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_西夏屡次打败北宋,为什么还愿意称臣

13分钟前阅读2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4501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0022
  • 回复0
楼主

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

西夏王国应该说是由李继迁和其子李德明奠定基础,其孙李元昊创建的。李继迁一族原本不姓李,姓拓跋。因唐太宗年间归顺唐朝,被唐太宗赐以国姓。唐朝末期,发生黄巢起义,李继迁远祖拓跋思恭为保卫唐朝带领族人与黄巢军队浴血奋战,被唐朝授予当地的节度使。

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_西夏屡次打败北宋,为什么还愿意称臣



到了宋朝宋太宗时期,太宗想要夺取党项人的地盘,于是下令让他们迁到汴梁。一部分人贪图安逸,迁徙到汴梁。但时年二十岁的李继迁不愿随波逐流,义愤填膺。他用棺材藏着武器,带领自己的亲信揭竿而起,逃亡到沙漠复地地斤泽。李继迁拿出高祖父拓跋思恭的画像,说服当地的党项人和自己联合起来一起抵抗宋朝。

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_西夏屡次打败北宋,为什么还愿意称臣



有了自己的威望和军队之后,李继迁突袭了宋朝的边陲小镇,没想到折戟沉沙。在后来与宋朝的对抗中,李继迁屡屡败北。连母亲和妻子也被宋朝抓去当做人质,无奈之下,李继迁娶了当地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儿,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实力,等待东山再起。后来李继迁依附了北边的辽朝,娶了义成公主,而后李继迁被封为夏国王。

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_西夏屡次打败北宋,为什么还愿意称臣



李继迁因病去世后,长子李德明继承王位。李德明听从了父亲的遗言,一边不在于宋朝为敌,一边伺机发展,夺取了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李德明去世后由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于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

而灭亡西夏王国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由于西夏人民的奋力抵抗,成吉思汗这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在攻打西夏时屡屡败北,还在这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成吉思汗甚至在自己死前要求不要给自己发丧,一定要等到西夏投降,攻下西夏之后之后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死讯。后来,蒙古铁骑占领了西夏都城以后,杀光了西夏子民以此来泄愤。

最近热播的《龙岭迷窟》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盗墓戏,鹧鸪哨与了尘大师联手进入黑水城寻找雮尘珠,期间险象环生,好不刺激。这黄金遍地的黑水城,到底是哪里呢?其实,黑水城就是西夏国的"额济纳城",其遗址现位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这是唯一一座现存的、以党项语命名的城市。不过,我们今天讲的不是黑水城,而是西夏,这个位于河西走廊,和辽(金)、宋三国鼎立的国家。

一党项族的起源

在了解西夏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西夏的主人--党项族。

我们知道,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而党项人的祖先其实是羌人。说起来,羌人和汉人也算是兄弟了,据说,羌人的祖先是黄帝,不过也有说是炎帝的,不管怎么说,羌人和汉人同出炎黄一脉。

不过,经过几千年的分化与融合,这两兄弟早已经变成了对方不认识的样子。汉人倒是没什么大变化,一直牢牢的占据着中原地区,而羌人分裂出“西羌”、“氐羌”等多个部族,其中各个部族又在内部分化,光是西羌就分化出上百个族群,比如甘肃、青海地区的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等,西域则有西夜、蒲犁、依赖等,西藏有发羌、唐牦,内蒙古有南山羌,等等,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党项族就是由汉朝时期西羌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所以又叫“党项羌”。东汉时期,党项羌大量内迁至青海及甘肃一带,他们没有文字,没有记载,过着原始游牧部落的生活。党项族以姓氏划分部落,最后逐渐形成了八个大部落,这就是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

"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后,党项始强。”--《旧唐书》

二党项族的崛起

唐朝时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崛起,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党项羌,为了抵抗强大的吐蕃侵袭,同处于青海、甘肃一带的小国吐谷浑结成同盟以求自保。不料,吐谷浑在与吐蕃的战争中被吐蕃彻底击败,失去了盟友的党项羌,向唐朝发出内附的请求,大唐也仁义,将党项羌大量安置于四川松州 ,使他们远离了战火。

这时,生活在青海、甘肃一带的党项羌闹情绪了,也吵着要搬走,躲开四处烧杀抢虐的吐蕃人,于是大唐再一次展示了大国风范,将这些党项羌迁到了甘肃东面的庆州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趁机起来闹事,于是将庆州拓跋部的党项羌再次迁到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 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国"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这也是日后西夏国名的来源。

对于党项人,唐王朝是以羁縻的形式管理的,任命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来维持党项的稳定,比如其中拓跋部的首领拓跋思恭就被任命为宥州刺史。

唐朝末期黄巢起义时,唐僖宗发布檄文号召各地兵马勤王,拓跋思恭出兵协助官军攻打叛军,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叛乱平定后,拓跋思恭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拓跋氏由此变成了李氏。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终于有了自己的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三野心家李继迁的反叛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一片战火,政权更迭如走马灯似的频繁,但是处于西北一隅的李氏家族却始终稳如磐石,其中秘诀只有八个字“俯首称臣,左右逢源”。无论中原是何人当权,李氏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称臣,这种做法不仅换来了中原政权对李氏在河西统治的认可,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赏赐。靠着这套做法,李氏始终得心应手的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甚至辽、北宋的关系。

当然,左右逢源的基础是你要有一定的实力,如果你被别人轻而易举的像一只苍蝇一样拍死了,你还那什么去“逢源”呢?党项李氏就有这种实力。

前面说过,党项李氏被唐朝迁到了平夏地区,由于李氏的鸵鸟政策,使得这块地区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遭到战争,发展为一块富饶之地,党项族也从纯粹的游牧民族,演变为农、牧二元化的民族。

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为党项提供了大量的牛羊马,而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则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同时鄂尔多斯还盛上好的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这种高品质的青盐在当时是可以直接当做货币来流通的。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平夏党项的势力逐步膨胀起来。

不过,虽然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但是李氏依然奉行这先辈一贯的政策,北宋建立后,李氏例行向宋王朝俯首称臣,宋太祖赵匡胤对李氏一族也算得上仁义,继续任命其为夏州节度使,世袭罔替。这一情况直到李继捧上台后发生了变化。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察觉到党项李氏将会是一个隐患,于是下了一道诏令,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踞势力。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是个狠角色,此人志向不凡,他知道朝廷此举是要将李氏一族连根拔起,于是拒不从命,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朝廷并没有对此太过重视,认为只不过是一伙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谁曾想,李继迁颇有政治头脑,靠着联姻与结盟等手段,联合了不少当地豪强,慢慢发展成一支不可小视的势力。

壮大后的李继迁大闹河西走廊,雍熙二年(985年),诱杀宋将曹光实,占据银州,接着攻破会州(甘肃靖远),与宋朝彻底翻脸。为了避免两面树敌,李继迁向辽国"请降",被辽国封为夏国王。有了辽国撑腰,李继迁更加肆无忌惮,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此举惹的宋太宗大怒,派大军分五路围剿西夏,但都失败,终太宗一朝,都被李继迁搞得焦头烂额,精疲力尽,耗费大量国力。宋真宗继位后,为了息事宁人,同意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五洲给李继迁,这等于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李继迁)

四 李元昊立国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位,他继续延续李继迁的独立方针,南击吐蕃,西攻回鹘,获得了大片土地。公元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为都城,改名兴州,此时西夏虽然对外仍向宋、辽称臣,但已经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了。

公元1038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 ,这是个比他父辈更狠的角色,继位后,便立即宣布称帝,建立了大夏国,也就是西夏。为了摆脱中原王朝的影响,他连姓氏都改了,放弃李氏,自称嵬名氏,并建宫殿,制定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

李元昊称帝后,宋朝震怒,双方关系彻底破裂。之后宋、夏双方爆发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处于上升期的西夏军队战力十分强悍,宋军损失西北精锐数万人。公元1044年,同样对元昊称帝震怒不已的辽兴宗,亲率10万精锐御驾亲征,但是在河曲之战中被西夏击败,自此,辽、宋两国都无力遏制西夏的崛起,辽、宋、夏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西夏也由此开始了其一百八十九年的国祚,最后被蒙古铁骑灭亡

五 西夏能够建国的原因

西夏从一个割据藩镇起家,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后仅凭河西走廊一隅之地,建立了西夏国,并且在长达将近200年的时间内,维持着和北边的辽(金)、南面的宋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局势,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上层的锐意进取

从李继迁开始,西夏李氏便萌生出了独立之心,当然,在大宋看来,这是一种叛乱行为,但是从西夏内部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进取之心。此后,继位的李德明,李元昊等人,都坚定不移的实行这一策略,这是通过三代人的努力,西夏才得以建国。

  • 审时度势的外交政策

在大国环伺的夹缝中生存,必须要有高超的政治手段。西夏在脱离大宋的过程中,就一直和辽国维持着较好的关系,避免两面树敌,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 强大的军事力量

西夏国最鼎盛的时期,人口才300万,但是却长年维持了一支50万规模的庞大军队,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西夏实行的是一种全民皆兵的体制,士兵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这种兵制类似于后来满族的八旗制,这也是西夏能和辽、宋对抗的资本。

(西夏武士)

西夏屡次打败北宋,为什么还愿意称臣

西夏从李元昊建国开始就始终在两大强国辽(后来是金灭辽)和北宋的夹缝中生存,一直和辽(金)之间打打和和。虽然多次打宋军,但是西夏地少人稀,每次和北宋的战争都是举倾国之力,每一次战胜缺代表着国家财政的危机。西夏对外战争上知道自己的国力不可能耗过宋和辽金,特别是在宋神宗和宋哲宗期间西夏几次大败,让西夏意识到为了自己的生存还不如表面上服个软,形式上向北宋称臣的同时也向辽金称臣。而且西夏内政上一直不稳定,先后有大梁太后(辽时)和小梁太后(金时)掌握权柄,几任西夏国王都是傀儡,引起西夏贵族的不满,甚至在小梁太后掌权期间,西夏王不得不求助金国赐死小梁太后才收回权力。后来蒙古崛起,西夏和蒙古几次交手发现自己不是对手,又依附蒙古对抗金国。最后因为国力实在跟不上,不愿再出兵替蒙古打仗,和蒙古翻脸,打败了蒙古名将木华黎。成吉思汗大怒之下亲征西夏,在攻克西夏都城银州的前不久,成吉思汗病死军中。银州被攻克后,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杀光了所有的西夏王族。西夏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和著名的变色龙最终立国近150年灭亡。

宋代可能是中国历朝历代之中外敌最多的朝代,北方先后有辽金,西北又有西夏,西南还有大理吐蕃。

不过在这些外敌面前,宋朝坚持了三百多年,把他们都熬死了自己才倒下。

宋与西夏之间战争始于宋仁宗时。李元昊宣称不愿再和祖辈一样对宋称臣。于是称帝建国,自邦泥定国,对宋不再称臣。之后还多次进攻大宋朝西北边境。

宋仁宗自然是非常不满,大怒之下主动发起对西夏的战争。但事与愿违,宋在军事上不具备进攻性,未能成功。先是在三川口之战增援不及时被李元昊大军攻杀多名大将,宋朝方面损失惨重,导致之后战争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再之后好水川之战,宋仁宗虽然派出韩琦、范仲淹这样的名臣,但他二人毕竟是文臣,这一战导致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决定性的是第三次大战~定川寨之战。李元昊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侵宋,一路遭到顽强抵抗,最终损失九千余人,而另一路西夏军被宋军阻击全军覆没,西夏元气大伤,不敢再轻易来袭。

这次冲突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物价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

不过三次大规模战争西夏战胜了宋,有底气和宋谈条件。所以双方签订的庆历合约宋朝需要对西夏提供金钱、茶叶等大量的物资。虽然西夏对大宋朝还是称臣,但这只是表面上而已,对内仍然自称为皇帝。

另外一方面,宋辽早已经澶渊定盟约和解,约为兄弟之国,西夏也是对辽称臣。如果西夏和宋平辈那不就是和辽平辈,如果西夏逼迫宋称臣一来宋会反击再者西夏辈分大于宋,辽会更不满。所以李元昊考量与宋辽之间的关系,名义上称臣得到宋的物资是最好的结果。


0
回帖

西夏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因为谁而灭亡的_西夏屡次打败北宋,为什么还愿意称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