
通假字是一栋即古老、又雄伟的“违章建筑”,想要拆掉它是十分困难的。牵扯到方方面面。
欢迎指正。
不少人认为,是古人写错字,才有了“通假字”一说,就是为了给古人留点面子。
今天,我说点不一样的情况:很多是古人写的对,但是由于我们更改了字形,强行让古人的字向我们简体字看齐、通假过来的例子!
1,图穷而匕首见。(地图展示完,匕首出现)
见字本来就有“显现、出现”之意。不需要通现代汉语的“现”。(见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2,今日往而不反者。(如今一去而不复返)
反本来就有“返回、回到”之意,不需要通“返”。
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脑袋的盒子)
奉本来就有“捧着”之意。不需要通“捧”。
4,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
这个我极不同意它通“纳”。应该是词类活用,“内”作动词,“使入内”的意思!
5,良因要项伯见沛公。(张良因而邀请项伯与沛公见面)
要通“邀”?反对!要的本意是“腰”,身体一半的位置。引申为“约束(腰带位置)”,或者“半路拦截(腰带位置)”,后者进一步引申为“邀请”,因为要半路去迎接,显示诚意。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传承国学,庶子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