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月收入实际8000元是什么水平
你的描述不够具体!
青岛的平均工资并不高,如果你工作稳定,公司给投社保、公积金,且不经常加班,能够保持年均每月到手8000元的话,那我负责的告诉你,你至少在青岛可以超越80%的工薪族,注意我说的是工薪族,别拿某某局长、某董事长、某行长、某教授来说,这一些群体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另一种情形就不太行了,例如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者是可以做到月入8000以上的,建筑工地的工人、送外卖的、送快递的,等等,这些人群工作不稳定,大多数单位不给投保险,更谈不上公积金了,很多人也并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工作时间不固定,加起班来没个点儿⋯这种你说属于什么水平?!甚至谈不上水平吧,就是用生命来糊口,说多了都是眼泪⋯
青岛相比较而言,消费比较高,但是收入确实比较低的,8000块钱就相当于一个分水岭,有好多低层阶级的人,根本就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一般的都会是在五六千左右,8000块钱工资的话,应该就很不错了
你认为青岛西海岸,未来的房价走势是什么样的
讲真,从我内心来讲,我也希望西海岸的房子能遏制一下上涨趋势,不求大跌,起码点一下刹车也好。不过,这终将是我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而已,从宏观到局部,从纵深到横向,从政策到产业,到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一个方面对西海岸的房价是利空的。
在当下的西海岸,我们首要讨论的话题似乎不应该是房价走势,而应是能不能买上房的问题,到哪里托人仰脸走关系买号买房好像是目前西海岸最关心的事情。在买房都要事先买号的房产市场下,我们再讨论房价走向可以说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最应该讨论的好像应该是涨幅吧。
很多人在谈论西海岸房价时,喜欢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和老百姓收入挂钩,感觉当地的经济生活水平不足以支撑数万元的房价。遗憾的是,西海岸的地产市场早已脱离劳苦大众的收抵轨道了,西海岸房市当前的矛盾不是日异增长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过低的矛盾,而是全国各地争相购房的意愿与当地供地不足的供需矛盾。
从西海岸被赋予国家级新区的那一刻起,房价就已不是西海岸的事情了。人家面向的群体逐步迈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沿海资源,优美的海滨城市,这是任何内陆城市都难以企及的优势,作为拥着面向全国潜在用户的西海岸,它从来不愁市场。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市场最敏感的地产大鳄,他们向来是市场走向的风向标,以前的西海岸地产市场,开发商多是本地的民营企业,造的房子也都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可是近几年,随着国家级新区的建立,国字号房企和恒大万达万科等这些巨无霸争先恐后抢地夺地,作为人精的他们,估计不会眼瞎吧。而当地房企,已经落魄到只能在大鳄牙缝中撕点肉丝打打牙祭了。
而西海岸的大项目,个个来头都不小,动辄号称数百亿,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下一个浦东指日可待,下一个滨海新区指日可待,与地区发展定位的目标相比,西海岸房价似乎还有不小的向上空间。
可以预见,在没有大的政策利空条件下,西海岸的房价依然会上扬,当沿海布线饱满以后,纵深腹地房价也会被带动起来,那可真主苦了刚需百姓们了。
有的时候,对于房价的预判,不是我们看不懂市场,而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是2007年杀入青岛西海岸的,那个时候,西海岸还叫黄岛区和胶南市,那个时候是青黄不接的时代,两条轮渡加一条环湾高速,看老天爷的心情决定着接洽的程度,常常大雾阻着两岸的关系。
07年我家入手一套房,因为是父母的养老房,母亲看好了灵山卫片区,选择了一个背山望海的小区。那个时候看起来,小区很尴尬,门前连公交都没有,就靠小公共出行。
后来,渐渐的,公交车来了,13年,东方影都在灵山卫破土动工,灵山卫迎来了春天,随后地铁落地,小区变成了地铁房。可以说,我看着灵山卫周边一天天的变化,看着灵山卫的迅速发展,看着灵山卫房价从3000到20000.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中国战略,而今天青岛开启的是向西看的模式,自然地,西海岸成为了很多人的热宠。青岛向西看,西海岸向又向西,国家级大项目纷纷落地,董家口的迅速崛起,中铁商圈加上融创中心,相信未来的西海岸不可估量。
融创 海洋活力区(融创中心)
中铁世界博览城
董家口港
关于房价,眼下的情况是新楼盘一直在涨价。我看好西海岸未来的发展,房价可能眼下没有大涨,也和18年上合峰会前炒虚高有关,让很多人误以为房价降了,其实是房价今年回归了原本的正常,割掉的是去年虚高的那一部分,目前是正常的房价水平上缓步的增长着。相对青岛市区,西海岸向西是价格洼地,此刻入手还是有价值可算的。
我始终认为,房子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